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大撤退揭秘(历时40天300万人逃出宜昌)(1)

今天,路上读书为你分享民国时期“一代船王”卢作孚的创业故事。

1925年,32岁的卢作孚创办了民生公司,开局一条小破船。当时,扬子江上游的航运业正萧条着,很多公司都撑不住想跑路了。可谁知道,民生公司硬是靠着一艘小破船开了工,而且还站稳了脚跟。

正所谓“避实就虚,人弃我取”,民生公司打从一开始就想着避开拥挤的赛道,专攻别人不做的领域。人家都做货运、做长线,那民生就做客运、做短线,首航三年内,就赚回了两艘新轮船!从0到1,成了。

三条船加在一起,总吨位也只有230吨不到,连有些公司的一条船都比不上。不过,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一切就有希望了。手握三艘轮船,卢作孚信心百倍,他没打算从1变3,从3变4,他要以小博大,一统整个长江上游的航运业!

敦刻尔克大撤退揭秘(历时40天300万人逃出宜昌)(2)

1926年上海订造的民生公司第一艘轮船民生轮

1.兼并商轮,兼并军轮,兼并外轮

统一整个长江上游的航运业,是卢作孚人生中的第二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完成,他只花了三步。

卢作孚的第一步,是兼并商轮。重庆一带,从宜宾到宜昌,凡是有卖轮船的,不论好坏都买下来;凡是愿意被合并的,不论对方负债多少、员工多少,统统合并进来。那要是不愿意被合并的呢?人家经营得好好的,干嘛愿意被你兼并?

但卢作孚有的是让人愿意的办法,比如说,那一年,他一口气合并了五家轮船公司,合并的时候,故意让对方占了不少便宜。这交易做得对方心花怒放吧?同行都知道了吧?一来二去,一个个都巴不得抱上民生这个金主,上赶着来求收购求卖身。

就这样,民生成立短短七年,就成了长江上游最大的航运公司,坐拥19艘轮船、总吨位达数千吨。按照兵法来讲,这就叫先各个击破、再化零为整。

敦刻尔克大撤退揭秘(历时40天300万人逃出宜昌)(3)

卢作孚的第二步,是兼并军轮。当时,四川的军阀们大多都有自己的轮船公司,很自然地,这些轮船就被卢作孚看上了。可是,这可是军轮,这一个个的军阀,不是商人,不是说你给俩钱人就愿意卖身给你。卢作孚偏偏就兼并成了。

怎么搞成的呢?掐准了对方的痛点。那些年,四川的军阀们内斗行、打仗行,搞企业,不行。轮船企业在那帮大老粗手里,越经营越亏损,军阀枪杆子是硬,可你老赔钱也耗不住是不是?刚好,卢作孚的民生公司想接手这个烫手山芋,还是带资入组接手,何乐而不为?就这样,军轮到手了。

商轮兼并了,军轮也兼并了,第三步该兼并谁了呢?没错,就是外国轮船。

1933年初,英国太古公司有一艘价值60万两白银、制造先进的巨轮,在长江触礁,沉了。英国人打捞不上来,最后,决定把这沉船以五千两白银的价格拍卖,能捞回一点本儿算一点。还别说,五千元就可得一艘巨轮,真是个大便宜。

可这便宜不好拿呀,沉在长江水底,万一打捞不上来,五千元不就丢白白水里了?当时,各大中外轮船打捞公司,都到现场查看了一番,完了后,一个个摇头散去,这打捞难度,太大了。

敦刻尔克大撤退揭秘(历时40天300万人逃出宜昌)(4)

可是,民生公司胆子奇大,别人不敢接,我接!二话不说,民生拍下5000银子,拉起厂里的土专家跟工人们一番苦干,把这巨轮就给捞上来了。这可是捡了个大便宜,捞上来后一番改造,改名“民权轮”。说起这名字,咱得岔开一笔,聊个故事。

