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碧而花红,藕粗壮而鲜美,自《诗经》以来,这种水生植物就受到历久不衰的赞美。“山有扶苏,隰有荷花”,“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之如何?”多以莲花代指女子或恋人。古代诗人写了许多《采莲曲》,集中表现了女子在莲花丛中劳动、恋爱、休憩的情景,把采莲女子的形象和情思描绘得栩栩如生。
吟咏莲花的诗,在古典文学中更是绵延不绝。屈原要“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苏东坡说:“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杨万里更是赞颂“接天莲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在我国民间文化中还具有特定的内涵。古代书画家在图画中,多用莲蓬表达对于生育的祈盼,“连生贵子”、“百子千房”是这类画作中常用的素材。
宋代《爱莲说》一出,周敦颐成为莲花形象的代言人,从此无人能与之争衡。周敦认为,虽然“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但自己要却高高举起了爱莲的旗帜。在这篇仅有119字的短文中,他先把菊花、牡丹与莲花作了对比。认为以陶渊明为代表的文人所喜爱的菊花,只是隐逸形象的代表,而被大众所痴迷的牡丹,是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代称。这两种花卉所代表的意象,不是他追求的目标。
周敦颐视莲花为花中君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士大夫心目中最值得景仰的就是君子,不管是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它们中总有独特的高洁品质。历史上,周敦颐并不是发现莲花具有君子品质的第一人,王象晋曾经说:“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表,出淤泥而不染。”也有人把莲与松竹并列,“有松数十株,有竹千余竿,……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
专家研究发现,周敦颐独独爱莲,是宋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体现。周敦名垂千古、万古流芳,不单单是其脍炙人口的诗文,他积极推动儒学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著名的唯心主义理学家,在思想界有很高的地位。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和佛教普度众生的观念具有相通之处,佛教中莲花被用来象征清净无染,有不少关于莲花的美妙传说,有一部喻阐释佛学的经典就叫《妙法莲华经》。周敦在诗文中时以“穷禅客”自称,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参禅问道,佛教对他的影响显而易见。
在道教中,莲花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传说中太上老君一出生就能行走,一步一朵莲花。八仙中,何仙姑所持宝物就是莲花,《封神榜》中复活后的哪吒就是莲花的化身,《爱莲说》字里行间亦蕴含着道家的圣境和神韵。
《爱莲说》虽短,却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周敦颐宣示爱莲之后,成为千古爱莲第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