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我们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我找到了这25个关键词)(1)

桃子酱

作家余华曾经通过10个词汇检视中国的不同面向,如今,我们通过25个关键词,来回顾中国这25年的历程。

20世纪以来我们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我找到了这25个关键词)(2)

2021年7月6日,上海浦东美术馆,观众在参观艺术家蔡国强装置作品《与未知的相遇》。/IC

飘一代

“漂泊者还在地上跋涉,飘一代已在空中飞翔。”在社会关系、地缘关系被打破,一代年轻人(如导演贾樟柯、歌手胡吗个等)开始流动的时候,2000年,《新周刊》率先为这些所谓“北漂”“广漂”命名,并用轻盈的“飘”取代有漂泊意味的“漂”——后者指向行为,前者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心态。

点外卖

2000年,网上订餐被媒体称为“都市白领新玩法”,在中华美食网这样的站点,当年已实现全国34个地区12万家餐厅的搜索功能。但要等到以饿了么、美团外卖为代表的外卖平台出现后,也就是2010年以后,外卖才日渐普及。如今,超过700万名外卖员拯救了至少3亿人的胃,而且,万物皆可外卖。

20世纪以来我们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我找到了这25个关键词)(3)

2000年,网上订餐被媒体称为“都市白领新玩法”。/图·unsplash

入世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WTO前身为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早在1986年中国就提出了“复关”申请,GATT转为WTO后,“复关”更名为“入世”。为了“入世”,中国谈了十几年,正如朱镕基所说,“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入世”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知道分子

“知道分子”出自王朔的原创,《新周刊》于2002年推出“向知道分子致敬”专题,借用它来指称那些走出书斋、在媒体乃至日后的互联网上向公众发声的新型知识分子,并在年度新锐榜中增设“年度知道分子”评选——提出“潜规则”概念的学者吴思、心理学家李子勋等都曾当选。李子勋当选的理由是:还有比知道人心更大的“知道”吗?

网上购物

很多人是在1999年那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中第一次听说“网购”的,鉴于被测试者糟糕的体验,人们认为这事儿不靠谱。2003年,淘宝创办。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网购成了日常,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购用户规模达7.82亿人。

20世纪以来我们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我找到了这25个关键词)(4)

网购成了日常,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手机网购用户规模达7.82亿人。/图·unsplash

山寨

“山寨”,原指2003年起在中国大陆设计生产的仿制名牌或杂牌手机,后被泛化,并用来指称一种以模仿为核心的文化。模仿不是问题,山寨真正的问题在于拙劣的模仿:用让·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来看,一旦复制的是支离破碎、似是而非、啼笑皆非的拟像,山寨感——坏品位、效果糟糕——就油然而生。

生活家

2005年,《新周刊》提出“生活家”概念,并如此定义:“懂得把生活作为一个终身职业来对待的人,经营着独具其个人风格的生活方式。”和“飘一代”一样,“生活家”是《新周刊》最著名的原创概念之一,在日后的地产、家居、生活方式领域乃至娱乐行业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综艺节目、电视剧就直接以之命名。

广场舞

一般认为,2005年开始的创文创卫活动以及为迎接奥运展开的全民健身活动,为广场舞的盛行提供了土壤。中国大妈沉迷广场舞,反映的是人口老龄化议题:在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亿人的当下,如何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包括对社交的需求、对公共空间的需求),让他们老有所乐,找到生活的意义?

超女

近15万的报名人数、高达4亿人的同时段观众数量、号称“全民”的短信投票,“超女”评选在2005年夏天掀起的这场全民狂热,使得这一年成为中国娱乐业的标志性年份:年轻人走上舞台,在透明而开放的社会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就算这舞台多空旷,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荧光棒”。

20世纪以来我们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我找到了这25个关键词)(5)

“就算这舞台多空旷,总有一天能看到挥舞的荧光棒”。/图·unsplash

高铁

高铁,展示的是大国速度,并因此成为“新四大发明”之一。2008年11月27日,铁道部宣布,中国高速铁路规划升级,未来中国将建设1.6万公里高速铁路——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的总和。而在6年后的2014年年底,中国已实现了这一目标。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北京奥运会

“开放的中国迎奥运”,中国2001年申奥成功,并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大国崛起的力量: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登上金牌榜榜首,而令人惊艳的开幕式,直至2020东京奥运会仍被人提起,直呼“yyds”(永远的神)。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则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不断积累的自信与从容。

20世纪以来我们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我找到了这25个关键词)(6)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快递

顺丰速运于1993年创立,之后,“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陆续创立。2009年10月1日,《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新修改的《邮政法》同步实施,建立了快递市场准入制度,中国快递行业由此迎来了爆发期。快递服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有人笑称,中国已成为“递国”。