1926年,四川万县发生了一场惨案。英国“万流号”商轮在川江上极速行驶,激起的巨浪,打沉了3艘中国木船,淹死了船上的一个连长,一个排长,还有56个士兵。事故发生之后,当时的四川省省长杨森,对英国表达了严正抗议,一气之下,收回了英国在川江行驶的权利,并扣留了之后的两艘英国轮船。

英国佬不服气啊,跟我们大英帝国叫板说吧?第二天,英国海军就出动了,不但袭击了守船士兵,还把军舰开进万县,开炮轰击了将近3个小时,造成了一千多名平民的伤亡。

万县惨案,激起了全中国人的愤慨,很快,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英示威运动席卷全国,一贯嚣张的英国人终于发现,中国人不好欺负了。

这个事件的导火索,那艘在川江里横行无忌的“万流号”,是谁?正是那艘触礁沉没了的英国巨轮,那艘被卢作孚拍下、打捞,然后改造成“民权号”的巨轮。民权民权,象征的就是收回民族主权。

2. 民生崛起:制度之重,重于泰山

民生公司刚刚办起来的时候,不是发展航运的好时机。有朋友可能要问了:难道,民生光凭着开拓蓝海,就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就有那么多钱到处买买买了?这没道理,按理来说,你去开拓蓝海了,人家看你赚钱,就会跟在你屁股后面,也挤进来做这一行。那这蓝海战略的优势,不就很快就没了吗?

没错,民生迅速崛起要靠战略,但绝不仅仅靠战略,战术也很重要。那它的战术是什么呢?就是严格的规章制度。

古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加上民生做的是客运,是服务业,跟人打交道,更要有完善的制度作支撑才行。

敦刻尔克大撤退揭秘(历时40天300万人逃出宜昌)(5)

卢作孚亲自下场,参与了制度设计。首先,重视开辟航线,不断扩大客户群。其次,稳定价格,不能老是临时涨价,给顾客心里留下疙瘩。再一个,坚决禁止船工要小费、讨红包。

怎么还有禁止收小费呢?原来,川江航运,在民国初期,就是外商的天下。外国人的服务行业,有收小费的习惯,中国人哪有这风俗,我都买了船票了,我都付钱了,你怎么还找我要钱?不给。外国人一看,不给是吧?不给不给你好好服务。就这样,中国人也就被逼着,付小费,中国的船工也习惯了去收消费,同行都这么干了,你不干成吗?

卢作孚规定,公司就不能这么干。这下船员不乐意了:别家都允许收小费,就咱们公司不允许。这不是剥削我们、让我们少拿钱吗?

卢作孚说:不对,顾客愿意给小费是一回事儿,可我们不能强拿强要啊。再说了,我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是为了小费,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业务!好在渐渐地,船工们明白了:老板的严格要求,不是想让我们少挣钱,而是为了有更多的顾客、挣更多的钱!

以上三条制度,属于对外制度,对内,公司也制定了分工和考评制度,相当详细。当年,轮船业实施的大多是“三包制”:船上的人力、事情、物品都由买办包办。中饱私囊的情况特别严重。

敦刻尔克大撤退揭秘(历时40天300万人逃出宜昌)(6)

有的时候,买办狮子大开口地要了几万块钱,结果招的都是没经验的新船员、买的都是用不了几个月的西贝货。于是,卢作孚大开脑洞,提出了“四统制”,员工由公司任用,船上的财务、业务由公司派的经理负责,燃料材料由公司总部核发,驾驶事务由船长统一指挥。这么一来,就尽可能地让所有用出去的钱,都落到实处。

民生公司的制度,不但从刚才提到的几个大处着眼,连细节方面也都抠得死死的。特别是对员工们的服务意识,是抓得最紧的。

在公司刚成立那会儿,人手不够,每个人都是三头六臂、身兼数职。水手能端茶、厨师能送客,就连卢作孚这个老板有时候也要亲自上船服务旅客。可以说,公司上上下下,从老板到基层,服务意识都特别到位。

等到人手足了以后,公司继续发扬这种服务意识,特意办了各种员工培训班。教怎么敬茶、怎么叠衣服、怎么擦鞋。而这些培训班的教学能详细到什么程度呢?您听着:“与客人添饭,手指甲应剪除……摆筷子,应拿筷子的中端。”

