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我的记录(2020年1月26日-2月27日)

第一部分

早上,一场大雨把我吵醒。走到窗边,深吸一口,满肺都是草木生长的香味。

雨过天晴后,阳台外面的风景,干净安宁清明。放眼都是翠绿,仿佛这世间的污秽与它无关。

岐河岸边的三颗木棉树,叶安静的黄了,应该花开如期吧, 疫情发生一个月了,这期间,楼下的操场,早上和傍晚的蓝球嘭嘭声,准时响起,让我安心。

我很少下楼,但这个月也散了三次步,也外出一次。我知道,有圈友又会像上次那样,一只愤怒的小鸟,发许多传播病毒渠道的资料,苦口婆心的让我不要做“2B”。谢谢,我会做好防护的。而且都是在中午过些,没什么人的时候。

第一次,在小区的路上,几乎没人。好一会儿,两戴口罩的小姐弟,一个骑着自行车,一个踩着滑板,从我身边过,留下飞驰的背影和一句“回家还是去操场玩”。这让我想念起我的学生们。可爱的宝贝们,你们都要好好的,等着于老师给你们上课。

这天还没过大年十五,我给了门口保安一个红包,希望他们和家人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第二次在超市,货架上的食物少了许多,增加的都是超市自己包装的货,可以接受。我身边一位年轻女子,正在用力拗断生姜,拿走饱满的那部分。虽然带着口罩,但也看得出眉眼秀丽。稍后见她恶语相向一男子,这个唯唯喏喏的男人,估计是她的丈夫吧。

买单的时候,收银员妹妹小声告诉我:三点钟,旁边药店有口罩卖,每人限买两个,门口排着长队的人,就是等买口罩的。我看了看手机,时间差不多了。一旁的女儿说:“不买了吧,家里有,够用。”是的,先生因为工作,常备有些口罩,还有几十个,相信能坚持到疫情结束的那天。

相信,很快。

第三次是去小区门口取快递,顺便散步。我是不会上网买东西的,平时除女儿为我买些东西之外,基本是没什么快递收的,我是取《诗刊》第一期。突然有些感动,在这个时候,能有好诗读读,真是奢侈的享受。

到小区门口,顺着翠景路边的地上,一大堆的快递货品,各快递公司守着自家的摊位,忙打电话主。业主们来来去去,自己动手翻找。其实这更不安全啊,加大了人们上下交叉的次数。

第四次外出,是送女儿去机场。车上车下的,点到点。下高速,进广州,回中山,被从头到脚穿的严严实实的工作人员,测了好几次体温,查验了身份证。

我对先生说:你把头伸出去些,方便他们测。

那天大雨,感恩所有坚守岗位的人们。真的很辛苦。还有我的同事们从大年三十开始,就没有休息过。小区的保安、保洁、快递员、社区志愿者。特别是和死神战斗的医务人员。这个时候,平凡人的奉献更显伟大。

秋的悲壮散文40篇(于芝春我的早春留言)(1)

第二部分

疫情期间,我在家,看书、追剧、备课。从有点小洁癖,培养成洁癖强迫症。

舞是跳不了了,每天练练基本功。我不想本来就不太硬的骨头,老在岁数之前。意外的是,收获了一条马甲中线,肚子饿的时候,还真看得见。

比起封城里的武汉人、比起失去生命的人们、在武汉街头流浪的外地人、在外地被隔离的武汉人,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先生不同,铺头开不了,心爱的工作干不了,出租房的租客要求再次免租。

他有点焦虑,看到复工的消息就蠢蠢欲动。

铺头右边的服装店,开了。

左边的黑龙茶店,开了。

同学的公司开工了。

他问:我们要不要开。

我说:再等等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给政府添乱,不然武汉人民就白受罪,全国人民就白吃苦了,你的同行们就白努力了。

我还想说,有我两口吃的,就有你一口。不过,怕伤他的自尊心,生生咽下肚子里去了。

C区确诊了三位新冠病人后,小区防控管理就更严了,出入单发到信箱里,规定隔天每家才准一人进出。

有业主在群内抱怨:“我们上周五晚上带小孩去一家市医院看急诊,没叫检验核酸。小孩脚疼,但是护士一听说 是住世纪新城的,立马弹开一丈远。”

群起汹涌。

我暗笑了:做为一个正常人,保护自己是本能;护士小姐姐可是专业人士,适当保持距离是为彼此都好啊。

“欢迎回到现实世界,它糟糕的要命,但你会爱上它。”

