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谈及2004年欧洲杯之时,人们最常说的是“希腊神话",但其实那届欧洲杯比赛中,捷克的表现同样值得我们回味。thesfootballtimes作者Karan Tejwani就回归了2004年欧洲杯赛场上的东欧铁骑。
国家队在比赛中的经典时刻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并“转瞬即逝”——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国家队高光时刻总是如此令人难以忘怀。
捷克共和国,它是一个在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之后才出现的“新国家”,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在足球领域,他们都谈不上欧洲主要力量。不过2004年欧洲杯的比赛中,球星光环加持的捷克成为了一匹黑马。诚然他们最终心碎的离开了葡萄牙,但他们依旧是欧洲杯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伟大球队。
说起来,捷克斯洛伐克的足球历史还是非常悠久的。1934年,他们以微弱的劣势输给了东道主意大利,无缘第二届世界杯冠军荣誉。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则是在智利输给了巴西。二十世纪中期是捷克斯洛伐克足球的鼎盛时期,那段时间里捷克斯洛伐克球星约瑟夫-马索普斯特还夺得了金球奖(1962年)。
不过,捷克斯洛伐克在欧洲足坛的首个荣誉,还是等到1976年欧洲杯之时才获得——他们战胜了西德,赢得了最终的胜利。20年之后,捷克人则是以捷克共和国球员的身份,与统一的德国再次于欧洲杯决赛中相遇。
2004年欧洲杯上,捷克球员延续了前辈们的精神,再一次展现出了自己的威力。作为那一段时期里欧洲最优秀的进攻型球队之一,捷克人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球员们有着上佳的个人天赋,他们能够在赛场上展现出压到一切的实力。虽然卡雷尔-布鲁克纳并没有什么光鲜的履历,但在7月率队离开葡萄牙之时,他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对于布鲁克纳这样沉着冷静的教练而言,他的任务就是帮助自己的球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的状态。那届欧洲杯比赛中,捷克与德国、荷兰和拉脱维亚分在了一个小组,虽然这个小组的比赛并不轻松,但布鲁克纳仍旧以自己一贯而来的方式,帮助球队消除了对于死亡之组的恐惧。
在布鲁克纳精妙地安排下,捷克中场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他们的四名中场像平行站位,又像是菱形站位。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球员的多面性和他们出众的天赋。虽然托马斯-加拉塞克没有他的队友们那么大的名气,但他所扮演的角色在布鲁克纳战术体系中绝对是至关重要的——他不仅能够在球队后防线前竖起一道屏障,还有足够的能力支持球队的进攻——他将整支球队串联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同时,在他身前还有三名表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球员:罗西基、波博斯基和内德维德,这三名球员甚至可以被称之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场球员,他们完全可以凭借个人的力量推动整个球队前进。
罗西基拥有出众的脚下技术,被誉为“可以用脚拉小提琴”的球员。同时,他也是一名有着出众毅力和决心的球员。从踏入球场的那一刻起,他就会全力以赴。波博斯基也有着类似的特点。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曼联的表现并没有什么亮点,但他还是想方设法重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他轮换的斯米切尔同样是一名天赋出众的球员,而且此前他在英格兰足坛也留下了威名——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问问那些资深的利物浦球迷。
