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在我这里住了半年多,终于等到两地解禁,她急不可耐地想回老家,我不放心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单独坐高铁,就请了几天假把她送回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不赡养父母该找哪个部门?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赡养父母该找哪个部门(不赡养父母全是儿女的错吗)

不赡养父母该找哪个部门

老妈在我这里住了半年多,终于等到两地解禁,她急不可耐地想回老家,我不放心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单独坐高铁,就请了几天假把她送回去。

才半年多的时间,村里已经发生了太多的事,很多东西物是人非。曾经关系相当好的一个邻居也去世了,而今天,村里大喇叭广播,便民法庭在广场上进行民事调解并进行普法宣传,大家可以去学习一下。

正是农闲的时候,农村人普遍爱看热闹,于是村民三三两两的作伴,带着板凳往广场走去。我在家闲着也是看手机,被母亲拉着去凑个热闹。我俩虽然从外地回来,但不是高风险地区,并且回家这几天每天都做了核酸检测,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没有挤到人堆里,只是坐在距离广场远远的地方,虽然有点远,但不影响我们听和看。

不少村民跟我母亲打着招呼,我也笑着跟他们打招呼,有人想跟我们坐在一起,被我们拒绝,虽然按照当地政策,我们可以自由行动,但还是自觉点为好。

环视一圈来的人不少,目的得有七八十人,在村干部的安排下,间隔一米的坐好,井然有序。来的人都是中老年人,我们这个村子不大100多户,老龄化严重,最年轻的都有50多岁了。

一个不大的小村子,竟然有正儿八经的法庭调解,后来才知道,这是当地法院搞的一个普法活动。

前期就是普法宣传,通过各种现实案例讲述邻里矛盾、赡养老人、正当防卫等法律知识。都讲完了之后才请出了今天的主角,王老汉一大家子人。

参与调解的有三个法院的工作人员,还有村干部以及老王家的人。

不用听他们说,我就知道这是肯定关于老人赡养的,估计是儿女不赡养老人,被老人给告到法院了。

王老汉这一家子我很熟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从来就是一碗水端不平,大儿子在家里做牛做马却不被父母认可,父母从来都是剥削大儿子,偏心小儿子和三个女儿。这老两口对大儿子一家的苛刻,在我们村里相当有名,许多人家都看不过去。

现在这对老人都快90岁了,他们偏心的小儿子一家不管俩人的死活,跟三个女儿关系也不咋样,就想到了大儿子,有人告诉他们,想告的话必须要告所有的子女,可这老两口偏偏只告老实巴交的大儿子,要求大儿子赡养他们。

村里因为老两口的问题,几次调解都没成功,两个糊涂老人不听劝,到底还是把亲儿子告上了法院。法院正式开庭之前都会有个调解环节,正好借着这次普法机会,到村里来进行调解。

两个老人在村里的口碑并不好,大儿子一家是老实人,对两个老人也很好。只是两个老人一直不识好歹,做了太多令人寒心的事儿,才令大儿子两口子心如死灰。如今老了,其他儿女不管他俩了,才想起大儿子这个软柿子,实在令人不耻。

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从来就是父母告子女就没有告不赢的。王老汉的大儿子,我称呼王大叔,我们虽然都同情王大叔两口子,但法律就是法律,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是每家每户的真实写照。

整个调节过程并不顺利,两个老人都是法盲,特别是王老太太,年轻时就不是太讲理的人,上了年纪之后,更是有点倚老卖老,根本不遵守调解程序,絮絮叨叨的只讲自己的委屈和大儿子一家的不孝,数次打断儿子的发言,甚至对着儿子儿媳破口大骂,直至被法院工作人员警告才有所收敛。

这么个老太太,落这么个下场真是活该。是个正常人被她这样欺负,还不知道反击的话,那真是熊到家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真的是句至理名言。

相比于老太太的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王大叔和王大婶就冷静多了,他俩对着法院工作人员和村民一件件地讲述了他们家的事情,每一件都毁人三观,令人发指。之前我只是听说老两口,不喜欢大儿子,听说的事情已经够令人震撼了,但是听当事人亲口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听了两口子的述说,我才明白为什么两口子不赡养老人,换成是我,别说赡养了,杀人的心都有了。

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一直在调解,就是一个赡养问题,不必非得法院判决,如果能调解好就再好不过。但无论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做什么工作,王大叔两口子就是一句话:等待法院判决,法院怎么判,我们就怎么执行。

法院工作人员问老两口:其他4个子女养你们吗?回答是不养,什么都不管。又问那为啥只告这一个?回答是:他是老大,理应照顾父母。法院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告老大可以,但是老大只能负担1/5的赡养费,其他的需要跟其他4个子女要,老人可以把其他4个子女共同列为被告。但两个老人听了连连摆手。

我无语了。这是典型的欺软怕硬!村民和工作人员以及村干部,也被这个回答雷的无语,村民们纷纷指着两个老人窃窃私语,泼辣的已经骂开了。什么天下没有无不是的父母,有的父母根本就不配为人,王老汉这两口子就是这样。

