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现今我国年龄最大的“网红”,作为网友口中的“当代神农”与“稻教的袁始天尊”,他一直微笑面对着所有的赞扬。可是您也许不知道,在研究杂交水稻之时,袁隆平曾遇到不少坎坷,甚至连国际性的农业权威专家都对其进行否定,断言他过不去制种的难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袁隆平又该怎样解决眼前的难题?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袁隆平 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制种专家,如今的杂交水稻,已经遍布世界,大幅度增产的结果,是每一个人能够过上温饱生活的基础。

杂交水稻在1973年正式横空出世,它优良的植物学性状,令其在同类农作物中脱颖而出,受到了当时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的大力推广之下,仅1973年一年,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地便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其数量超过了5600亩以上。

袁隆平 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2)

面对着杂交水稻研制培育的巨大成功,袁隆平虽然欣喜异常,却还是为一个问题而担忧,这便是水稻的制种问题。众所周知,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而杂交水稻之所以称之为“杂交”,就是因为它需要不同的父本与母本。杂交水稻所结出的稻谷,并不能被当作水稻种子来用,只能作为粮食食用,而想要得到杂交水稻的种子,必须经过专业培育才行。

在1970年时,国际水稻研究所就曾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可是仅仅两年之后,便不得不放弃该项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制种产量低的问题无法解决。现如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际水稻科研专家们便将该问题视作“拦路虎”,断言袁隆平根本无法解决水稻制种困难的问题。

袁隆平 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3)

关于杂交水稻制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产量过少,导致其价格昂贵,不利于大面积种植。从当时的数据统计来看,袁隆平小组最初的育种产量,只有可怜的亩产5.5公斤左右,而常规水稻育种的产量,却完全可以达到亩产几百公斤。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杂交水稻虽然稻谷产量高,但是其种子产量太少,根本无法供应日益增长的供应量,想要在全国实现杂交水稻的广泛化,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在夜以继日的研究中,袁隆平认为,想要令杂交水稻种子的产量更高,必须要采用一种“简单”的方式,以此来解决根本性问题。既然杂交水稻的种子需要异花授粉获得,那么就可以在种植水稻时,将父本秧苗与母本秧苗紧靠在一起,如此授粉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袁隆平是这样想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可惜事与愿违,他又一次失败了,此次所产的种子量依然没有突破性改观。

袁隆平 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4)

直至最后,袁隆平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想到,杂交水稻虽然是异花授粉,但是其父本秧苗与母本秧苗的花期不同。举一个例子,植物的结实需要通过雄花对雌花的授粉,可是当雌花盛开需要花粉时,雄花尚未开放或已经过了花期,就会导致雌花难以授粉。想到这里,袁隆平与助手们开始对杂交水稻的父本秧苗与母本秧苗进行花期重合实验,以不同的时间插种秧苗,令二者都同时顺利进入花期,如此就能大大提高授粉的准确度与饱满度。这一次并没有令袁隆平失望,在实施了以上方案后,杂交水稻产种突破了50公斤的大关,照比以前的产量整整提高了十倍!

袁隆平 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5)

杂交水稻制种的第二个难题,同样也令袁隆平寝食不安。花期不重合的问题解决之后,袁隆平又发现,杂交水稻父本与母本在开花期时,会产生所谓的包颈问题。水稻的花朵一旦出现该情况,就会令颖花外露面积减少,继而减少授粉的机会。

在此之前,袁隆平团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直接,就是人工用刀割颈,可此法虽然有效,却是一项“大工程”,不利于在大面积种植时使用。为了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袁隆平翻阅了国内外资料,终于找到了一种叫做“920”的农药试剂。“920”就是赤霉素,可以刺激植物叶与芽的生长。果不其然,在赤霉素喷洒完毕之后,水稻花朵的包颈现象开始大大减少,所结出的种子也一下突破了每亩80公斤。

袁隆平 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6)

从“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杂交无优势,自交无退化”的国际权威理论,再到“袁隆平不可能突破制种大关”的预言。袁隆平一次次打破了国际专家们的定论,并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一颗持之以恒不畏缩的心,胜利将必然属于整个华夏民族。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