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

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不到长城非好汉下一句顺口溜 不到长城非好汉(1)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不到长城非好汉下一句顺口溜 不到长城非好汉(2)

不到长城非好汉下一句顺口溜 不到长城非好汉(3)

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

不到长城非好汉下一句顺口溜 不到长城非好汉(4)

不到长城非好汉下一句顺口溜 不到长城非好汉(5)

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宣言书。

上阕“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起笔境界辽阔,写站在六盘山高峰之上仰望所见。两句词紧扣十月天空景象:天空净朗,云层疏淡,大雁往南飞。“望断”二字涵义丰富,寄意尤深。“望断”,指望了又望,直到不见还望。因为大雁到了秋天,就要由北向南,到南方去过冬。看到南去的大雁自然就会勾起作者和红军对南方革命根据军民和故乡父老乡亲的无限思念,所以才有望断的神情。这两句虽是写景,但景中寓情。接下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两句,抒情显得十分自豪。作者屈指一算,红军所行的路程已经两万里前面已经没有险峻的高山了,预定目的地是一定会到达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还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去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好男儿。

不到长城非好汉下一句顺口溜 不到长城非好汉(6)

不到长城非好汉下一句顺口溜 不到长城非好汉(7)

不到长城非好汉下一句顺口溜 不到长城非好汉(8)

下阕的结构同上阕一样,也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六盘山上高峰”,点明六盘山题意,并告诉读者,作者当时是在六盘山高峰之上。高峰是作者描写的一个大的背景,这个背景前面的景物很特别:“红旗漫卷西风”。红军的红旗漫卷于西风之中,这个特别的景物,象征着胜利。从画面中能体现出红军将士的豪壮之情,这就是景中寓情。“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是直接抒情。意思是长征胜利了,革命的主动权已掌握在党的手中,“缚住苍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作者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全词大气磅礴,雄浑豪放,隽异挺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