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好的家庭环境一定是相对单一的环境,家里有爸爸妈妈,孩子的教育主导权掌握在爸爸妈妈手里。

在家庭环境相对和谐的前提下,如果家里来了另外一位试图掌握孩子教育主导权的家长,这对孩子来说,可不算什么好事。

奶奶强势插手,疼爱孙子,妈妈很焦虑

好朋友小陈最近特别焦虑,焦虑的源头就是孩子上幼儿园。

宝宝3岁了,同样是上了半年小托班,到这学期上小班,头一个月都很抵触,每天都是哭着上学,一直到国庆之后都是如此,不过这周开始情况好转,宝宝每天都能开学入园。

幼儿园小班穿衣穿鞋温馨提示(幼儿园小班老师要求自己穿衣服)(1)

不过新的焦虑又来了,学校老师在训练孩子们的自己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上周训练孩子自己戴口罩,小陈的宝宝勉强能够完成,宝宝自己戴上口罩,表现也是非常开心,但是这周训练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系扣子,孩子就很抵触,总是找不到袖子,扣不好扣子,孩子就显得很着急。

因为老师要求每个孩子在家训练,发送打卡视频,小陈宝宝穿不上衣服很焦躁,拒绝练习,小陈就忍不住批评了几句,一旁围观的婆婆看不下去了,心疼孙子,就有了后边的矛盾焦点。

幼儿园小班穿衣穿鞋温馨提示(幼儿园小班老师要求自己穿衣服)(2)

“练什么练啊,3岁的孩子上学不就是吃吃喝喝,玩一玩吗?干嘛要给孩子这么大压力!你看某某家小孩上的幼儿园,每天就是吃玩,老师还带着去动物园。这个学校一点也不好,赶紧给孩子转学!孩子现在不会穿衣服,到10岁肯定会了,根本就不需要练习,不要再折磨我孙子了!”

婆婆也是出于关心宝宝,不忍心看孩子被批评,小陈本来就焦虑,婆婆这样一讲就更焦虑了,她甚至觉得自己出了问题,被婆婆说动了,产生了给孩子转学的想法。

后来小陈老公立场坚定,批评了妈妈一顿,朋友们对小陈进行劝说,小陈的心才定下来。

幼儿园小班穿衣穿鞋温馨提示(幼儿园小班老师要求自己穿衣服)(3)

家长要放手,孩子才能成长

小陈的婆婆是一个很典型的奶奶,非常心疼孙子,看不得孙子哭,看不得孙子发脾气,看不得孙子焦虑,可是如果按照她的方法一直走下去,那就是溺爱

按照她的说法,孩子到了10岁自然会穿衣服了,的确如此,孩子不进行任何训练,到了10岁也会自己穿衣服了,但是那些从3岁开始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独立能力的孩子,已经不屑“自己穿衣服”这件事了,他们在这7年间增长了很多新本领,掌握了很多新技能,这是那个10岁才会穿衣服的男孩远远赶不上的。

幼儿园小班穿衣穿鞋温馨提示(幼儿园小班老师要求自己穿衣服)(4)

幼儿园如果能够训练孩子独立自主穿衣服,老师们有规划地提升孩子的独立能力,家长应该感到荣幸,因为孩子终于有了一个好的成长方向。

在最初从舒适圈走出来的时候一定会多少有点焦虑,成年人尚且存在这种焦虑,孩子当然也会存在。

可是好的方法,不是为孩子彻底消除焦虑,而是让孩子自己克服焦虑,慢慢成长。

孩子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系扣子的时候,会焦虑会不安,甚至会哭闹,家长更要耐心安抚,耐心引导,耐心沟通,当他们第二次做这种事情的时候,就会表现得淡定一些。

幼儿园小班穿衣穿鞋温馨提示(幼儿园小班老师要求自己穿衣服)(5)

训练的次数多了,孩子就能够坦然接受这个事实,不急不躁地完成这件事,这就是孩子成长的影子

广义上来看,这个经过磨炼了孩子的耐心,提升了孩子的耐力,增加了孩子的逆商,让孩子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这不正是我们希望孩子经历和得到的吗?

我们所说的耐心、耐力、坦然面对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强大的内心和抗打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从这些点滴细节中堆砌而来的

只有家长彻底放手,让孩子跟着老师的进度来,让孩子逐渐成长,孩子才有机会成长为我们想要看到的样子。

幼儿园小班穿衣穿鞋温馨提示(幼儿园小班老师要求自己穿衣服)(6)

家庭教育单一化,家庭成员达成共识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家长的表情和语言准确判断家长的立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忌讳多方向,家庭成员之间一定要达成一致,不能给孩子可乘之机。

举个例子,妈妈批评孩子不能乱扔垃圾,如果爸爸站出来说没关系啊,捡起来不就行了,孩子就一定会站在爸爸这边。

如果家里有了溺爱孩子的老人,父母一定要和老人做好沟通,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和成长,老人必须对一切视而不见,教育孩子的事情交给年轻人。

幼儿园小班穿衣穿鞋温馨提示(幼儿园小班老师要求自己穿衣服)(7)

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孩子就很容易被带跑偏,他们不是生而向阳,更不是生而向上,这些品质都是在良好的教育和家庭氛围下形成的,一旦家里有一个无条件支持他们,无条件溺爱他们的成员,他们就会有恃无恐

老人带娃已经成了很多家庭的一种现象,一方面老人要学会不听不闻不见,把教育孩子的主导权交给年轻的父母,一方面年轻人要经常和老人沟通,避免老人溺爱孩子,最后毁了孩子。

只有当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达成一致的时候,孩子才有可能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