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段时间,我弟弟很爱玩游戏,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心智成熟未来可期活在当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心智成熟未来可期活在当下(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心智成熟未来可期活在当下

1

有段时间,我弟弟很爱玩游戏。

作为姐姐,我比我妈还要焦虑,万一眼睛跟我一样近视怎么办?不认真学习不好好工作怎么办?跟那些去网吧的孩子一样夜不归宿学坏了怎么办?玩物丧志啊,影响前途啊,怎么办?

只要有机会,我就跟他讲道理:不要走错路,你还年轻,你看那么多事情都比打游戏有意思啊,不如我带你出去玩吧。

我弟总是用“嗯,好”“知道了”“没事儿啊,你别管”这一类简洁词语回答我,然后该玩照样去玩。

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很多余。

就是有一回,他给我买了件挺贵的小礼物,那时他才十几岁,我问他没工作哪儿来的钱,他说,他的游戏号练到了一定级别,就卖给别人了,价格还不错。

我有点惊讶,原来游戏除了往里投钱,还能卖钱?

那之后,他又靠着游戏挣了不少钱,虽然不能提现,但可以买东西。

我渐渐发现,我弟是一个比我有自制力的人。

他在游戏上,金钱和时间的投入,会尽量控制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就是说,他不会借钱买游戏装备,不会在时间不允许的时候去打游戏,他爱好,但不痴迷,且有分寸。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而后觉得,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那种感觉很奇妙,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们习惯以自己的思维,揣度别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面对亲朋好友时,一言不合就要劝说别人按照自己的理念去生活,总以为自己才是对的,别人的都是要误入歧途的;殊不知,这种片面的观点“并没有什么卵用”。

我不玩游戏,所以对游戏的理解存在误区;甚至,在某些时候,我并不相信我弟,才一再担心他不能管好自己。

后来发现,人都是这样,自己懂得越少,固执越深。

尤其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特别容易固执己见。

2

思维模式的转换,就像把家里的家具换个位置重新布局一样,有种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从前的固执模式被打破,慢慢地,会加入很多可以体谅别人的感受,会变得更加理解别人。

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很多时候,我们固执地坚持自己从前的观念,恰是因为我们对事情本身或者他人并不完全了解,以为对方的生活方式远远“low”于我们,这是偏见。

比如,朋友圈发个状态,经常找一条比较冷门的行业链接转发,再搭配自己的分析;哪怕发自拍,配搭的文字也是想了又想,改完又改,渴望让众人发现自己的独到见解。后来可能就会觉得,其实朋友圈里很多人都比自己有品位,没准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呢,只不过没人揭穿罢了。

比如,以前很幼稚,喜欢攀比,什么都要晒,后来内心变得强大,不屑于刷存在感。

以前读书少,逮着一句名人名言能用好多天;后来读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才知道真正的侃侃而谈是内心有料。

以前很容易看不上别人,在与他人的沟通中,习惯打压对方,觉得自己的观点更正确,然后试图用各种方法劝说对方,让自己的立场阵营达到规模最大化;后来,感觉大家各抒己见的时候,连自己的思路都跟着开阔起来,抛弃闭门造车的弊端,也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儿。

3

朋友小凡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帮助别人。她以前是个比较冷的人,轻易不会主动与人攀谈,更别提去帮助别人了,就是那种自己活得快乐就万事大吉的人,偏安一隅,不喜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有些自我。

这种性格,让她在婚姻里吃了不少亏;婆婆有时候会跟小凡老公抱怨,说儿媳妇怎么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啊。

本来,依小凡的性格,她是不屑于与婆婆为伍的,总觉得婆婆的思想过于陈旧,代沟太过明显,聊不到一块儿来就别聊了;现在又听到婆婆这样说,便气不打一处来,想着她没嫌弃婆婆,婆婆倒上她这儿来找茬了。

于是抵触心理更加明显,私下里与婆婆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肯说。直到有一次,婆婆要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亲戚,恰好那天小凡老公出去见客户把车开走了,小凡想打个车把婆婆送过去吧,谁知婆婆连声说不用,坐公交就可以,有直达的,打车浪费钱做什么,你们年轻人上班很辛苦。

小凡说,老太太腿脚不方便,她多少还是不放心的,婆婆一向节俭,打车死活不让,小凡想了想,就陪着婆婆一块儿去坐公交了。

公交车人很少,婆婆坐在她的前边,两人一路无话。大约走了一半的时候,有一站上来一位大姐,拎了个大袋子,上车的时候很费劲;小凡还没反应过来,婆婆就“噌噌噌”地走了过去,帮忙把袋子抬上来,那位大姐一边投币一边对小凡婆婆说谢谢。

一件很小的事情,却让小凡瞬间开朗,她觉得,婆婆没有她想象中那么不好。

从那以后,小凡告诉自己尝试去发现婆婆的优点,居然还不少。婆婆有着与小凡截然不同的性格,待人很热心,喜欢帮助别人,人缘不错,邻里之间相处得一派和谐;尽管有时候还是会对小凡老公抱怨小凡的一些缺点,但该对小凡好的时候,是一点都不含糊的。

每次有人看望婆婆送的贵重礼品,婆婆都会往小凡这儿拿,说是让小凡补身体;不厌其烦地叮嘱小凡,别总看电脑啊,对颈椎不好;小凡加班回家晚了,回家能看到婆婆给留的饭,她们并不住一个小区,是婆婆前来做好饭,才回自己家。

小凡觉得,人应该知足常乐。

她对婆婆的态度也变了,从以前的拘谨,到后来的亲密,这就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小凡在婆婆的影响下,越来越喜欢帮助别人,这给她一种充实和成就感。她觉得,原有的固执变成了现今的理解,整个人都变得开朗起来,一切都在越来越好。

换位思考,常常能够帮我们解决一些困局。

4

成长是不经意的,成熟是循序渐进的。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好的思维模式的转变,才会让你越来越成熟。

当你感觉那是对的、有帮助的,你才能够找对方向,让自己的性格、眼光和办事能力,更加准确到位。

这需要我们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积累去分辨,也需要不断地提高知识素养,以求跟得上时代潮流,以求让自己无愧于心。

我们对他人的偏见,根本原因是不相信他人,当一个人越来越成熟,他会表现得更加宽容、信任。

大概,这才是更好的生活方式。相信别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不妨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了解一下他人的生活模式,多听些不同的文化见解。转换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世界不那么小,观点不那么狭隘;也许,人生会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