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相遇不容易,点个关注行不行[狗头][狗头][狗头]

提起黄仁宇先生的这本《万历十五年》,自然是名声在外,用不着我在这里尬吹。不过,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了让我这个版本的哈姆雷特能在各位读者老爷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就不得不详细阐述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和思考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黄老先生所谓的“大历史观”;二是以人为本的观察角度。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时,往往会局限在事件本身所处的时间尺度内,而忽略了更大时间范围内的因果关系。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假如有个地方,有人因为“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被关在家里两三个月。搞得本来应该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大好时光,如今却只能空看窗外月天,那叫一个难受啊。于是乎,他就断定防疫政策过于严格了,政府应该学习如何与疫情共存。这种看法实际上就是局限在了事件本身的时间尺度内,忽略了某地执行“动态清零”政策不到位,与疫情大爆发之间的因果关系。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其实就是阐述一下什么是“大历史观”。正如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所说:“历史者,所以说明历史进化的过程者也”。我们只有在一个较大的时间尺度内,以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才能得到更加接近于历史真相的答案。这就是黄仁宇先生所谓的“大历史观”。

万历都预言了什么(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啥之一)(1)

华裔美籍历史学家 黄仁宇

除了局限于事件本身的时间尺度外,人们在看待历史时往往还会表现出另一种倾向,那就是“不把历史人物当人”。就比如很多人简单地把明朝的覆灭归罪于嘉靖的荒诞、万历的懈怠、崇祯的猜忌、文臣的腐败和宦官的弄权,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这帮家伙真不是东西”!上面这种历史观实际上剥离了历史人物作为人的属性,仅仅保留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属性,以道德批判代替了客观的分析。但人毕竟不是机器,是个人就一定会有他的悲欢离合,有他的喜怒哀乐。只有把历史人物当作一个人进行分析,才能正确理解他在历史中做出的种种选择,以及所产生的相应后果。黄仁宇先生这本《万历十五年》好就好在以人为本,万历在黄先生眼中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个皇帝,而他的所作所为都可以看作是身为人的人性,和身为皇帝的神性之间的种种碰撞。

在理解了“大历史观”和“以人为本”这两个要点后,接下来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本《万历十五年》,看看它到底讲了个啥。全书共分7个章节,围绕着明王朝在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展现了大明逐步走向毁灭的历史进程,对明代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而通过阅读这本《万历十五年》,我认为有明一代的政治进程主要是由皇帝和文官集团这两大政治实体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只有正确认识皇帝和文官集团的所作所为及其背后的动机,才能正确认识到明朝末年政治弊病之所在。接下来,咱们就先来瞧瞧万历皇帝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一、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其实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据说他酷爱阅读,而且三四岁时就能读书,十岁时就能书写径尺大字。其个人天赋不可谓不高,甚至说是神童也不为过,再加上张居正多年以来的亲自教导,万历皇帝的学识在有明一代君主中应当是数一数二的佼佼者。但是,如此优秀的万历皇帝为何却成为了有明一代最受人诟病的皇帝之一呢?这和他的成长经历以及性格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万历都预言了什么(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啥之一)(2)

明神宗 万历皇帝朱翊钧

万历皇帝是在一个管教极为严厉的环境中长大的。这固然有利于幼年万历的学习,但无疑对其身为人的个性造成了极大的压抑,也对其性格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母亲李氏和老师张居正是万历最为尊敬和畏惧的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又恰恰都是极为强势的人。黄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曾提及,万历皇帝偶有错误,太后李氏就会对其严加惩处,有时甚至会罚跪长达几个小时。家中有这样一位威严的女性,万历皇帝在生活中自然是处处小心,时常克制。张居正就更不用说了,万历皇帝十岁即位后,政治上所仰仗的正是这位内阁首辅张太岳。他不仅是万历皇帝的老师,更是明帝国的实际掌舵人。

万历都预言了什么(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啥之一)(3)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张居正

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明朝的政体进行一点点说明。明朝自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后就不再设相,政策的制定和决策等诸般事务都决于皇帝,皇权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集中。对于雄才大略,精力旺盛的明太祖来说,这么多事情交给他一个人当然不成问题。可是对于后来的守成之君来说,废相之举无疑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工作负担。于是,高度集中的皇权再度出现了权力的分解。政策制定方面,文渊阁大学士逐步承担起了部分的丞相职责;政策决策方面,宦官机构司礼监又以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这两个职位,帮皇帝分担了一部分的工作。而到了万历时期,由于他幼年继位,政治上不得不更加依赖身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这就导致张居正的权势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从政治结构上看,以张居正为代表的内阁首辅一职,实际上在皇帝和文官集团这两大政治实体间起到了异常重要的缓冲作用。接下来,我们再次把目光拉回到万历身上。

李氏和张居正对于万历的教育极为看重,但这中间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他们在教育万历时,并不是把他当作一个人来教育,而仅仅是为了把他培养成一位他们所认为的称职的君主。在太后李氏和张居正的认识中,称职的皇帝应当是道德上的明君,而非实务上的帝王。这就导致万历虽然能熟练背诵儒家经典,却对他祖父嘉靖皇帝的政治手腕一窍不通。万历的书法据说也不错,但却不被允许在其上投入太多的精力。李氏和张居正加之于万历的这种教育方法体现出了皇帝神性对于人性的极大的压抑。