当时捷克阵中最大的球星,自然是内德维德。这位在亚平宁半岛享受盛誉的捷克中场先是效力于拉齐奥,而后又转会去到了尤文图斯。在2003年赢得金球奖之后,人们对于他也是有了更大的期望。在捷克阵中,内德维德被安排在了左翼,他在球场上可以不受限制地跑动,不仅能够回防协助防守,也能够通过灵巧地跑动成为球队致命的尖刀。1996年欧洲杯决赛的失利,对于内德维德而言,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他真的期望能够在2004年欧洲杯(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欧洲杯)实现自己的梦想。
捷克人信心满满地开始了2004年欧洲杯的征程。布鲁克纳的球队在小组赛中以一种近乎完美的风格锁定了晋级资格,他们在8场比赛中7胜1平。尽管他们处在一个看起来非常艰难的小组,但他们无所畏惧。尽管在对阵拉脱维亚的比赛中,捷克先丢一球,但他们还是完成强势逆转对手,取得了开门红。同时在这场对阵拉脱维亚的比赛中,布鲁克纳的冒险精神、他极富变化的战术策略也初步展现了出来。
这场在阿威罗进行的比赛,拉脱维亚先入一球,带着1-0的比分结束了上半场。然而在那之后,布鲁克纳做出了一些令人鼓舞的变化和战术调整,确保捷克能够重新掌控比赛。
针对开场的4-4-2菱形中场阵型,布鲁克纳做出了两个重大改变。首先是用马雷克-海因茨换下了左边后卫格里格拉,其次是边锋斯米切尔换下防守型中场加拉塞克。这样的调整,也是让捷克上演了一场华丽的翻盘。他们从最开始的4-4-2阵型,临时切换成了4-3-3阵型,而后有转变成了非传统的3-4-2-1阵型,全力进攻,并且在比赛最后20分钟的时间里攻入了两粒进球。
首先是巴罗什接到了波博斯基的传球,用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攻破了拉脱维亚的大门。而后,替补出场的马雷克-海因茨则是为球队攻入制胜进球——他利用拉脱维亚后防线上的失误,帮助球队逆转对手。
捷克最终赢得了这场激烈的比赛。虽然这场比赛是一场关键的比赛,但这仅仅是捷克人展现自己天赋、渴望的开端,也只是布鲁克纳展现自己战术风格的预演。
4-4-2阵型依赖于前锋的能力,而捷克确实拥有两名实力惊人的天才球员——尽管他们的天赋截然不同。内德维德则能够在边翼为球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他其实并不是这支球队中最突出的球员——这倒不是内德维德的问题,而是因为扬-科勒的存在。扬-科勒身材高大,并且总能够在对方禁区内占据优势。
扬-科勒能够为球队在进攻端提供足够的力量,他的锋线搭档则能够让球队的进攻更具变化。前利物浦射手巴罗什是捷克的一个重要火力输出点,他经常能够和扬-科勒取得联系,为球队创造进攻机会。这两名球员有着截然不同的比赛风格,但他们这样的组合,又是主教练所梦寐以求的。
捷克在战胜拉脱维亚之后,迎来了首个强大的对手——荷兰。橙衣军团在首场比赛中与德国握手言和,这意味着捷克在对阵荷兰之前,就晋级名额来说,捷克占据一定的优势。
在这场对阵荷兰的比赛中,布鲁克纳只不过进行了一个位置的调整,用吉拉内科取代了雷纳-博尔夫——其他位置均没有变化——不过在这场比赛中,捷克人还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比赛开始仅20分钟,他们就两球落后于对手。不过如果艾德沃卡特和他的荷兰国家队认为自己在这场比赛中就如同公园里散步一样,那么他们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布鲁克纳在战术上的灵活性,以及重塑信心的能力,让捷克人很快就展现出了强势的一面。
两球落后的情况下,捷克人很快就组织起了反击,巴罗什抓住科库的传球失误,得球后快速前插到荷兰禁区,而后他传球找到了无人盯防的扬-科勒,后者轻松推射破门。
捷克人扳回一球,但这只不过是捷克人进攻的开始。布鲁克纳用斯米切尔替换下了格里格拉,虽然这是一次冒险的尝试,但他并不害怕这样的冒险,而且这样的冒险精神正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同时,这也意味着捷克又一次采用了非常规的战术变化。加拉塞克后撤到了后防线上,左后卫扬库洛夫斯基则是位置前推,扮演起了边翼位的角色。球队的阵型也是变成了3-5-2阵型。
一个小时之后,由于捷克仍旧落后荷兰一球,布鲁克纳又做出了一次惊人的改变。此前替补出场,为捷克在对阵拉脱维亚比赛中攻入制胜进球的马雷克-海因茨替换下了加拉塞克。此时捷克阵中有两名中后卫、两名边后卫、三名前锋和四名攻击型中场。这不仅仅是两支球队之间的较量,同时也是对球员能力的考验,这样的调整到底是天才之举,还是癫狂的想法?
