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 子游曰:“事君数(1),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学而篇宗旨(论语求知子游曰)(1)

【注释】

(1)杨伯峻:数,音朔,shuo,密,屡屡。这里依上下文译为“烦琐”。《颜渊篇第十二》说:“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也正是这个意思。陈晓芬:数,频频。这里有烦琐、琐屑的意思。

论语学而篇宗旨(论语求知子游曰)(2)

【译文】

杨伯峻先生译文:子游说:“对待君主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就会反被疏远。

钱穆先生试译:子游说:“事君太逼促,太琐屑,便会受辱了。交友太逼促,太琐屑,便会见疏了。”

陈晓芬译文:子游说:“事奉君王时过于烦琐,就会遭受羞辱。朋友交往中过于烦琐,就会导致疏远。”

论语学而篇宗旨(论语求知子游曰)(3)

【求知】

庄子讲:“君子之交淡如水”。意思是说君子与人交既不过分亲昵,也不过分疏远。所以,无论是事君,还是交友,都不能过分亲近和频繁过往。与君王过分亲近或频繁就要受辱,与朋友过分亲近或频繁反要被人疏远了。

孔子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说的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仁而爱人,但不树党营私;忠君报国,但不恃功谋己。所以,君子与君谋、与人交不需过分亲近、烦琐,唯事之以义。

这段文字,钱穆先生解释说,事君交友,看到别人有过失,劝谏时逼迫急促的厉害,或过于烦琐,就要受辱或见疏了。又说,在君主与友人面前,经常陈说自己的功劳,炫耀自己的长处,却屡揭君友的短处,或频繁讲人家不对的地方,就一定会遭受屈辱,或被疏远。

论语学而篇宗旨(论语求知子游曰)(4)

【参考文献】

杨伯峻 《论语译注》

钱 穆 《论语新解》

陈晓芬 《论语译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