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的东北大地,剿匪战斗如火如荼。一个智勇双全的侦察排长,冷静沉着,心细如发,一个心狠手辣的三代惯匪,枪准腿快,老谋深算。茫茫雪原,一场惊心动魄的剿匪斗争正在上演。

座山雕阴险毒辣(是怎样被活捉的)(1)

1947年2月,牡丹江一带早已经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漫天大雪中,一辆大轱辘车上,战士们押着二十来个垂头丧气的土匪驶进了东北民主联军驻守的一个村庄。听闻消息后,村民们纷纷都赶过来围观,有人一眼就认出车上坐着那个白胡子瘦老头,正是大名鼎鼎且被通缉已久的惯匪“座山雕”。

座山雕阴险毒辣(是怎样被活捉的)(2)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

关于“座山雕”的故事,很多人早就在故事片、电视剧里都看过,但是真实的历史却是远比那些演绎更加引人入胜。

那么这个大惯匪“座山雕”,他又是怎样被活捉的?

故事还要从1946年讲起,国民党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即将爆发。1946年6月初战争的阴云笼罩东北,国民党方面频繁的调兵遣将即将展开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6月12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发出一封急电,电文中称:根据目前斗争形势的发展,充分证明北满,特别是合江和牡丹江地区为我党在东北最基本的战略根据地。因此必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彻底肃清土匪,保卫根据地刻不容缓。

座山雕阴险毒辣(是怎样被活捉的)(3)

于是大规模剿匪行动迅速展开,侦察排长杨子荣所在的牡丹江军区二团迅速投入到战斗中,而杨子荣的任务正是侦查并获得“座山雕”的准确行踪。

山高林密的东北地区历来匪患猖獗,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之时,东北各地散落着超过20万土匪,其中包括黑龙江和吉林北部在内的北满地区便有10万土匪。东北在伪满之前的土匪基本上是经济土匪。经济土匪什么呢?就是打家劫舍抢东西。

但是日本投降之后,经济土匪基本上都变成政治土匪。当时的东北土匪都是政治土匪。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当时国民党派人到解放区大量收编土匪,国民党给他们钱给他们武器,给以委任,由非法变成了合法,得到收编之后这些土匪都跟随国民党,就变成政治土匪。使得当地土匪更加猖獗,老百姓怨声载道。

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社会部1947年的统计,从1946年到1947年仅剿灭的各种土匪头子中,就有正副总司令30多个,各种不同名号的军长数十人。而在如此众多的政治土匪中间,“座山雕”是最老牌的一杆惯匪大旗。

“座山雕”本名张乐山,相传他出生于三代惯匪之家,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土匪世家。15岁便入火匪帮,18岁时就当上了匪首。到上世纪40年代中期,这“座山雕“已经当了50多年的土匪。但是直到今天,人们也没能找到一张“座山雕”的照片,让这个人物颇为神秘。

在牡丹江附近就有当年见过“座山雕”的人,因为“座山雕“被捕后来在公审大会上被示众过,很多人都见过“座山雕”。“座山雕”就是个干巴老头儿,当时看起来六七十岁了,鹰钩鼻子,眼睛倒是目光炯炯,看起来真像老鹰似的。

所以说给他起个外号“座山雕”非常的恰如其分,但是看起来又是那么的不起眼。就是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瘦小老头,为人却是心狠手辣,即使是对待自己手下的土匪也非常严酷。

有一次他的一个干儿子没有听他的话,让这“座山雕”觉得辱没了名声,他竟然当着众人的面挖掉了这个人的眼睛。对待自己的人都是这样,可以想象他是怎么残暴地对待当地的老百姓。

这个老奸巨猾的众匪之首,深谙乱世中的求生之道,他常常洋洋得意地说:自己为匪历经清末、北洋、伪满三个时期,不管是东北王张作霖,还是少帅张学良,或者日本人的关东军,都曾经试图围剿他,但是都以失败告终。

