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7年在历史上是平淡的一年,这一年一只蝴蝶煽动了翅膀,影响了今后近百年的历史进程,看完万历十五年,对万历皇帝的身不由,不禁感叹。黄仁宇先生用了6个人物抽丝剥茧的剖析了万历当政期间明朝的经济制度文化。

万历皇帝无疑是悲剧的,虽然贵为天子却受制于文官集团,费尽周折把自己心爱的女人立为贵妃,却不能将喜欢的儿子朱常洵立为太子。看似是权利的巅峰,手持锦衣卫利刃,却不能于钳制如同臂膀的文官集团,反而使利刃与臂膀携手架空自己。涂有一腔热血想要开创万历之治却奈何受制于人无法励精图治。万历皇帝是悲剧的也是聪明的,他看透了这种无力改变的政治生态,索性放任自流,懒政怠政是他对现实的妥协以及对文官集团的报复。造成文官集团如此原因有这几方面:一是自汉朝以来历朝历代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科举考试为阶级跃升的途径,故而在相对和平的时期,形成了以读儒书人为核心的统治政府。加之洪武皇帝朱元璋吸取了部分宋代的黄袍加身经验教训在建国之初便扬文抑武,虽然建立东厂前来钳制,但由于文官集团的雪球效应导致钳制效果弱化从而文官集团相对崛起。二是科举考试是文官集团补充新鲜血液的重要途径,而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无不是靠着几代人在小农经济中以勤劳耕种从而形成农产品累计富裕的情况下才能培养出的,所以一旦走向仕途代表的是地主阶级与士族,这种代表下形成的文官集团利益盘根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故而导致集团的更加排外性对即得利益的巩固与保守。从技术层面来说明代以儒家思想与“四书”为皇帝与文官集团的指导思想,如果皇帝的行为逾越了儒家思想与“四书”的规定便会受到文官集团的纠正与排斥。但是皇帝虽然贵天子但也是人,也有爱恨情仇与自私自利这便与儒家的成仁成圣相反,从而这些看似正常的爱恨情仇与私自自立被文官集团所纠正,导致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却被w文官集团以违背祖制所阻止。

万历十五年讲的是什么事情(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些什么)(1)

万历皇帝画像

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李贽、海瑞,这些人都是在这种背景下的鲜明个例,张居正在位时官拜内阁首辅,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即属于皇权的范围内又是文官集团权利的顶峰。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深受万历的信任,他与宦官头领司礼监执笔太监冯保相互配合,通过上折子的手段(即政策主张通过其他官员上奏折张居正审批拟回复,冯保朱批的便利性)实现了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的现象,他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所有赋、役,皆可以用现金缴纳,使国库充盈。张居正死后由于独揽朝纲被文官集团揭发。后虽回复功名却也落得家破人亡之地。张居正的死使万历皇帝一度怀疑人生,自己的老师,朝廷的栋梁就这样一手遮天,将皇权玩弄与掌中。万历开始怀疑,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变得动摇了,这一年万历仅19岁。在花样的年纪经历了如此的“背叛”与血雨腥风。他开始怀疑,动摇,抵抗。

到了申时行任内阁首辅的时候,万历皇帝已经了解了朝廷的政治生态,他无力改变依靠巨大惯性而形成的文官集团与皇权的统一与矛盾。对这种矛盾开始以懒政怠政不配合的方式抵触,申时行靠着洞察文官集团的利益不同点来维持皇权与文官集团的相对统一,调和矛盾冲突从而保持政治稳定提高行政效率。申时行任首辅9年,无论他如何调和矛盾行使中庸之道本质都没有改变现有的体制。导致在万历立储的问题上与文官集团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被群臣弹劾辞官回乡,这一年万历皇帝29岁,经历了张居正、冯保的“背叛”,体验到了立储问题上的无能为力,渐渐开始妥协,软抵抗。

戚继光应该说是最懂明朝政治生态的了,身为武官,他能做到武官的巅峰正式因为他看出来现有文强武弱的局面,是既得利益的文官集团苦心经营的。要想整军经武又不被文官集团所抵制,只能采取然改变不了世界改变自己的方式,戚继光把握了倭寇入侵无人能敌,急需将领率兵征战的有利时机,在不触碰利益集团既得利益的同时小范围调整,取得部分文官支持从而整军经武,打造了一支百战百胜的戚家军。戚继光的审时度势,对政治生态的敏锐观察,使他在强势的文官集团中另辟蹊径,达到武将的巅峰。由于戚继光是张居正所提拔导致在张居正清算时被牵连。

万历十五年讲的是什么事情(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些什么)(2)

戚继光雕像

海瑞我写不出来,我个人感觉海瑞一根筋,认死理,不懂变通,只尊祖宗章法,或者是心怀理想脱离实际,虽是文官集团口中的楷模,但是形式做法触犯了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虽然是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却引发了无数的矛盾与麻烦导致不得不让其免职,海瑞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不切实际的乌托邦用最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已也要求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导致人人敬佩却敬而远之。

李贽是儒家思想的承载者与改革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学道、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但是他的只批判却没改革,只说这样不好有没有实际的指导思想,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受佛学与道家思想的感染,有些崇尚自由,有些心学的影子,却又没有形成实际的方案,最后郁郁不欢自杀身亡。

整本书读下来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从细微末节之处讲述了万历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的状态。通俗易懂,从“大历史观”的视角出发,用小说的形式对关键人物进行表述,即宏观又有故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