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非洲猪瘟病毒特征介绍众所周知,非洲猪瘟在中国肆虐十个月以来,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一种虫媒病毒,可引起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只,出现烈性、高度出血性症状,病死率极高,最高可达100%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要求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截至目前为止,全世界仍无有效的药物及疫苗对其进行控制,防控只能依靠高度的生物安全措施、监测及扑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非洲猪瘟的主要特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非洲猪瘟的主要特征(非洲猪瘟病毒有哪些特征)

非洲猪瘟的主要特征

01、非洲猪瘟病毒特征介绍

众所周知,非洲猪瘟在中国肆虐十个月以来,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一种虫媒病毒,可引起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只,出现烈性、高度出血性症状,病死率极高,最高可达100%。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要求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截至目前为止,全世界仍无有效的药物及疫苗对其进行控制,防控只能依靠高度的生物安全措施、监测及扑杀。

按照2005年7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最新病毒分类第八次报告,显示非洲猪瘟病毒属于DNA病毒目,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唯一的成员,兼具虹彩病毒和痘病毒的某些特性。也是唯一一个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

ASFV具有20面体结构,直径为175~215nm,基因组全长170~190kb,迄今研究的结果表明,含有约151个开放阅读框,可编码150~200种蛋白,且为双层囊膜。其结构蛋白较多,其中p72是主要的结构蛋白,约占病毒总蛋白量的1/3左右,而且该蛋白序列保守,具有一定的抗原性,病毒感染后能够产生抗p72抗体,因此常被用作非洲猪瘟的血清学诊断。目前撰写的教材中显示ASF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也有俄罗斯学者按照凝集红细胞的特性,将其划分为9个型。ASFV基因组变异频繁,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国际上根据p72基因末端一段478bp的核酸序列,将ASFV可分为23-24个基因型,我国的分离株多属于基因II型。

该病毒对温度、pH和腐败抵抗力强,60℃时20分钟、56℃时70分钟方可灭活。25-37℃时存活数周,4℃时存活大于1年。当无血清的条件下,该病毒在pH 4-11.5时稳定,但有血清的条件下,则pH值稳定范围在4-13.4。按照2010年的《非洲猪瘟的科学观点》及2017年的FAO非洲猪瘟防控手册中显示,该病毒在冷冻肉中存活数年-数十年,在有骨头和碎肉中存活105天,在咸肉中存活182天。在常温的粪便中存活11天,在腐烂的血液中存活15周,被污染的猪圈中,存活1个月,在死亡野猪尸体中可以存活长达1年之久。该文章还指出,具体的存活时间还与环境的温度及湿度有关。02、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感染ASFV的软蜱、发病猪和带毒猪(包括家猪、野猪)、污染了ASFV的饲料、泔水、猪肉制品、污染了ASFV的设施设备及工具,如各种相关车辆、人员装备(如衣服、靴子)、器具(如注射器、手术器械)等等。

该病属于虫媒病毒病。野猪(如疣猪、巨型森林猪、丛林猪)和外钝缘(软)蜱属于保藏宿主,而家猪、欧亚野猪、北美野猪等猪只则属于ASFV的终末宿主。

欧洲野猪比较容易被病毒感染,表现出的症状跟家猪相似。而有三种非洲野猪(疣猪、大林猪、非洲野猪)却不表现出症状,呈隐性带毒,从而成为病毒的贮存器。

软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因此,在非洲,非洲猪瘟病毒在蜱和野猪感染圈中长期存在,难以根除,并在一定条件下感染家猪,引起暴发。

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较为广泛。可通过直接接触、采食、叮咬、注射、短距离的空气等多个途径传播。

该病的流行传播可在家畜生产养殖系统中传播,也可通过野生动物寄主及媒介扩散传播。其传播周期(循环)包括:

(1)野外森林循环传播:在非洲早已证明可在疣猪和蜱之间通过叮咬循环传播;带毒的蜱之间也可通过雌雄交配,也可经卵垂直传播。

(2)蜱-家猪之间循环传播:在非洲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区的猪圈中常可发现蜱,带毒的蜱经叮咬家猪直接传播。同时蜱可作为宿主长时间贮存ASFV;

(3)家猪之间传播:发病和带毒猪的各组织器官、体液、各种分泌物、排泄物中由于含有高滴度的病毒,因此可经病猪的唾液、泪液、鼻分泌物、尿液、粪便、生殖道分泌物以及破溃的皮肤、病猪血液等进行传播。当然家猪还可通过各种污染物直接传播。家猪饲喂了污染的猪产品、饲料、泔水,各种物品或接触污染的粪便、垫料等间接传播。根据俄罗斯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移动或接触、饲喂泔水等是俄罗斯发生ASF的主要传播方式。

(4)野猪与家猪间的传播,其机制还不清晰,已有多种不同的假说。

3、易感动物

家猪、野猪如疣猪、巨型森林猪、丛林猪和外钝缘(软)蜱蜱是易感动物。近年的研究表明游走鸟壁虱也可感染ASFV,并在持续感染中起关键作用。

目前未见有ASFV感染禽类、反刍动物、狗、猫等其他动物的报道。更没有证据证明ASFV可以感染人。

03、国际非洲猪瘟的流行趋势:

自从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发现非洲猪瘟以来,ASF一直在非洲30多个国家流行。1自从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发现非洲猪瘟以来,ASF一直在非洲30多个国家流行。1957年传入欧洲,此后蔓延至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俄罗斯等十几个欧洲国家。南美洲的巴西及北美洲的古巴、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也有发生,但美洲随后消灭了ASFV。目前只有欧洲、非洲及亚洲一些国家发生。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呈蔓延趋势,从2017年以来,有多个国家感染了ASFV,非洲猪瘟处于一个活跃阶段,不断扩大感染范围。

据OIE官方报道,比利时从2018年9月报告以来,截至2019年5月22日,仅有野猪疫情642起,无家猪疫情。但罗马尼亚发生情况严重,仅仅2019年新发疫情1569起、俄罗斯新发疫情8起。

2018年8月3日中国首次报告OIE,之后亚洲才有非洲猪瘟的报道。目前中国、蒙古、越南及柬埔寨4国先后报告了非洲猪瘟疫情。蒙古从2019年1月10日OIE报告第一起疫情至2019年5月22日,共计发生11起疫情,扑杀1595头生猪。越南从2019年2月20日向OIE报告第一起疫情至2019年5月22日,共计发生2752起疫情,扑杀1566835头生猪。柬埔寨从2019年3月22日向OIE报告第一起疫情至2019年5月21日,共计发生7起疫情,扑杀2605只猪。亚洲整体处于区域性流行态势。 04、国内非洲猪瘟的流行趋势

中国的流行现状不容忽视,截至2019年5月22日,中国官方报告OIE疫情共计132起,遍布除台湾地区之外的大陆全部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国香港也于2019年5月12日上报OIE,在上水屠宰场发现1头核酸检测阳性猪只。鉴于世界大环境ASFV的流行态势,中国应该高度重视疫情的监测及控制。

来源:养猪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