随着国民党方面增兵东北,东北局势急转直下,众多土匪武装纷纷接受了国民党的收编,座山雕也不例外。他被国民党委任为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土匪势力。国民党政府许诺他,如果打下牡丹江就由他做卫戍司令。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通盘规划中,牡丹江地区是一块极其重要、志在必得的后方根据地。

这里西有张广才岭,东有老爷岭,山环水绕,有险可守,同时又有哈尔滨到绥芬河、图们到佳木斯的两条铁路呈十字交叉冲突,从这里无论是北上前往当时的苏联,还是南下朝鲜都极为方便。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牡丹江地区的巩固与安定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座山雕”及其匪众的存在却对这一地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被委任为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以后,“座山雕”率领着他手下的数千匪众和其他牡丹江地区的大股玩匪一起配合着国民党军的正面进攻,破坏土地改革,残忍的虐杀中共的干部战士和村民中间的积极分子,抢掠,烧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面对东北匪患的愈演愈烈,1946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发出指示,要求主力部队各施礼按照已经划定创造根据地的区域,各派出约1/3的兵力去打土匪和做群众工作,要求各地必须对于剿匪做出全面的计划,必须区分轻重缓急,集中力量实行各个围歼与穷追。

于是包括牡丹江在内的北满地区掀起了剿匪斗争的新高潮。1946年的东北剿匪的枪炮声此起彼伏,经过连续战斗许多大股土匪势力被连根拔起,合江军区一鼓作气消灭了谢文东,张雨新,李华堂等多个顽固反动政治土匪势力。

松江军区陆续俘获了姜鹏飞,姜凤鸣,张素平,李明信等重要匪首,牡丹江军区进剿睦邻绥阳地区,击溃了在此盘踞多年的王者林、吴家三湖的土匪。“座山雕”的势力也遭遇了沉重的打击,他手下的众多匪徒被打得七零八落。

可是“座山雕”本人却一次次神奇般地逃离了人民军队布下的天罗地网。这又是为什么?

在众多土匪中,“座山雕”以三绝闻名:枪准、腿快,老谋深算。

他的枪法非常的准确,可以说是百发百中,当时的“座山雕”已经是年过七旬,但是他却腿脚灵活,翻山越岭,即便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不是对手。此人据说是又会武功,又会轻功,而且有一手绝活儿,就是拽着树枝从树上来回窜,不太好抓。

座山雕阴险毒辣(是怎样被活捉的)(4)

有一次部队已经将他包围了,结果发现怎么这人没了呢?原来是他早已经上树,而且从这个树上窜到另外一个树上,眨眼的功夫就不见踪影,非常的不好抓。

他凭借着枪准腿快,老谋深算,“座山雕”带着残存的20多个追随自己多年的土匪,躲进了牡丹江海林县北部一片名叫大夹皮沟的深山老林。

在连绵不绝的茫茫林海中,动用大量部队去寻找20多个熟悉地形且隐藏起来的土匪,无疑就像是用榴弹炮打苍蝇,用拳头打跳蚤,用渔网捞毛虾。更何况要找的是既熟悉地形又有丰富反剿匪经验的土匪头子“座山雕”。此时这“座山雕”俨然已经变成林海雪原上聪明的猎人与狡猾的猎物之间的一场博弈。

呼啸的白毛风掠过东北大地,转眼到了严酷的隆冬时节,动辄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让战士们的行动变得更加困难。就在“座山雕”和剩余残匪逃进深山老林以后,承担剿匪任务的东北民主联军丹江军区二团几次展开行动,进沟剿匪,却都无功而返,这不得不引起东北民主联军指战员的反思,剿匪的策略或许需要发生一些转变。

开始对付东北土匪剿那个策略叫大部队到山里面去,然后确定土匪的位置以后,部队全部扑过去,把它全部剿灭。剿匪到了后期,剩余下来的土匪都是非常顽强的,反侦察能力非常的强,很难剿灭,像“座山雕”这样对树林、对整个气候特点非常熟悉,你部队还没有过去,他就早就跑了。那么怎么办呢?不能用大部队,只能用小分队。

冰天雪地的东北野外生存条件极为艰苦,对双方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谁更有耐心,更有智慧,谁能比对方坚持得更久,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不过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

