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码头妙手生花饺子(湾仔花婆)(1)


【Macau,那年今天】第四期


当晨光还在蛰伏,星辉照耀着濠江

属于他们每天的工作篇章

便已经开始着墨书写了

将每一株与土地紧密相连的鲜卉

销送到彼岸的人家

让田园之外的人也能共享一份馨香

便是他们辛劳工作的内容

而这个“予人馨香”的角色

便是湾仔的供澳“花婆”


湾仔“花婆”,她们就是花之使者

南湾片区有句俚语讲道,“南屏山上有好水,湾仔地里有好花”。湾仔原是一个半月形的海湾,由于前山河水的不断流入,冲积形成了一条连绵的泥洲。这里土质肥沃、水泉充足,长出的花朵尤其妍丽、馥郁。据闻,附近的银坑、连屏也学种花,但就是种不出像这里那样美艳好看的花。故而,湾仔素来有“鲜花之乡”的美誉,这里盛产鲜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湾仔码头妙手生花饺子(湾仔花婆)(2)

旧时湾仔的花田


其时,澳门不少的外国人家庭有插花的爱好,加之店铺开张盛行送花篮、花牌,所以澳门消费鲜花殊多。这给仅有一水之隔、且有栽种优势的湾仔,带来了打开鲜花市场的机遇,于是部分稻谷耕地逐渐改为花田,花农遍植花卉销往澳门。鼎盛时期,湾仔鲜花一度占据了澳门鲜花市场的七成份额。与此同时,湾仔“花婆”也应运而生。


湾仔码头妙手生花饺子(湾仔花婆)(3)

旧时的湾仔“花婆”在花田劳作


每当彼岸澳门的楼宇,还在濠江凌晨时分白纱般的烟雾中矗立时,在湾仔码头这边却已是华灯如昼,花团锦簇,人潮熙攘。来自湾仔的花农们一大早便操劳起来,将各式鲜花装船运往澳门,而在忙碌工作的多是一些中年妇女。这些来自湾仔的中年妇女,便是“花婆”了。就算是有些较年轻的妇女加入卖花行列,也一律冠以“花婆”之称,她们从不介意这个称谓,反倒以能做花的“使者”而自许。除了“花婆”,这里还有一批重要的人物——“花公”,他们则主要负责耕作、运货等一些较重的工作。


湾仔码头妙手生花饺子(湾仔花婆)(4)

凌晨时分,“花婆”珍姐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湾仔鲜花,装点着一座城市的鲜亮

“鲜花的保鲜期短,要赶在搭船前尽快地做好,所以我们凌晨四点就得起床开工,每天这个时候就像打仗一般,辛苦但也感到充实”,湾仔“花婆”珍姐且说且熟练利索地将鲜花用纸皮扎好,打包成捆,而后待用货车运往澳门。


湾仔码头妙手生花饺子(湾仔花婆)(5)

“花公”正在将鲜花装车

从前要挑着花担子过澳门卖花的场景,在新一辈湾仔“花婆”的叙述中,仿佛如一个泛黄的故事了。珍姐说道,大概100年前的澳门还是小阜,当时湾仔的农民、渔民可以自由撑船到澳门,“花婆”也能挑花过海去卖花;后来湾仔开始有了边防管理,市民不能随便出入澳门。珍姐回忆道,当时她妈妈如果要去澳门卖花就必须走小贸易通道,并且还必须办来往港澳贸易通行证。

湾仔码头妙手生花饺子(湾仔花婆)(6)

花农们正在排队乘搭轮渡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后,随着两地的发展,对供澳鲜花的管理也逐渐规范起来,现下实施起了人货分离。湾仔作物股份有限公司何金喜介绍道,人货分离是指鲜花经过打包后由货车经陆路走拱北口岸运往澳门,花农则在湾仔码头搭轮渡去往澳门相应的卸货点接应。“这一变化使得鲜花可以直接由货车送到销售的地点,花农过关后不用再劳碌转运,也使花朵得以有效保鲜”,何金喜说道。而这一批批销往澳门的鲜花,时刻为这座城市更添一份鲜亮。

鲜花百年,让芳香飘满濠江两岸

珍姐是湾仔第三代的“花婆”,自2003年花牌传承到她手里,她便开始接过了家里的卖花事业,至今将近有17年了。远处是加林山麓,眼前是花田半亩,珍姐自如地走在阡陌间,轻抚着土地上这些刚长出花骨朵的菊花,哪怕是正与人拉家常,但要是看到哪株有坏叶,她总是本能地伸手摘掉。花,已是他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谈到花,花农们总有说不完的话,总能见到他们开怀欢笑。


湾仔码头妙手生花饺子(湾仔花婆)(7)

珍姐正在花田里劳作

其实,在每朵花的姣容背后,满是花农辛勤的汗水,因为花是娇气的,对于它来讲,与其说是“种养”,倒不如说是“伺养”。比如说,为了有效地控制整体高度和植物的株型,当菊花长到十几厘米以上时,花农就要逐一地为它们进行摘心处理了,需要把上面的叶子都给清理干净,只在基部留下四到五片叶子,而当菊花长出五六片新叶时,又再需要对它进行第二次的摘心;此外,当菊花的花苞长出之后,需要把下部的花苞给采摘掉,只在每个枝上留下一个花苞,使其造型得到保证。所以说,绿油油的花田里的每一株花,都曾独享过来自花农的悉心照顾。

湾仔码头妙手生花饺子(湾仔花婆)(8)

修整过花苞的菊花


“现在湾仔大概还有两百多位花农,年龄都比较大,基本都没什么年轻人加入了”,何金喜说道。近年来,由于城市规划建设,很多花田被改作他用,花农家自种的鲜花供应不足,加之气候限制,所种的品种有限,因此产生了一批鲜花批发商。批发的鲜花基本是从昆明运输过来,而湾仔现今主要以种植菊花、桃花为主。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岗位选择变多,鲜花市场的需求也有了变化,现在少有年轻人愿意选择从事辛苦的花农工作了。世事变化种种,有人喟叹,有人淡然,但百年来湾仔的花农们辛勤劳作,往返于濠江两岸,用鲜花与馨香连结着两地情谊,他们作为“花之使者”的角色,纵是岁月流逝,依然香飘濠江,未曾褪色。


湾仔码头妙手生花饺子(湾仔花婆)(9)

编辑:黄秉钊

视频:郭康清、陈宝莹、唐依婷

图片:郭康清、黄秉钊、部分老照片来源于湾仔街道

湾仔码头妙手生花饺子(湾仔花婆)(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