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外工作的本质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再往深了说,就是马克思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员工的工作的意义就是为老板创造价值,一旦无法创造价值,这份雇佣关系就得不到保障,这也就是很多人担心的“中年危机”的来源。疫情期间,多少打工者一觉起来“被辞退”就是现实的写照。

你觉得工作上的铁饭碗真实存在吗(如何看待父母认为编内的工作才叫铁饭碗)(1)

第二、编内工作的本质是服务人民。不管是公务员编制还是事业单位编制,体制内的工作者在本质上都是行使国家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在中国,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意义是服务人民,而不是为政府创造营利价值。编制内以集体为价值单位,员工服从于集体,既然无法用创造价值来衡量单个员工工作价值,那自然也就不存在KPI考核的说法。换句话说,只要老实完成本分工作,自己不作死,不想着打擦边球灰色钱,就能一路做到退休,不存在被辞退的丁点风险,这就是“铁饭碗”。

你觉得工作上的铁饭碗真实存在吗(如何看待父母认为编内的工作才叫铁饭碗)(2)

有个一起公考的学员曾经分享过他的故事,“我的父亲是一名在体制内工作了快30年的公务员。高考的时候,父母想要我考军校、考老师、考医生,我拒绝了,因为不想这么无趣的过一辈子。毕业了,在独资外企成为一名工程师,开始独自闯荡。几年的工作,好像也并不是那么开心,发现在企业里自己能力并不是那么突出,抬头看见的未来也就是那么远。后来我觉得父母说的公务员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就算不能飞黄腾达,至少稳定不愁。考公上岸后,觉得父母说的话不全是老古董,有的东西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好。以后如果让我告诉孩子未来干些什么,我还是把考公作为最基本的推荐”。

现在考公、考编的主力军都是90后,而这部分考生的父母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出生。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见过计划经济的尾巴,看过市场经济的繁荣,但是不管世道怎么变,他们始终坚信单位才是最好的!。记得我的父亲说,“那个时候,好多人都下海去闯荡了,有的成功当上了大老板,有的灰溜溜的回了家。有能力的人当然有,更多的还是淹没在海里,下海哪有那么容易。”过了这么多年,我的父亲始终这样认为“在单位工作才叫工作,在企业工作就是打工,哪怕工作的是个世界五百强”,而今年疫情报道的各种失去收入来源的工作更是给父亲的观念加上了强有力的论据。

知乎有个著名的梗,“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似乎每一个知乎人都是精英人士,年薪不过百万都不好意思在知乎说话。但是事实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而普通人来说,中国特色的编制内工作永远是最好的工作。为什么父母总是认为“编制”好,本质上说是源于对孩子最基本的了解和爱。对大部分的父母而言,孩子能够飞黄腾达、日进百万,成为高大上的科学家又或是敲响纳斯达克上市钟的CEO固然是值得期望的,但是能够安安稳稳、不愁吃穿、有份经济来源更是最基本的期待。而恰恰,编制内的工作能够满足父母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父母对孩子的认同永远是最真实的,多听听父母的话,不是一件坏事。

你觉得工作上的铁饭碗真实存在吗(如何看待父母认为编内的工作才叫铁饭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