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我国202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定为“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加强合作,共同创造更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

而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屡屡闯入大家的视野,是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大问题。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相当于每3名学生中就约有1人,曾遭受校园霸凌。我国情况同样严峻,最高法院统计了2015-2017年全国法院刑事一审审结案件,发现57.5%的校园暴力案件涉及故意伤害,11.59%的校园暴力案件甚至导致受害人死亡。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警示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学校、专业人员、社会各界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和重视校园霸凌问题的识别和应对。

今天起,本公众号将连续推出三篇系列文章,与您分享关于校园霸凌您必须知道的三件事。

实例洞见

Case 1 “她像一片叶子飞入黑夜”

小A是个比较胖的女生。每天,她都会哭泣着捡起被扔进臭水沟的书本和文具。班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欺负她,即便曾经有同学试图帮助她,也被一起孤立。她曾无数次想要跳楼自杀,却被班里的男生抓住脚踝摔在地上,揪扯头发并狠狠嘲笑:“长得这么丑,怎么有脸死?”

此后,小A不断留级,同班同学都上了大学,她仍无法毕业。直到有一天,她突然从教学楼高层跳下,像一片叶子掠过黑夜,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Case 2 是真相还是谣言

事情发生时,王同学刚上高中。班里两名男生打架,碰倒了她的桌子,桌上的茶杯也碎了一地。当时,她什么也没说,但同桌开玩笑:“王某某这个茶杯价值三百万,你们惨了。”起初,大家都没当回事,没想到过了几天,学校贴吧开始传出谣言:王同学的茶杯被人不小心打碎,她却故意刁难,偏要让人家赔三百万。

自此,这件事一发不可收拾,只因有心之人开了个头,很多学生便开始跟风,不停地讽刺、谩骂她。他们表示早看不惯王某某,并嘲笑她“平时只用诺基亚老人机,穿的衣服也是十几块、几十块的地摊货,是不是裤子也值300万?”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她被不间断地辱骂和羞辱,甚至有一帮校友在贴吧煽动她去死……

Case 3 当被霸凌者成年

小凡说,这段经历永远地改变了他。

在被霸凌之前,他阳光、积极、向上。但从10岁开始,仅仅因为“看上去不够阳刚”,小凡平均每周都至少遭受一次霸凌。如此噩梦持续了5年之久。

他说:“后来,这段经历永远地埋葬了我,我没有办法维持任何长期关系。因为我无法处理任何冲突,也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情绪,总是做出不恰当的反应。即便在工作中,我也不觉得自己和同事是平等的,我以自己为耻,特别抗拒和同事建立朋友关系……”

校园霸凌有哪三种(校园霸凌您必须知道的三件事)(1)

您需要知道的第一件事

☆ 如何识别校园霸凌

1.霸凌是什么?

霸凌是由群体或个人,故意、反复、长期地对无法轻易反抗和保护自己的受害者实施的攻击性行为,其最本质、最核心的特点是恃强凌弱,使用权力控制受害者,以满足自己过分的、不合理的要求[1, 2]

教育部等11个部门2017年联合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明确了校园欺凌有三大要点:一是欺凌的范围,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的事件;二是欺凌的构成要素,包括个人和群体单次或多次,主观、故意的,以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损害另一方的财产或身心健康;三是强调其不等同于学生之间的正常打闹。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出现,“网络霸凌”也浮出了水面——这指个人或团体通过电子或数字媒体反复传递敌意或攻击性信息,意图对他人造成伤害或不适的任何行为[2]。研究显示,20%~40%的儿童和青少年在他们的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网暴[3]。相较传统霸凌,网络霸凌的施暴者往往更为隐匿,受害者社会性暴露的可能与后果都更为严峻[2],且网络上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消除伤害更加困难。

2. 一场霸凌可能涉及哪些群体?

i. 协助者和起哄者:他们也许不是霸凌的直接发起者,但会帮助霸凌者实施霸凌,甚至直接参与霸凌。有时,目击者会进行间接霸凌,如在霸凌现场大笑或对霸凌者表示支持,以此鼓励霸凌的继续。

ii. 局外人:他们是霸凌现场不表明任何态度的“看客”角色,也有可能是不知如何帮助受害者。实质上,沉默本身就是对霸凌行为的纵容。

iii. 反抗者:这类人会安慰被霸凌的同学,甚至直接对抗霸凌者。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学生不止扮演一个角色。在一个场景中的受害者,很可能是另一个场景中的霸凌者、协助者、起哄者。

校园霸凌有哪三种(校园霸凌您必须知道的三件事)(2)

3. 霸凌有哪些表现?

4. 霸凌有哪些危害?

5. 如何区分正常的打闹与霸凌?

正确识别校园霸凌,是坚决抵制校园霸凌,减轻其对儿童青少年心理伤害的第一步。明天本号会继续向大家介绍,校园霸凌——您必须知道的第二件事。

鸣谢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女子学院李洪涛教授指导

参考文献

1. Olweus D: Bullying at school and later criminality: findings from three Swedish community samples of males. Criminal behaviour and mental health : CBMH 2011, 21(2):151-156.

2. John A, Glendenning AC, Marchant A, Montgomery P, Stewart A, Wood S, Lloyd K, Hawton K: Self-Harm, Suicidal Behaviours, and Cyberbullying i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18, 20(4):e129.

3. Kwan I, Dickson K, Richardson M, MacDowall W, Burchett H, Stansfield C, Brunton G, Sutcliffe K, Thomas J: Cyberbullying and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s Mental Health: A Systematic Map of Systematic Review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20, 23(2):72-82.

4. Ohene SA, Ireland M, McNeely C, Borowsky IW: Parental expectations, physical punishment, and violence among adolescents who score positive on a psychosocial screening test in primary care. Pediatrics 2006, 117(2):441-447.

5. Hemphill SA, Tollit M, Herrenkohl TI: Protective Factors Against the Impact of School Bullying Perpetration and Victimization on Young Adult Externalizing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Journal of school violence 2014, 13(1):125-145.

6. <stopbullying.gov< font="">(2016b)>.

7. Olweus D: School bullying: development and some important challenges. Annual review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13, 9:751-780.

8. García-Hermoso A, Hormazabal-Aguayo I, Oriol-Granado X, Fernández-Vergara O, Del Pozo Cruz B: Bullying victimization, physical in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meta-analysi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20, 17(1):114.

9. 简单心理 《少年的你:在欺凌中,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

10. KnowYourself 《残酷校园|研究:关于霸凌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校园霸凌有哪三种(校园霸凌您必须知道的三件事)(3)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歉。

作者:陈音含 钱英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编辑||何萤萤

排版||白羽

审核||马宁

各位亲们,精神卫生答题小游戏正式上线啦,大家玩起来哦!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公事部

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