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秀才吴承恩,他尤喜神话故事,搜集奇闻趣事见长,晚年官场失意,闭门谢客,著书立说,写成西游记一书。

本书主要刻画的主人公有四人,分别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故事的情节围绕唐僧去西天取经,收了三个徒弟,经过观音菩萨点化协助唐僧降妖除魔,取到真经。

西游记师徒四人为什么能取得真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1)

本书之所以只有四个主要人物,因为每个人担负的责任不同,唐僧现实中有真人,是大唐西域记中由唐王钦点去西天取经的唐三藏,而其余三人都是根据小说情节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人物形象。

小说以一个石猴开场是有寓意的,据我分析,猴为申金,而从石头当中生出来,石头又接受天地日月精华的涵养,有了灵气,自然会生出一个天造地设的灵猴。无父无母,寻师访道,在花果山做美猴王,自封号为齐天大圣,连天君天兵天将都不是他的对手,他大闹天宫,天神们却无能为力,对于这样一个人,只有如来佛祖能降服他,骗他进入自己的五指山,他纵有天大本事也逃脱不出去,五指山也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他是天地灵气造就的灵猴,自然也受五行之气的约束,所以孙悟空的出现就是为了说明,人内在有一个超我,如果没有顺应自然法则就会我行我素,甚至会逆天而行,所以在孙悟空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因果承负,当福报享受到一定时候灾难就来了,所以人活着就要不断的修福报。

西游记师徒四人为什么能取得真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2)

当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经过五百年的磨练,观音菩萨来点化了:要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修福培慧才能超出五行,孙悟空听懂了,他所带的紧箍咒也是自然法则的体现,顺从则生,不顺则亡,所以他一路降妖除魔,一心保护他的师父取到真经,才取下了紧箍,修成了真身,这里离不开福报的培养。

其次是猪八戒,因为戏弄嫦娥被贬下凡,他在高老庄也不安分,经常调戏良家妇女,观音菩萨点化让他跟随唐僧去求取真经,以功补过,猪八戒也听明白了,只有跟随唐僧才能继续过神仙的日子。但是他和孙悟空不一样,他的欲望太重,尤其是色欲,所以唐僧为他取名八戒,让他守住八关斋戒,才有可能培福修慧。

猪八戒挑着担子,干着体力活,吃苦了苦,他虽然看起来蠢,但是他心诚务实,陪着唐僧寸步不离,老实本分,再加上守住戒律就更能成就正果。

西游记师徒四人为什么能取得真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3)

然后是沙和尚,他是专管流沙河的小神,离修行悟道还差很远,但是他有福报,遇到了唐僧,经过观音菩萨点化,认为他心智快开,福报也培养差不多了,就让他跟随唐僧取经,一起消除磨难,再位列仙班,沙僧也听明白了,因为自己在水底得不到圣贤点化,但是自己培养的福报大,做得好事多,所以观音菩萨才派他保护唐僧。

他主要以做饭,挑衣钵为主,但是无缘无故,他的心不偏不倚,不论何时都是站在中立的地方,所以他主要体现了道的中直,和没有私心杂念,只知一心把份内的事做好。

最后是唐僧,三个徒弟选定了,一个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却把福报消完要重新修起,一个尽职尽责却色心不灭,只能下界继续修福培慧,一个无心无欲正待明师指点,做个厨师正好能培更多福报。

西游记师徒四人为什么能取得真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4)

唐僧在内外都不愁妖怪干扰的情况下出场了,他虽然每次都被当成肉吃的典型,徒弟们却各个携手保护,天神地神都予以保护,那些一个个私自触犯天规的神仙这一个个被收服了,唐僧让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所以不能安住于自己的本心,本来已经私自下界,更加上要吃唐僧肉,所以天地才有理由收复制裁他们,这也是显明法律的重要性。

西游记师徒四人为什么能取得真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5)

妖怪们被收服了,他们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偶尔下凡却被逮个正着,所以说这四个人虽然不像封神的姜子牙,却有成就正果之前苏正天地正气的本事,也就是取完真经,他们也就把整个天地风气清净净化了一番。

这四个人相互协助,谁也离不开谁,成就果位之后仍然是惩恶扬善,祛邪扶正,这才是作者要表明的内在观点,西游一趟,天清地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