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世事寻常何足问?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世事寻常何足问(世事浮云何足问)

世事寻常何足问

酌酒与裴迪

【唐∙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释:

  1. 裴迪:唐代诗人。字、号均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好友。
  2. 自宽:自我宽慰。《列子·天瑞》:“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3. 人情:人心。《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愚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翻覆:谓反覆无常;变化不定。晋陆机《君子行》:“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4. 相知:互相知心的朋友。
  5. 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6. 世事:世务,世上的事。
  7. 何足问:不值得一顾。何足,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百里傒)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8. 高卧:安卧;悠闲地躺着。指隐居不仕。

译文:

斟酒给你请你自慰自宽,人情反复无常就像波澜。

相交到老还要按剑提防,先贵者却笑我突然弹冠。

野草新绿全经细雨滋润,花枝欲展却遇春风正寒。

世事浮云过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努力加餐。

赏析:

此诗是王维晚年诗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

首句“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

骨子里其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

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澜”,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

三四句紧承“人情翻覆”,照应止水波澜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人心无常。

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相知成仇,先达不用,说尽了世态炎凉,当是实有所指。

前四句关键在“笑”字。弹冠”本为援手荐引乃同契之义,此处则反用其意,一旦“先达”即笑侮后来弹冠(出仕)者,轻薄排挤,乃至下井落石,此为淋漓之戟骂。

金圣叹以为“自是千古至今绝妙地狱变相”,诚为得言。

从内容上说,五六两句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

被王静安先生誉为“摄春草之魂”的“细雨湿流光”,诗人用以描写映窗草色;

禅宗关于“心动”“物动”的著名偈语,诗人借以描绘照眼花枝,即使单纯作“景语”看,也属上乘。

而其蕴涵则在“全经”,“欲动”,由彰显至深密,从象外到象内,大千世界,无所不容;

仅观人间之蝇营狗苟,于义愤之外,恍然顿悟。从章法上说,律诗中间两联要求虚实相生,三四句实写,五六句则应当化实为虚,措辞表意不可复犯,方能体现“神韵”“气象”之妙。

从禅学上说,佛家主“虚静”,尚“自然”,和光同尘;深一层探求,五六句似还参合“有无”“生灭”“变常”之理;

即处“静观”“达观”态度,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恰成对照。

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

“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

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