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门歌,许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是,在一百多年前,门歌是合肥及其周边地区乞讨人必备的绝活。相传,这一乞讨形式在明末形成,在清朝中期发扬光大,穷人们沿门乞讨唱歌,故称为“门歌”。

黄山老太太唱歌(合肥八旬老人忧门歌后继无人免费授艺)(1)

图为老人表演资料图

在合肥市包河区贾大郢社区,86岁高龄的贾德云老人哼唱着古老的民间曲艺——门歌,他,从四岁唱到八十多岁,从田间地头唱到舞台庙堂。时至今日,贾德云开始担心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

凭借门歌技艺,曾养活一家人

而家住合肥的86岁老人贾德云就是合肥地区远近闻名的门歌大师。贾德云介绍,自己从小就喜欢唱门歌。当时乡村里经常有门歌艺人走街串巷的演唱。年仅四五岁的小德云就一边放牛一边跟在那些艺人后面听人唱。

时间久了,脑袋灵光的小德云听得熟了,也开始跟着唱。在小德云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去世。失去经济来源,小德云的母亲只好带着他们兄妹7个走上了乞讨之路。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正是凭借小德云悦耳的门歌,一家人才得以生存下来。

贾德云创作的门歌来自生活,来自民间,来自他本人的经历。门歌《插秧歌》“楝树开花你不做,蓼子开花把脚跺。”歌词来自在江淮地区妇孺皆知的一句劝戒懒汉的警世名言,以农村常见的两种植物不同的开花季节,暗喻人们抓住农时不误庄稼。

门歌后继无人,你想学不?

贾德云长期生活在农村,熟悉当地的典故与民间传说,所以他即兴创作的歌词淳朴自然又很幽默,深得群众喜欢。由此,他也得到了一个雅号:小铃铛。在当地,谁家娶媳妇,谁家要搬去新房子,总要找他唱几首,助助兴。

解放后,贾德云进入了合肥市土产日杂总公司工作,天赋极高的他进了识字班。文化知识的学习让贾德云把他的作品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达到了艺术的境界。如今,门歌已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他也成了首批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贾德云的门歌,曲调中有庐剧的韵味,有江南采茶调的余音。音调随着歌词内容跌宕起伏,韵味悠长,余音绕梁,字字泥土香,句句家乡音,给人以美的享受。谈起门歌的未来,耄耋之年的贾德云很担心:“现在的孩子都不喜欢这个了,真担心后继无人。”如果您有兴趣学习门歌,传承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请拨打0551-62620110咨询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