万历都预言了什么(万历十五年到底讲了啥之一)(4)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皇帝

在太后李氏和首辅张居正的巨大阴影下,万历皇帝不是没有试着反抗过。在他大婚以后,李氏和张居正对他的管教略有放松,万历皇帝一度沉迷酒色,宴饮无度。但是当此事曝光之后,太后又对万历皇帝进行了严厉的处罚,张居正也对皇帝身边这些引诱皇帝的佞臣进行了处置。在这个过程中,未见年轻的万历皇帝有任何抵抗。对于母亲和老师的讨伐,他几乎是立刻就投降了。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万历皇帝性格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既反叛又懦弱。在长期的压抑环境中,万历皇帝过得并不开心。一旦有机会,他就会表现出对于制度和身份的反叛。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不能将这种反叛贯彻下去,只要外部压力稍稍增大,他就会立刻踌躇不前。这一性格对他后来的人生,乃至明王朝的命运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张居正在世期间,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信任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在万历眼中,他的这位老师外表上气宇轩昂,道德上无可指摘,工作上尽心尽力,简直就是完美的化身。万历自己虽然偶有反叛之举,但总的来说,为了不让母亲和张老师失望,他还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当一个“好皇帝”。但是为什么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竟能发生180°的大转弯,从一个勤勉上进的好皇帝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懒惰怠政的昏君呢?这种转变不能简单看成是张居正死后,万历失去管束,彻底放飞自我的结果。据黄仁宇先生书中所述,张居正死后,万历并没有第一时间出现懈怠,而是依旧在努力成为一名好皇帝。各种仪式典礼他依然郑重对待,从不缺席;各项政务他也亲力亲为,报以热忱。但是事情坏就坏在政务上的亲力亲为!万历皇帝对于政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儒家所谓的仁与不仁的道德批判上。

这里我们首先要理解一点,张居正死后,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张居正政治阴影里的人,万历皇帝为了向天下展现自己的治国才能,肯定会谋求颁布一些不同于张居正时代的政令,以凸显自身的特点。于是乎,万历皇帝本着儒家施仁政的政治宗旨,对张居正时代严格的改革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放松。值得注意的是,万历皇帝的本意仅仅在于向天下臣民展现自己明君的姿态,他并没有要彻底打倒张居正的意思。但是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以这件事为契机,朝廷上下原本饱受张居正打压的一批人对张居正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张居正很快就被这些人彻底打倒,贴上了收受贿赂、欺君毒民、卖官鬻爵、专权乱政的罪名。这件事对万历的影响颇大!大就大在张居正人设的崩塌摧毁了万历皇帝对于道德治国的信心。万历怎么也没想到平常在他面前严于律己,倡导节俭的张老师,私下里却是一个奢侈无度,喜爱美色的奸贼。面对这样一个张居正,万历无法压抑自己心中的失望和愤怒。他不免对自己以前所接受的教育产生了怀疑,也对自己当前的处境产生了不满。

在张居正的教导下,他原本要奉行圣人的言行,用自己的德行感化万民,治理天下。时刻以极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身,严格约束自己作为人的欲望是件极其痛苦的事。幸好有张老师做表率,万历皇帝才有行于此路的信心。可是到头来,万历皇帝却发现,即使是满口仁义道德的张先生,背地里也是占尽了私利,他这个皇帝当真是这世上头一号的大傻瓜。气愤之余,在攻击张居正的朝臣的煽动之下,万历皇帝对于张居正一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是事后,万历再一次沮丧地发现,这些看起来忠诚可信,满口仁义道德的臣民,煽动他打倒张居正也不过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有些是为了废除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有些是为了取而代之,有些是为了打击异己。总之,满朝上下嘴上喊的都是主义,心里惦记的却全都是生意。这么一来二去,万历对于皇帝的职责就更加地心灰意冷了。

我们后来人站在上帝视角可以对万历的所作所为大肆批判,但是如果换我们任何人去当这个皇帝,恐怕也很难做得比他更好,毕竟我们都是人。作为人的万历皇帝在经历了上述种种之后,心中肯定有许多的委屈想要找人诉说。可是有谁敢和一个皇帝坦诚相待,互诉衷肠呢?如此一来,万历越发地感觉到孤独和沮丧。俗话说上帝给一个人关上一扇门,也必然会给他打开一扇窗,为万历打开的这扇窗就是郑贵妃。对于万历而言,郑贵妃是如此的不同。从小到大,万历所接触过的人都只把他看作是世子,太子或皇帝。只有这个郑贵妃像寻常百姓家的女人一样,把他当作丈夫对待。郑贵妃敢于嘲弄他,敢于生他的气,也是唯一在他伤心时能给予真正关心的人。可以说,是郑贵妃让他体会到了作为一个人的最简单的快乐。

时间来到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此时距张居正去世已有5年,距郑贵妃为他诞下皇三子朱常洵也有1年了。在这个平平无奇的年份,万历时常会想起他的老师张居正。在和文官集团斗智斗勇的这几年中,万历终于意识到是张居正为他挡下了朝堂的风风雨雨。以他自己的能力,根本无力掌控如此庞大的文官集团。在对老师的怀念中,他也不免对当前的政治局势感到沮丧。皇帝的职责对他来说越发没有吸引力了,阳奉阴违的文官集团则更加让他心怀怨恨。在这灰暗的日子里,唯一能带给他慰藉的就是郑贵妃。万历看着自己最爱的女人,和他们的孩子。一个想法逐渐萌生在他的心头——就把皇位传给他和郑贵妃的孩子吧。

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真爱,还请各位读者朋友们点赞,收藏,加关注,咱们下期再见[狗头][狗头][狗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