提到鸿门宴,很多人认为那是刘邦人生中面临的最大一次危机,认为如果没有张良、樊哙的保住,没有项伯通风报信,刘邦就被项羽杀死了,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是表象,真相是:鸿门宴是刘邦一次出色的政治斡旋活动,通过低头认错的方式成功化解了一次危机。

鸿门宴是不是奠定项羽刘邦的结局(不是项羽要杀了刘邦立威)(1)

刘邦入关中后,立刻被眼前的声色犬马所迷惑,毕竟他一个小地主出身的人,此前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如今面对秦帝国无数的财宝和美姬,刘邦想干脆做个现成皇帝就行了,于是开始日夜莺歌燕舞。很多人失去了节制,就开始烧杀抢掠,整个咸阳城被搞的乌烟瘴气的。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史记·留侯世家》

鸿门宴是不是奠定项羽刘邦的结局(不是项羽要杀了刘邦立威)(2)

这时候樊哙和萧何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开始劝谏,樊哙建议刘邦离开咸阳,但刘邦根本听不进去,他对樊哙说:“你一个屠狗之辈,能有什么见识,滚到一边去吧!”萧何不继续进谏,而是选择把秦府库里的法律文书都收集起来,他知道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没用,但天下安定后,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 ,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史记·留侯世家》

鸿门宴是不是奠定项羽刘邦的结局(不是项羽要杀了刘邦立威)(3)

张良看火候到了,樊哙进谏失败,萧何不再说话,是时候自己出场了。张良对刘邦说:“我们能够顺利到达咸阳,那是因为秦无道,同时项羽牵扯了秦军主力的缘故,现在天下还没有安定,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而您就开始坐享其成,这叫做助纣为虐,樊哙所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却是金石良言,希望您能听从他的建议。”张良很聪明,他首先分析形势,接着说刘邦应该听樊哙的,从头到尾都没说自己的观点,刘邦如果不听的话,也是不听樊哙的,我张良只是认为樊哙说的对而已,这样一来,无论刘邦怎么选择,张良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是不是奠定项羽刘邦的结局(不是项羽要杀了刘邦立威)(4)

项羽的部队到了函谷关,但这里已经被刘邦派兵把守,项羽进不去。听说沛公刘邦占据了咸阳宫,项羽大怒,自己在前方拼命作战,却让刘邦捡了个便宜。于是派英布攻击函谷关,函谷关怎么能经得起楚军的攻击,所以被攻破,项羽通过函谷关后屯兵于戏西。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史记·项羽本纪》

这个时候,刘邦屯兵霸上,和项羽还没有见面,而刘邦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到戏西,告密说:“刘邦想做关中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国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项羽大怒道:“马上发兵,为我击破沛公刘邦的部队!”当时的形势是项羽手下有四十万部队,而刘邦手下仅有十万部队,显然强弱悬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是不是奠定项羽刘邦的结局(不是项羽要杀了刘邦立威)(5)

范增劝诫项羽说:“刘邦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没有什么志向,如今入了关中财物都不拿了,美女也不要了,可见其志向不小。我派人去观察过刘邦,他有龙虎之气,这是天子气,将会危及到您,请你不要失去这个良机,尽快下手除掉他,剪除这个腹心之患!”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曾经因为杀人被通缉,张良在下邳庇护了他,因此张良对项伯有救命之恩。这个时候的张良,正跟从在刘邦身边,项伯担心项羽攻打刘邦,会导致玉石俱焚,于是他连夜快马来到了刘邦军营中,私自会见张良,把项羽和范增的话都告诉了他。

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是不是奠定项羽刘邦的结局(不是项羽要杀了刘邦立威)(6)

项伯想连夜带张良离开,并说如果你不随我离开,可能要和刘邦一起被杀死。张良说:“我被韩王派遣护送刘邦,如今他遇到的事情,我直接逃跑了,这是不义之举,我必须告诉他一声!”于是张良让项伯稍等片刻,自己入大帐,将这件事告诉了刘邦。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是不是奠定项羽刘邦的结局(不是项羽要杀了刘邦立威)(7)

刘邦听了张良的话后十分震惊,他说那可怎么办呢?张良说:“到底是谁给你出了这个主意呢?刘邦说:“是愚昧无知的人告诉我,只要守住函谷关口,就可以阻挡诸侯们的部队,秦地就是我的了,所以才听信了他的话!”张良知道刘邦这么说,是因为那个拿主意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刘邦自己,否则刘邦早把这个人说出来,用来摆脱这次危机了。张良继续说:“大王您认为您能够阻挡项羽吗?”刘邦想了想说:“我无法和项羽对抗!但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该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立刻随我去见项伯,只有他才能够化解这次危机!”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是不是奠定项羽刘邦的结局(不是项羽要杀了刘邦立威)(8)

刘邦问张良道:“子房,你和项伯有什么交情?”张良回答说:“以前项伯杀人后被人通缉,是我拿出钱财,用来疏通关系才救了他活命,因此我对他有救命之恩,项伯怕我受到牵连被杀,因此才来告诉我的!”刘邦又问了第二个问题,“那么项伯和您比,谁的年龄大一些呢?”张良说:“我的年龄没有项伯大。”刘邦立刻说道:“请您帮我把项伯请进来,我将以对待兄长的礼节来对待他。”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史记·项羽本纪》

张良走出大帐,邀请项伯进入大帐,会见刘邦。项伯见到刘邦后,刘邦立刻摆酒设宴盛情款待,并且约为儿女亲家。他对项伯说:“我入关中之后秋毫无犯,什么都没敢动,把百姓编辑造册,把府库封存起来,都是为了等待项羽将军的到来,如今派兵把守函谷关,也是为了防止其他人或强盗进来劫掠,我日夜盼望着项羽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对他呢?请您回去把这些话告诉项将军,说我绝对不敢背叛!”项伯答应下来,并对刘邦说:“你尽快到楚军来,当面向项将军认错才好!”刘邦说:“我明天就去!”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是不是奠定项羽刘邦的结局(不是项羽要杀了刘邦立威)(9)

项伯连夜返回楚军军营,并立刻找到项羽,把刘邦的话都告诉了他,并说:“刘邦不先破关中,你我怎么到这里来呢?刘邦立了大功,我们还攻击他,这是不的行为,将为天下人所不齿,不如善待他,以收买天下人心。”项羽点头说是,当项羽点头认同项伯的说法时,其实项羽心中的杀心就已经没有了,既然人家都低头认错了,我又何必苦苦相逼呢?因此所谓鸿门宴,并不是刘邦的危机,而是刘邦一次精彩绝伦表演的舞台而已。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