20分钟的时间,捷克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扬-科勒和巴罗什之间奇妙的关系再次为捷克贡献力量,内德维德传中球找到身材高大的扬-科勒,后者得球回做,将球交到了巴罗什面前。巴罗什迎球就是一脚凌空抽射,为球队扳平了场上比分。
尽管时间还剩下最后两分钟,但捷克人并没有放弃进攻,他们的坚持也确实帮助他们赢得了比赛。扬-科勒在禁区外的射门被范德萨化解,但他并没有将球挡远,此时无人看防的波博斯基在得球之后,迅速分球给到斯米切尔,后者为球队再下一城。3-2,捷克反超比分。这样的结果对于捷克人来说,无疑是一次甜蜜的成功。
荷兰人的表现并不糟糕,而是他们的对手表现得太好。这场比赛完全可以被称之为足球场上的闪电战。捷克人凌厉的进攻根本就让人难以阻挡。在这场现代欧洲杯历史上最精彩的比赛中,融合了人们所需要的一切元素——戏剧性、娱乐性和进球。不过对于捷克而言,最为重要的,还是他们在战胜荷兰之后,已经确保自己得到了小组晋级的资格。同时这样的成绩,也让他们在接下来对阵德国之前,心态有了很大的变化。
没有晋级压力在身的捷克人,展现出了更好的状态,他们将自己的进攻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布鲁克纳在面对状态不佳的德国前,对球队的9个位置进行了调整,但他们的目标是没有改变的。捷克在上半场落后一球的情况下,最终通过有效的换人及战略调整,还是锁定了胜局。同时,这场比赛的胜利,也意味着他们将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迎战丹麦。
在当年的那支捷克阵中,后防线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部分。当然,2004年欧洲杯上捷克后防线确实也犯下了一些错误,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不够。他们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出色的门将(之一)切赫,乌伊法鲁西和博尔夫也都是颇具名气的优秀防守球员。此外,球队的两个边后卫——杨库洛夫斯基和格里格拉——他们对于球队的进攻也至关重要。他们的存在丰富了球队在进攻端的选择。虽然格里格拉经常被替换下场,但当他出现在场上之时,总能够在边路为球队提供充足的动力。杨库洛夫斯基则是能够在他所在的那一侧展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并且他的工作效率、传球能力,在球场两端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对阵丹麦的比赛中,捷克人在防守端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他们防线上的表现最终帮助球队赢得了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诚然格里格拉受到了伤病的困扰,但这场比赛中捷克人的表现还真是第一次让人们觉得他们是真正的冠军争夺者——比赛开始差不多一小时的时间,巴罗什梅开二度。
而下半场开始没多久,扬-科勒就为球队再下一城,最终帮助球队3-0击败对手。扬-科勒的这粒进球真的非常值得关注:他的进球来自于捷克的一次角球机会,他用他高大的身体轻松将球送入网窝。
随着捷克淘汰丹麦,这也意味着捷克人只要能够战胜希腊,就能够再次出现在欧洲杯决赛的舞台上。
这场在波尔图对阵希腊的半决赛,在很多球迷们看来都应该是一场简单的比赛。希腊虽然有着不错的实力,但他们看起来缺乏斗志。与此同时,捷克则被视为真正的冠军争夺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好运气并没有眷顾捷克人,而且他们似乎也没有在这场比赛中找到进球的感觉。
内德维德,这位捷克阵中的关键球员,在比赛第40分钟由于受伤被迫离场。而扬-科勒和巴罗什,他们在前场不断挥霍着进球的机会——这也意味着比赛最终进入了加时赛阶段。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比赛也是银球规则在国际比赛中的首次运用。这条规则表明,加时赛上半场结束之时,场上比分领先的球队就是胜利者。它的本意是鼓励双方能够用一种更加开放、进攻的心态去比赛,但对于比赛转播商而言,这仅仅是加速比赛结束的一种手段。
加时赛上半场最后几秒,希腊的德拉斯凭借一次角球机会,头球攻破了捷克的大门。丢球之后的捷克人甚至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出反应。由于银球规则的存在,希腊人在加时赛上半场就结束了战斗,他们将历史性地杀入欧洲杯决赛,而后上演“希腊神话”。
捷克被淘汰出局了,这是一个难以被接受的结果,但这样的结果原本可以避免吗?内德维德受伤是一方面的原因,布鲁克纳在这场比赛中不愿意做出改变,也是一个关键原因。他在这场比赛中只不过做出了一次换人调整。在长达105分钟的比赛中,布鲁克纳这样的举动是令人奇怪的,特别是考虑到此前比赛中灵活的临场变招。
希腊的成功是建立在防守之上的,而且当他们面对那届欧洲杯进攻最为出色的球队(之一)之时,幸运女神站在了他们那边。
被淘汰,结果是苦涩的,当年捷克在2004年欧洲杯上的表现,还是赢得了全世界球迷的喜爱。而且如果不是银球规则的存在,这支兼具进攻性和娱乐性的球队,或许就不会以这样微弱的劣势饮恨半决赛。
(Armou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