1947年1月下旬,这“座山雕“终于有了下落。1947年1月下旬白雪覆盖下的牡丹江海林县某模范村村农会主席贾润福收到了一封恐吓信,信上说:大雪封山,我们生活不易,需要十袋白面,20件棉衣,限期送到指定地点,否则我们就要下山去洗整个村庄。信的落款上赫然地写着三个大字“座山雕”。

得到这一消息的牡丹江军区二团立即开始研究围剿行动,团部决定先派出一个小分队,装扮成土匪进山侦察,等获得准确情报以后,再出动大部队进行围剿。一场猎鹰行动即将开始,特工部队的领头人非一人莫属,他就是团直属侦察排排长十年30岁的杨子荣。

杨子荣,山东人,性格开朗,好交朋友,擅长言谈,讲话风趣。跟他在一起的战友们都说他满肚子智慧,浑身是胆。在一次战斗中,杨子荣主动请缨,只身赴险,单凭一张嘴成功劝降了400余名匪兵。由于在作战中表现突出,杨子荣荣立特等功,并被评为了战斗英雄。

然而这一次杨子荣面对的却是老谋深算的“座山雕”,在未来几天他将率领的寥寥几人走进暗藏杀机的茫茫林海,危险无处不在,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人们常说东北有三宝,貂皮、人参、乌拉草。当年的东北剿匪小分队也有三宗宝,大饼、咸菜、乌拉草。野外剿匪条件艰苦,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做饭,玉米面的饼子就着咸菜就是一顿饭,乌拉草则是一种东北地区用来垫在鞋里保暖的野草,到了夜晚,最难最苦的是没有住处,特别是东北的大烟炮一刮,弄不好就会被雪埋在。

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每到夜里围坐在篝火边,杨子荣都会掏出一本小册子来给战士们上课。教官说土匪的黑话,那么问题来了,杨子荣怎么会说土匪的黑话?

杨子荣自幼家境贫寒,13岁时便跟随父母闯关东来到了东北。不久父亲病死,母亲返回老家,留下他只身一人在东北谋生。此后十多年杨子荣曾经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当矿工,饱尝了旧社会底层的艰辛,也熟悉了东北的风俗民情,学会了一口地道的东北话。

座山雕阴险毒辣(是怎样被活捉的)(5)

而他之所以会说土匪的黑话,却是一次偶然。杨子荣的战友,二团的一个排长叫董忠松,曾经回忆说:有一次战斗结束以后,他们缴获的战利品当中有一本小册子叫海底,海底其实就是一个土匪的对话的黑话籍。

杨子荣发现了这个黑话后又获至宝,他经常就翻一翻,看一看,所以他这个和土匪讲起黑话来经常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正所谓家有家规,土匪也有土匪的山规和行话,这行话就是所谓的土匪黑话,比如见了面问对方姓甚名谁,要说抱抱腕,姓王不能说姓王,因为老虎头上有个王字,所以姓王的要报自己是虎头儿,吃饭管白面叫雪花子,大饼叫翻张子,水饺叫飘扬的。

这些奇奇怪怪的说法,如果不是因为截获了土匪黑话的黑话籍,一般人根本无从知晓。学会了这些黑话,杨子荣和战士就有了打入土匪内部的一把钥匙。

但是困扰他们的问题依旧存在,座山雕究竟躲在哪里呢?

冬日的清晨夹皮沟一片沉寂,家家户户低矮破旧的房顶上盖满了厚厚的积雪。就在这时一户人家的后门开了,一个男人出来东张西望一阵,又走了回去,杨子荣判断这个人是出来望风的,果然不一会儿从门里又出来两个人,一前一后直奔南山而去。

杨子荣立即带领小分队追了上去将两人逮个正着。杨子荣他们也打扮成这个土匪模样,看上去也就是个土匪,遇到了这个两个真正的土匪,然后就用这个黑话接头,结果杨子荣黑话说得非常溜,就使这个两个土匪一点儿都没有产生怀疑。

