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为人廉洁正直,敢于谏言,上骂皇帝下骂百官,一生波澜壮阔。


志洁行廉

海瑞以举人身份踏入官场,但仕途并不顺利,40出头,仍只为福建县学教谕,在45岁(1558年)的时候,才迎来转机,升任浙江淳安知县。

有一次,朝廷御史来县学视察工作,和他一起的官员为了巴结御史,都下跪行礼,海瑞恰好站在左右下跪的官员中间,只是作了个揖,看着像个“山”。御史生气地问他,“为什么不跪?”海瑞答到:“如果是在御史所在衙门,当行部署礼仪,这里是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该屈身行礼”。御史无话可说,拂袖离开,这件事也为海瑞赢得了“海笔架”的名号。

真实历史的海瑞(明朝名臣-海瑞)(1)

海笔架由来

在淳安知县任上,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借着老爹的名声,胡作非为,当地的官员获知其路过淳安,在驿站超规格接待,并赠予大量金银。海瑞得知这件事,立刻下令将这位公子绑了,扭送总督衙门,并去信称“有人假冒总督儿子,总督大人高风亮节,不可能有如此不识大体的儿子,特意绑来交由总督大人处理”。

明朝一个七品官一年的俸禄不过45两银子,每个月不到4两银子,由于国库空虚,经常拖欠工资,加上海瑞自身廉洁,没有额外的收入,家里也只是勉强混的过去。母亲大寿,家里连像样的荤菜都拿不出来,于是上街买了两斤肉以祝寿。胡宗宪听闻此事,感叹“昨天听说海县令为了他老母亲过寿,竟然买了两斤肉,稀奇啊!”

真实历史的海瑞(明朝名臣-海瑞)(2)

海瑞画像


宁做孤臣

1565年,海瑞升任户部主事。当时嘉靖皇帝整日炼丹问道,已经二十年不上朝,朝廷内忧外患,皇帝挥霍无度、官吏普遍腐败、税制混乱和接连不断的天灾,造成了朝廷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整个朝野如同一潭死水,没有人敢站出来说真话。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为自己买好棺材,诀别家人,向嘉靖呈上了震动朝野的《治安疏》,疏文怒批嘉靖在“吏贪官横,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仍然“滥兴土木,竭民脂膏”,“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甚至直呼“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真实历史的海瑞(明朝名臣-海瑞)(3)

海瑞《治安疏》

嘉靖气急败坏,破口大骂,当场扬言“抓住这个畜生,不要让他跑了”。旁边太监闻言跪奏嘉靖,海瑞自知必死无疑,已经买了棺材,不会逃跑。最终嘉靖没有杀掉海瑞,而是将他囚禁起来,称“海瑞想做比干,但朕非纣王”。

真实历史的海瑞(明朝名臣-海瑞)(4)

1566年,隆庆皇帝继位,海瑞被释放出狱。1569年,海瑞被任命为南直隶巡抚消息一出,很多地方官都自动离职或者是请求调离。缙绅大户纷纷将朱漆大门涂成黑色,以求低调自保。海瑞一上任就列出了“督抚条约”,张贴各衙门施行,要求婚嫁、穿戴、官员出行、礼节全部从严、从简。前内阁首辅徐阶家中田亩众多,家人在当地放高利贷,百姓怨声载道,海瑞得知此事,要求徐阶以身作则,退一半的田产,并严惩徐阶弟弟。高利贷已经形成社会风气,海瑞在执政的过程中,触碰了达官显贵的利益,不断被上疏参劾。

1570年,海瑞被迫致仕,在辞职的奏疏中,痛斥群臣“举朝之士,皆妇人尔”,不分青红,加剧了与其他文官的冲突。离任回家之后,海瑞始终心系国家,期待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朝堂,为国尽忠。

真实历史的海瑞(明朝名臣-海瑞)(5)

1572年,万历皇帝继位后,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海瑞寄希望于张居正,重新出山,张居正主张“多用循吏,少用清流”,认为海瑞这种清流,不适合官场,因此始终不愿向其抛出橄榄枝,直到1585年,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万历皇帝才启用海瑞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此时海瑞已经七十二岁。海瑞再度出山,犹如巨石投入死水,但上任后很快引起朝野弹劾。


郁郁不得志

万历评价海瑞“屡经推荐,固特旨简用。近日条陈重刑之说,有乖朕体,词多迂戆,朕已优容”,“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连皇帝也认为海瑞不适合当官,但宣扬他的清廉正直,对社会风气还是有好处的,依旧让他供职,但所能动用的资源都不再给他。海瑞终究成了一种精神符号。被皇帝称为“迂戆”,只是圣心包容才不追究,海瑞心灰意懒,1587年岁暮,海瑞去世。一代台谏之臣,落下帷幕。

真实历史的海瑞(明朝名臣-海瑞)(6)

海瑞石像


结束语

终其一生,海瑞竭尽心志,为国为民,然而他刚正不阿,尤其是晚年,朝野处处掣肘,常常使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满怀一腔报国情无处宣泄,凄惨离世,虽官至二品,死的时候却仅留下十余两银子,连殓葬都不够,令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