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灵感,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回不去的昨天和看不到的明天,老歌可以重听,往事只能回味,一切无法重来。#

见不得青山多妩媚(我见青山多妩媚)(1)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人啊,年少无知太仓促,不懂忧愁何滋味,青春的激情里却喜欢装作成熟的模样,学那古人深邃,凭栏登楼,极目望远。

独上西楼望穿空,登高远望腹词穷,为了能像古人那般的智慧写出新词,未见愁绪的少年心偏要说出人间的千般愁。

如今,世俗名利、世事蹉跎,人海两茫茫,深情两潺潺,无言上层楼,望尽天涯路,尝尽人间忧愁,万般滋味照心头,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无从说,只道:“天凉了,好个秋天啊!”

积蓄了一整个白天愁郁的秋雨,终于淅淅沥沥地落入尘间,盏灯夜望,高楼外霓虹幻彩。湿凉的秋风似夹着你的愁绪,让伫立窗前期待着这场邂逅的我,周身薄凉。

这冷冷的秋雨如煽情的泪,也许正是你偷偷躲在云后的哭泣,欲罢不能情已去,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能望雨独思离愁,梦阑珊。

见不得青山多妩媚(我见青山多妩媚)(2)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 宋·辛弃疾《贺新郎》

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都非常情似,感慨万千。

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文武全才,抱负天下的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自此几起几落,不被重视。

他于带湖居住多年,后举家移居瓢泉,闲游于博山道中,又于信州铅山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筑居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想起曾经纵马横刀,率领五十多人义军壮士,袭击几万人的金军战营,几进几出,把那叛逆之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的豪气云天的辛弃疾,多么的壮志凌云。

而如今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仕途立足,难以报国壮志,闲居带湖,独善其身留白“稼轩居士”。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把情志流连于文词之中,诗言志,词传情,文以载道,千世传唱,灵魂不枯。

见不得青山多妩媚(我见青山多妩媚)(3)

“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 宋·辛弃疾《贺新郎·邑中园亭》

回首朗吟长啸,云气翻飞苍穹,狂风会骤起,云雨纵江河。我不为未曾见到古人(陶渊明)而感到遗憾啊。

我遗憾的是,像他那样的智慧古人,才情志士,不曾见识我千年不减的疏狂傲气,傲视古今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概。

这繁华喧闹的红尘里,这幻彩名利的仕途中,这人海茫茫的人间啊,真正了解我的,还是那古人的陶渊明、屈原、孔夫子等等,和阑珊现世的几个朋友。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杨绛先生《一百岁感言》,让我们感悟到智慧人生,彼岸灯火的照拂、引导,让我们知悟“走到人生边上”更清晰更清醒的释然。

细想如此,心静如水,一如这秋雨秋叶秋风缱绻着你的情思,向后看,那是探索人生价值的智慧;向前看,那是荷莲素雅的琴音,心安归处!

见不得青山多妩媚(我见青山多妩媚)(4)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作品不易,请尊重法律,转发请注明出处。

此为今日头条专稿,其他平台录用请联系作者@情说感话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