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人类语言艺术的精华;诗歌,是人类精神家园最瑰丽、最辉煌的殿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诗经是怎么流传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是怎么流传的(诗经为什么能久传不衰)

诗经是怎么流传的

诗是人类语言艺术的精华;诗歌,是人类精神家园最瑰丽、最辉煌的殿堂。

诗,是生活用语言进行的艺术淬炼、升华的结晶,是见闻、情感、逻辑用语言文字直通人心的简洁、准确(或委婉、凝炼)表达,是文学艺术乃至思考的哲学。

说到中国诗歌,首先就应提到《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宝库。

经,代表经典,规范,纲目。《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最早的祖宗没有之一!《诗经》能被称为“经”,其中很多地方有历史文献价值(不举例了,有兴趣自己搜索),语言表意清楚简洁准确,有丰富的逻辑性趣味性,就其产生年代看,已颇富文采。两千多年来中国无数大儒、文化名人、才子、学者无人能指出《诗经》称为“经”有任何不当。楚辞、唐诗、宋词,不管多辉煌灿烂,总是无法掩盖《诗经》的光芒。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就无法在社会立足,不学《诗经》,一个人就连话都不会说。

《诗经》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当时各国外交上的官话;《诗经》当时不是用来读而是用来唱的。当时,不会唱《诗经》的人,一定没法做个好外交官。

古代“五经六艺”中的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春秋》、《易经》;六艺,指《书》、《礼》、《乐》、《易》、《御》、《射》;后来,六艺也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诗》,就是《诗经》;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的“诗”也指《诗经》。《诗经》,是周朝乃至后来多个朝代学生的教科书之一。

《诗经》中产生了很多流传至今的成语,比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窈窕淑女、辗转反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赳赳武夫、忧心忡忡、鸠占鹊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夙兴夜寐、信誓旦旦、燕尔新婚、充耳不闻、手舞足蹈、耿耿于怀、未雨绸缪、风雨飘摇、兄弟阋(音:细)墙(兄弟俩在家闹意见)、切磋琢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巧舌如簧、天高地厚、一唱一和、手若柔荑肤如凝脂••••••

古代很多名人,起名字都在《诗经》中来的,比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二字来于《诗经》中“祀事孔明,先祖是皇”,其中“孔明”是庄重又有条不紊的意思;唐朝宰相杜如晦,来于《诗经》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晋代嵇(音:击)康,字叔夜,来于《诗经》“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音:又)密”;宋朝名将高怀德,来于《诗经》中“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民国女神林徽因,原名林徽音,来于《诗经》中“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诗,是“心志”,是文学中的文学,是人类观照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自然美、艺术美、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灵魂逃离现实后的栖息地••••••

希望未来学生课本中的“诗”,能真正配的上“诗”这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