《老友记》。疫情期间,我也刷刷业主群,以前多半不看。有卖广告的,组织业主会的,投诉物业管理不作为的,反映有疫区的车进小区的,还有人不自觉,电梯里的一次性纸,用完随地乱丢的。每每要求免物业管理费,共克时艰的,反响最热烈。我个人认为,就算冲着公共区域每天有人打扫,垃圾有人清理,这管理费就交值了。

最多的是接龙买食物,鸡鸭鹅猪瓜菜水果,还有消毒水和口罩。每天都有热心的业主组织,然后定时到小区门口取。我一直没接龙买过,倒是对物品的价格有点兴趣。

从来没有象现在,觉得这个群这么好。

瞧,又有热心的邻居,招呼大家群里在拚团买菜。

1、各位邻居您好!大平卖妙龄鸽14元/只,中鸽20元/只,鲜鸽肾10元/盒 ,走地三黄鸡 35元/只,大扇鸡90元/只,有需要的可以微信我.电话135……世纪新城,蓝波湾、中信左岸,剑桥郡的可以送。有需要的请入群,扫下面二维码。:非常时期暂时到各小区门口提货[握手2、各位邻居您好!明天一齐送货(土豆)次仔5斤一袋,3元/斤要接龙:3、各位邻居您好!爷爷奶奶种的果园石榴100斤送货,10斤一袋2元斤需要的邻居们请接龙,谢谢。

小羊, 5斤 软的熟的

昊昊10斤要软的熟的

A2-5 小兔子10斤 软硬各一半

广乘10斤,要软的,甜的

黄彪 10斤,分二袋要软的熟的

海伦(Helen)A2一6 10斤(软硬各半,都要甜的)

4、明天有需要下单猪肉的邻居,请提前下单[抱拳]

排骨55,瘦肉45,梅头瘦肉55,猪肉40,猪尾骨45,扇骨48,猪肚68,猪手40,猪利50,五花40

5、各位邻居好!本人有朋友工厂在中山南区,有消毒水出售。下周一2月17号明天下午可以送货

售价:2kg(4斤)1瓶卖30元,

10kg(20斤)1瓶75元。

6、沙坪张记肠粉开门营业了,满20份送货到小区门口,明天上午9点送到

单加肉或蛋5元,两样都加6元,打包盒5毛,豆浆1元杯,豆花1.5元杯,油条,麻圆1.5元

这次,我要了三份鸡蛋肉碎拉肠,出奇的好吃,对,就是中山味道。

出租楼的管理员是个江西人。来电说,他父亲去世了,要回去几天。下午又来电,说江西那边要他到我们这儿社区开张证明:证明他没有发烧,没有去过疫区,没有接触病毒,没有到处跑。不然,下车就要先隔离十四天。现在从广州南回来,看我能不能帮帮忙。

又一个我爸是我爸的奇葩证明。

我去电社区咨询了下,就和他解释,社区不了解你,凭什么开证明。

秋的悲壮散文40篇(于芝春我的早春留言)(2)

第三部分

疫情期间,文友们写了一组又一组抗疫的诗文,他们的慷慨激情让我惊诧。而我,除了记录些事,备课,收集资料外,很少动笔。一位画家朋友邀请我为他创作的抗疫画作配上短诗,之前我们合作过,愉快。但这次,我推掉了,心情不对。

只有在2 月7 日这天,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传遍时,写了一篇小文《第一滴泪水姗姗来迟》,谨以纪念。

而我也想记住他们的名字:洪建明、邱雪园、伍少娟。

他们只是平凡的志愿者。

在没有一位专业理发师肯上门的情况下,两次到中山市定点医治新冠病人的二院,为医务人员剪头发。

2月9日77人,2月26日55人,一共132人。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这个理发师。她一站就是八个小时,连续的作战,连一口水都没喝。”一一原话。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太辛苦了,特别是二院的医护人员,他们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一位男医生的太太怀孕了这个星期生小孩,而他却因为防控需要不能陪伴她。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小事但有意义。” 一一原话。

是啊,无论我的文字多么扇情,无论我的诗歌多么激昂,都打动不了人心。因为,在这肆虐的病毒面前,还不如一只口罩有用。

从今天开始,我不再看方方日记,因为身边有太多真正善良的人,这些普通人,和医务人员一样,是这个时期最值得我们歌功颂德的英雄。

秋的悲壮散文40篇(于芝春我的早春留言)(3)

结尾

这两天,政协号召政协委员们对复工建言献策。

家里的口罩还没用完。岐江河边的三棵木棉花就开艳红了。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