大制度,小细节,这就是民生赖以发展的根本。

3.逃出宜昌:中国式敦刻尔克大撤退

就在民生公司蓬勃发展的时候,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拉开了序幕。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局势变得紧张起来。很多企业家纷纷卷起钱财逃到国外,生怕战火把自己的家当给烧了个精光,可卢作孚呢,毫不退缩,他命人在每个员工的床单上,印上八个大字:“梦寐勿忘国家大难。”意思就是睡觉都别忘了国难。他自己,更不用说了,时刻准备着,以商人的身份,参与到抗日战争中来,就是要硬刚侵略者。

很快,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抗战全面爆发,民生公司的任务来了。本来位于南京的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把四川确定为战时的大后方。连政府都搬到了重庆,东部的机关、学校、工厂等等,自然也纷纷向川渝一带搬迁。

可是,搬迁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搬迁的不只有工厂,还有学校。学者清贫,他们的科研设备又该怎么办呢?特别是在1938年日军开始追击到武汉以后,情况就更紧迫了。

敦刻尔克大撤退揭秘(历时40天300万人逃出宜昌)(7)

宜昌大撤退的终点——1944年的重庆朝天门码头 供图/重庆出版社

追到武汉了怎么办?往宜昌撤。宜昌是哪里?长江的咽喉,入川的门户。这么一来,这座只有十万人口的城市,一下子就积压了超过9万吨的兵工、航空等各类工业器材,滞留人员超过3万。

宜昌的地上,日本陆军步步紧逼;宜昌的天上,日本空军日日轰炸;眼看着再过40天,长江就要进入枯水期,航运能力将更受限制,宜昌市里是人人焦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当时也在逃难的队伍当中,见到此时此景,他忍不住写下一句诗:“种种方言如鼎沸,俱言上水苦无船”!

作为长江上游首屈一指的民营航运公司,民生公司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大撤退的工作。当时,它能用的轮船有24艘。看上去好像不少,但跟等待运输的物资人员一比,简直是九牛一毛。粗粗一算,怎么着也得一年才能运完,想要在短短40天内完成这个任务,绝无可能。该怎么办呢?

敦刻尔克大撤退揭秘(历时40天300万人逃出宜昌)(8)

卢作孚当机立断,和大家召开通宵会议,讨论出了三段运输法,把宜昌到重庆的航线分为三段:宜昌到三斗坪为一段,三斗坪到万县为一段,万县到重庆又是一段。

运输的时候,先分轻重缓急。后方急需但又笨重的设备,就直接运往重庆。至于别的物资,就先运一两段,等之后再继续往重庆搬。

另外,每个船员都不能休整太长时间,必须得日夜兼程,三峡多险滩,夜间航行危险,只能白天运输、夜里装卸,不空耗一分钟,把运输效率提升到极限。

敦刻尔克大撤退揭秘(历时40天300万人逃出宜昌)(9)

就这样,每天早晨,宜昌都能开出五六艘载满了的船。下午,返回的空船快抵达码头的时候,就提前把舱口盖子揭开。

岸上的起重机举起臂膀,等到轮船刚抛锚,就立马装货上去。更远处有些要人力搬动的机器,数十人一队抬着往码头赶。喊号子之声、汽笛声、起重机的嗡鸣声,“配合成了一支极其悲壮的交响曲,写出来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

就这样,在40天内,民生公司居然运完了所有的人员和将近七成的物资!这是卢作孚一生创造的最大的奇迹——宜昌大撤退!

整个抗战期间,民生公司的船只一共运送了270多万名军人和30多万吨武器弹药,轮船被炸毁9艘、炸坏6艘,比战前的一半还多。

为了更好地指挥调度,卢作孚经常不顾危险、亲临现场。而民生公司里,为国牺牲的船员更是数不胜数。有时船炸坏了,船员不但不走,反而跳进江里营救客人。

他们不是军人,他们是有着“民生精神”的血性之人!

特约撰稿人:LXJ,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硕士。

编辑:董靓钰,凉三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