移动支付

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遥遥领先——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有74%的用户每天使用移动支付。因此,移动支付和高铁同时入选“新四大发明”。2011年,央行公布首批“支付许可证”,支付宝、理财通、银联商务等27家公司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之后,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支付的时代开启。

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强调,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一带一路

“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中国于2013年倡议并主导的跨国经济带,是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深度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案。2016年年底,第71届联合国大会首次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决议,获得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

20世纪以来我们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我找到了这25个关键词)(7)

2021年上半年,中国21个自贸试验区吸引全国近17%的外资。/微博@中国一带一路网

IP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IP影视剧在2014年集中爆发,之后IP概念炙手可热,甚至有人想把“新华字典”这个IP改编成影视剧,理由是受众人群巨大。唯IP论的后果,正如编剧宋方金所说,“毁掉了一批编剧,毁掉了一代演员,赶走了大量观众”。事实证明,大IP加流量演员的模式已经失灵。

20世纪以来我们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我找到了这25个关键词)(8)

2016年古装IP剧《花千骨》大热。/微博@《花千骨》

人设

即人物设定,是一种标签化人格,或曰表演型人格。基于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所称的“印象管理”,每个人都会在人前扮演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角色,普通人不过是在社交媒体上扮演岁月静好,而对明星而言,精准的人设带来的是巨大的利益。不过,人设会崩,人设崩塌的明星,包括且不限于吴秀波、翟天临、吴亦凡。

美好生活

2012年11月15日,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数年之后,“美好生活”被写进了十九大报告,而报告中对中国未来愿景的描述,除了我们熟悉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首次加上了“美丽”。尽管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有所不同,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

锦鲤

少壮不努力,老大转锦鲤。2018年被称为“拜锦鲤元年”,这几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火箭少女”杨超越、“社会你魏姐”魏璎珞、“中国锦鲤”信小呆。“转发这个杨超越,考试不挂科!”其实和多年前的“信春哥,不挂科”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转发锦鲤这个动作背后,承载着这个时代的焦虑,也寄托着人们在生活与人际交往重压下突围的求生欲。

20世纪以来我们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我找到了这25个关键词)(9)

少壮不努力,老大转锦鲤。

国潮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国潮研究报告》指出,以“国潮元年”2018年为界,之前的国潮更多指“中国 潮牌”,即由中国本土设计师创立的潮流品牌,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小众文化代表;而今的国潮,泛指广义上的某种消费概念,既是传统文化的潮流化(比如汉服),也包括国货品牌的潮流化。

5G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2019年被视为5G商用元年,业界对5G预期甚高,消费者则吐槽迄今为止似乎仍未感受到5G带来的改变。对此,业界资深人士如王建宙表示,5G行业应用已初显价值,但消费侧的应用还没有爆发;5G消费级应用不应困在视频、位置等服务的框架中,而是赋予更多想象力,激发5G的技术潜力。

20世纪以来我们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我找到了这25个关键词)(10)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图· unsplash

垃圾分类

在2019年,堪称年度语录之一的“你是什么垃圾?”不是一句挤对人的话,而是敦促你完成垃圾分类的劝告。有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垃圾分类知晓度高达90%,但能够参与并比较准确完成分类的人群只有20%。随着垃圾分类制度的全面实施,这两个数字都将大大提升,尤其是后者,与其心动,不如行动。

新冠肺炎疫情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的世界按下了暂停键。正如社会观察家肖锋所写:“疫情见证了人类的坚忍与脆弱、团结与分裂、担当与推诿,也见证了人类的无知与无助。人类诸多沉疴并非疫苗能拯救。”疫情将世界划分为“前疫情”和“后疫情”时代,我们要做好和新冠病毒共存的准备。

20世纪以来我们的三次历史性巨变(我找到了这25个关键词)(11)

2020年,新冠疫情肺炎席卷全球,我们进入疫情时代。/图·unsplash

内卷

2020年,没有哪个词像“内卷”那样出圈。网民调侃万物皆可“卷”,甚至“内卷”这个词本身也变“卷”了——你怎么连“内卷”都没听过?你是古代人吗?!内卷成为热词,反映的是一种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破局的无奈、无助的集体情绪,或许,破局就从不要加入内卷这个游戏开始。

小镇做题家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来自小地方的青年到大城市打拼时,自嘲为“小镇青年”。二十多年后,同样在面对大城市时极度不适、同样是自嘲,但这个人群变成了“985废物”“小镇做题家”。一代又一代青年来到大城市,希望反抗自己的命运,逃离平凡的生活。他们的自嘲背后,是渴求通过奋斗实现梦想的公平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