他们一家人的事儿在村里根本不是秘密,我们都为王大叔一家人报屈,他们一家人太不容易了,摊上这么对儿狭隘自私的父母,也不知是上天到了什么孽。

王大叔是家中长子,他年轻时由于生病常年不长头发,个子又矮,一直娶不上媳妇儿。后来就娶了王大婶,王大婶家成分不好,不好找对象,最后就不挑了,跟了不出挑的王大叔。

我大叔虽然是老大,却是5个孩子中最不受待见的一个。父母什么事儿都偏心小儿子,偏偏小儿子啥事都不干,家里的一切全靠大儿子在操心操肺。大儿子好不容易娶了媳妇之后,老两口就强硬地把大儿子两口子赶出了家,理由是分家,大儿子分到的是爷爷奶奶即将坍塌的两间小破屋,父母只给了他们两个碗,两双筷子,连床被子都没有。是王大婶儿回娘家拿来两床被褥,才不至于挨冻。至于锅,用了多年的邻居家的那口破锅,锅底儿坏了,只能偏着做饭,一不小心就会漏。他们为啥不换锅?因为实在没钱,钱都被公公婆婆要走了。

那时候走集体挣工分,年底统计发工资。王大婶身体不大好,几乎挣不了工分,两口子一年下来只挣1000多工分,但公婆却要800分,理由是儿子要赡养他们,不给就上门闹。王大叔两口子都老实的要命,一年挣的大头都给父母了,而他们两口子只能吃糠咽菜,当时吃饭已经不成问题,都能吃饱,但他们家除外,辛苦一年只能剩20多块钱,他们家能活下来简直是奇迹。一直到集体解散,老两口才停止了作妖的行为,改为要钱要粮。

他们家王老汉跟小儿子没有半点主张,转眼小儿子大了,应该盖房娶妻了,但父子俩人没有一个人能顶得起来,大儿子牵头出钱出力帮忙把房子给盖了起来,又帮忙给娶了媳妇儿。大儿子对家里贡献这么大,老两口却对大儿子两口子各种嫌弃。把所有的关心都给了小儿子。

王大叔的大儿子是我的小伙伴,外号叫蛋,因为他只有一个蛋蛋。小时候因为这个原因,他没少被小伙伴们嘲笑,现在想来我们那时候只会在人家伤口上撒盐,那是他们家一辈子的痛。而造成这个后果也是因为他的爷爷奶奶。

他父母当时养牛,牛就是家里的经济来源。有一次下暴雨,他爸爸在山上放牛,雨太大,他妈妈担心他爸爸出问题,就把孩子送到了婆婆家,让婆婆看一下孙子,她去山上帮忙。结果老太太把孙子放在地上就不管了,任由孙子在那哭,后来听到孙子骤然哭得不对劲撕心裂肺的,下去才发现穿着开裆裤的孙子,szq被狗咬了,幸运的是好歹剩了一个,不影响生育能力。但从那之后,王大婶就跟公婆家断了联系,只是没阻拦老公孝敬公婆,公婆要的米面粮油一律给到位,只是她不再与公婆有任何联系。

这件事当时在乡里都很有名,见过不靠谱的公婆,但像王老汉两口子这样的实在少见。小儿子家的孙女儿,他们从小养到大,那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但对自己那唯一的孙子,差点儿害的孙子成了太监。这种事儿换成是谁也迈不过这个坎儿。

真正令王大叔跟父母决裂的还是那年他生病。那一年王大叔上了点急火,得了急性咽喉炎,被送到医院后却被误诊了,被当成脑血栓治疗,不对症下药,肯定越治越坏,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书,王大婶和她的一儿一女整天哭天抹泪,祈祷奇迹发生。这期间他们的叔叔和三个姑姑来看望了一次就没了影儿。后来才发现医院给误诊了,很简单的病,差点没被他们给治死。药对症了,症状很快就消失了,没几天王大叔就能吞咽了,他的儿女才松了一口气回家取东西,结果回家之后才发现家里的门锁被砸开了,东西被一搬而空,连粮仓都搬空了。

邻居们告诉他俩,是他们的爷爷奶奶和叔叔把他们家的东西给搬走了,说是大儿子快死了,财产是他们老王家的,不能便宜了儿媳妇儿。这种事儿不能称他们为法盲,可以称为强盗,村干部前来阻止都没用。村里人都觉得荒唐,人还没死呢,他的血亲就来抢东西,即使人死了,人家有儿有女,也轮不到一个当叔叔的来争家产。真是丢人丢到家了。

