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七年(1868年),官文因阻止农民起义失败而被清政府免去了直隶总督一职,谕旨调两江总督曾国藩充任直隶总督。不过这个时候的曾国藩不比往日,他在剿捻失败后多多少少受到朝廷的猜忌,也没有以前那么信任他了。因此,曾国藩对此疑虑重重,不想上任直督,但一时间又拿不出理由推辞。

曾国藩为什么被慈禧太后所坑(曾国藩入京陛见和慈禧进行了一番交谈)(1)

​于是,曾国藩与同治七年十一月八日冒着严冬酷寒率赵烈文等一班幕僚启程北上。按照惯例,凡是晋升直隶总督的大臣,是要朝见皇帝的。想来,自咸丰二年(1852年)离开京城后,曾国藩已经有十七年没有踏入过京城一步,对此,他满怀期待,希望在觐见中可以领略两宫太后以及恭亲王奕䜣等人的风采。

应该说,当时的曾国藩对大清朝还是存有幻想的。他一直认为,慈禧虽是大权独揽,但遇事总能威断,恭亲王奕䜣也颇为勤政,这些都是前无仅有的,或许在他心中看来,大清朝还没有腐烂到无可救药的地步。然而,这次朝见以后,曾国藩大失所望,他的幕僚赵烈文也发出了大清活不过五十年的预言。

曾国藩为什么被慈禧太后所坑(曾国藩入京陛见和慈禧进行了一番交谈)(2)

​曾国藩到达京师后,朝廷马上传出旨意:“赏曾国藩紫禁城骑马,明日养心殿召见。”对于汉臣来说,这是一种至高的荣誉,曾国藩也感到十分高兴。但是,比起紫禁城骑马,他更关心的是拜见这位年轻的太后、年少的皇帝。曾国藩虽然未曾与他们谋面,但是奏折往来不断,他对清朝的希望都放在了这两位掌权者的身上。

次日,曾国藩便由内廷官员引至乾清门,军机大臣文祥、保鋆,沈桂芬、李鸿藻早已在此迎候,他们把曾国藩引至军机处。这时,恭亲王奕䜣也来到军机处。这是曾国藩第一次见到对自己久有推荐、有保护之恩的恭亲王。他赶紧拜见,奕䜣双手扶住说:“老中堂免礼!”并拉着他的手,一同进入军机处。

一时间,诸王爷及六部九卿皆至军机处,大家对这位名震当朝的一等侯都颇为好奇,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曾国藩前往养心殿。曾国藩感慨万千,认为自己得到的荣誉和恩泽太多了,一时的心酸委屈顿时化为乌有。

曾国藩为什么被慈禧太后所坑(曾国藩入京陛见和慈禧进行了一番交谈)(3)

​随后,曾国藩在养心殿拜见了两宫太后和同治帝,他第一次见到了自己寄予厚望的朝廷掌权者。但是,令曾国藩不解的是,两宫只是一些礼节性的问话,如“你兄弟几人?”、“出京多少年了?”、“这一路上可平静?”等,曾国藩如实回答,可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慈禧问他对朝政的看法,要知道,曾国藩最愿意和慈禧探讨类似的问题。

其后的几天,曾国藩又有三次觐见,慈禧每次都是问他一些不关痛痒的问题,漫不经心,不着边际。经过这几次召见,曾国藩似乎看出了问题,原来两宫太后和同治帝不过如此。尤其是同治帝,他做了八年皇帝,接见大臣时竟一言不发,简直就是个摆设,不要说与14岁亲裁大政的康熙相比,就是和他的那个多难的父皇咸丰相比,也很难相提并论。

曾国藩为什么被慈禧太后所坑(曾国藩入京陛见和慈禧进行了一番交谈)(4)

​至于慈禧,四次觐见都是她一人发问,专断是专断了,可在却丝毫看不出她有何过人之处。从她的只言片语中,曾国藩大致能猜出,这次调他出任直隶总督,不过是他能练湘军,可以胜任拱卫京师的重任而已。

这次进京,曾国藩不仅对两宫太后和同治帝极为失望,对满朝大臣更是不抱任何幻想。在为他举行的朝宴中,曾国藩被安排在汉官的首位,接受大家的祝贺。朝宴之后又是无数的宴会,有王爷专设之席、大学士专设之席、京官之席、几科同年之席,以及众多的旧友之席。曾国藩整日应酬在宴会之中,看着朝廷一派歌舞升平的气象。

曾国藩为什么被慈禧太后所坑(曾国藩入京陛见和慈禧进行了一番交谈)(5)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七日,曾国藩终于离开了那个已经让他厌倦的京师,回到了直隶总督任上。当他和赵烈文谈起这次的北京之行,他不禁落下了眼泪。曾国藩一一点评了朝中人等,认为慈禧说话不抓重点,皇帝不管事,恭亲王无权,文祥能理事但心思不周详,宝鋆则不满人口,倭仁能理事但才薄识短。最后曾国藩不忘评价自己,说自己更蠢对朝廷寄予厚望,这样的朝廷哪里还有希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