杨子荣就告诉他们说:他们是对这个打散的这个其他山头的土匪,下决心投靠“座山雕”,希望这两个土匪给引荐一下。这两个土匪就答应了,但是两个土匪并没有立刻带杨子荣上山,他们把杨子荣等人带到了一个大窝棚里,让他们在那里等消息。

两天后两个土匪果然回来了,他们说:““座山雕”同意让杨总等着入伙,但是还需要他们再等几天。为了放长线钓大鱼,杨子荣和小分队决定继续等待。可是一连十几天过去却再也不见座山雕的人回来。

战士们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为了防备土匪暗中监视,杨子荣他们还特意下山假装土匪去老乡家里抢了一些食物,实则暗地里给老乡打了欠条。吃的问题算是解决了,但是土匪迟迟不来却让杨子荣不得不心生警觉。难道情况有变?

为避免夜长梦多,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第二天两个土匪回来了,杨子荣故意装出一副怒气冲天的样子,厉声斥责他们不讲信用,下令把两个土匪绑起来,要求他们马上带路上山见到座山雕当面对质。

带着两个土匪,杨子荣一行不知不觉在没过膝盖的雪中走了30多里。“座山雕”确实真够狡猾的,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当初要是派大部队清剿,不论惊动了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他们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缴了岗哨的枪,押着这几个匪兵一起上山。最后来到了“座山雕“的老巢,那是一座深埋在雪中的“大马架”房前,他们停住了脚步,杨子荣决定采取行动。

“马架房”是以前东北地区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一般的马架房介乎于窝棚和正房之间,土坯砌墙,茅草苫,只在南墙上留有门窗。此时马架房里几盏昏暗的油灯下,“座山雕”躺在铺上出抽大烟。他万万没有想到,剿匪部队已经来到门外。杨子荣命令三个战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带领另外两个战士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

一进屋,杨子荣便掏出匣子枪对准了正在屋里的几个土匪。棚子里一共7 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

见状不妙“”座山雕”赶紧摸枪,杨子荣一步上前,用脚踩住了他的手缴了他的枪。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杨子荣并没有立刻亮出身份实施抓捕。踩住“座山雕”一只手以后,杨子荣摆出了一副十足的土匪架势,打骂“座山雕”不仗义,座山雕身边几个土匪头目都被枪口逼住,只好承认自己礼数不周,连连赔礼。

杨子荣于是提出让这“座山雕”亲自护送他们下山。听到杨子荣这么说,“座山雕”连忙答应。于是杨子荣让战士们把所有的土匪都绑结实,带着包括座山雕在内的20几个土匪下了山,他们一行人走到天亮的时候,正好看见东北民主联军一辆拉木头的大车过来,座山雕连声大喊:快躲开,共军的车来了。杨子荣笑笑说:别跑,怕什么,正好卸它几匹马骑。

等到大车一到,杨子荣便公开了侦查员身份吩咐把所有土匪押上车。直到这时候土匪们才明白过来。座山雕哀叹说:真晦气,老帅、少帅和日本鬼子都没整了,我竟被你们几个娃娃兵给抓了,真是打了一辈子鹰,最后还是叫鹰啄了眼。

1947年2月19日,杨子荣活捉“座山雕”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海林镇,当地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东北日报报道了战斗模范杨子荣活捉匪首座山雕的消息,称赞这次剿匪战斗创造了以少胜多、歼灭股匪的战斗范围。十年后作家曲波根据这段惊心动魄的剿匪故事写成的著名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出版,同时杨子荣等人智擒“座山雕”的故事深入人心,经久不衰,东北大地终于恢复了平静。

座山雕阴险毒辣(是怎样被活捉的)(6)

座山雕阴险毒辣(是怎样被活捉的)(7)

1947年2月23日清晨,二团副政委曲波和杨子荣根据情报,带领30多人前往闹枝沟搜剿残匪,追到一座窝棚前,杨子荣一如既往率先冲上去。这时一个土匪开了一枪,打中杨子荣胸部,他晃了几晃,倒了下去。一个战士连忙扑过去抱住他,杨子荣用微弱的声音说:“……任务……”话没说完就壮烈牺牲。

2009年9月10日,杨子荣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