兄妹俩去爷爷奶奶家要东西,被爷爷奶奶骂出门,嫌他们俩吃里扒外,要不就跟着他们老两口一块过,要么就跟着他们的妈滚出这个村子。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大儿子已经死了。把兄妹俩气得浑身直哆嗦,去找了村干部,又闹到了派出所,在村干部和派出所的干预下,王老汉跟小儿子才不情不愿的把大儿子家的东西吐了出来,最终交还的也不彻底扣了人家一部分粮食。这事儿一直瞒着王大叔,但这事情他们家做得太过分了,儿女能瞒住,但是村里人的嘴瞒不住,最终王大叔还是知道了这件事了,父母这是在心里盼望着他死,从此他再也不管老两口的事儿了。以前还给粮给柴,现在什么也不管。无论老两口怎么骂,不给开门,见面躲着,对王大叔两口子的做法,村民们没有一个说他不好的。

调解会变成了哭诉会,王大叔不疾不徐地讲着,这些事情虽然我们都知道,再听一遍还是觉得触目惊心,这哪是一个正常的父母能做出来的事儿啊。什么叫人性?王老汉老两口对大儿子所做的事已经是根本就没有人性,王大叔所说的每一件事情,他们做的都是在挑战人的底线。

王大叔只挑了几件重要事件来说,平时那些一般的委屈就不值得一提了,真的见过偏心的,没见过偏心这么大的。村民们议论纷纷,都在为王大叔两口子说话,有的人对着老两口破口大骂,怎么老不死的不要脸,丟村子的脸。眼看气氛太紧张,村干部只能让大家安静。

如今老两口年纪太大,想让各家儿女轮流赡养,王大叔两口子拒绝,他的弟弟妹妹们也拒绝,理由是两个老人都能自理,没必要到儿女家住。明明是5个子女都不想赡养,但他们偏偏只告一个,有点柿子只挑软的捏的味道。

调解到这儿了,王大叔两口子油盐不进只等判决,而且只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就是1/5赡养老人的义务,超出这部分的他一概不承担,工作人员告诉老人,要么把其余4个子女全部追加为被告,要么告这一个只能获得1/5的赡养款,最终这次调解失败。

人慢慢散了,工作人员跟村干部在聊着天儿。他们告诉村长,凡是父母告子女不赡养的,父母肯定有很大的过错在身,明事理的父母是养不出白眼狼的子女,所以有一个算一个,只要告子女的,父母肯定大部分都不是好东西。我觉得他这个话说得有理,明事理的父母会教出有担当的儿女,只有上梁不正,下梁才会歪。

这次调解令我很感慨。我们这里的许多老人过得并不好。不大的村子里有好几个家族都是白眼狼家族,家族里的老人都不得善终。以前我们这里有规矩,每个儿子每年给老人100块钱的零花钱,老人的粮油和柴火另算,生病住院的钱儿女均摊。现在的老人们吃喝倒不愁,主要是没钱花。七八十年代,囤货没膨胀,100块钱够花,现在通货膨胀的100块钱一个月都不够花的。

所以我们这里的很多老人七八十岁了,仍在种菜卖菜赚点零花钱,国家给的每个月100多块钱的老人钱,我们觉得是绿豆芝麻,但对于某些老人来说,这点钱能解决他们的大问题,所以他们一直对政府感恩戴德,要知道他们的儿子现在还是按照老规矩,一年只给100块钱,甚至有的连100块钱都不给。

老人上了年纪之后,生活不能自理了,就需要儿女们轮流赡养。一般不会出现像王大叔这样不赡养老人的状况,无论儿子还是女儿有一个算一个,都必须赡养老人。个别斤斤计较的儿女就会出现不赡养老人的情况。我邻居的大女儿就坚决不赡养父母,原因是父母对她没有贡献,父母给哥哥盖了房子,供妹妹读了大学,供对弟弟读了中专,只有她没有花父母什么钱,所以她坚决不赡养父母。多亏兄弟姐妹们不计较,就其余的几个孩子轮流赡养。但也真的有那些狼心狗肺的东西,为点芝麻绿豆的事就跟父母不来往,对父母的生死不管不顾,曾经发生过老人在冬天活活冻死的事情。

这部分极端的大部分都是儿媳不孝,儿媳掌握家里的大权,儿子唯唯诺诺,做不了主。这类的儿媳一般都是心狠手辣,斤斤计较,嫌弃公婆没有为他们的小家出过力,或者是有兄弟姐妹互相攀比,认为公婆厚此薄彼。

另外部分有这种矛盾的家庭 ,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老人自私,在儿子儿媳需要人搭一把手的时候,选择袖手旁观,导致儿子儿媳冷心,典型的就是王老汉两口子,伤了儿子的心老了反而要依靠人家,是个人心里就会不平衡。

但那些家风正的家庭一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会为了儿女掏心掏肺,特别是对待儿子儿媳,恨不得把家底掏空补贴小两口。这样的家庭,老人上了年纪之后,有儿女轮流赡养,虽然也会有各种问题,但不存在不赡养的情况。

我们老家老人的养老主要是还是靠子女,没有几个有养老金。只能说人的眼光必须要放长远,事情不要做得太绝,谁也不知道自己老了之后会是什么样,会不会成为别人讨厌的人。做人还是明智点,起码要对得起良心,从来都是人在做天在看,自作孽不可活。

老人,老人,并不是你老了还是人,有的儿女真不把老人当人看,而有的老人也不配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