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公主为什么一生独爱和尚(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风月案)(1)

高阳和辩机(咖啡随笔原创)

公元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女——高阳公主被唐高宗李治赐死,罪名为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一案。

李元景是李世民的亲六弟,高阳公主是李治的亲妹妹,血缘太亲,但是皇室斗争最大的特点便是六亲不认。

也许,李治早已对这个妹妹动了杀心,因为据说她生性淫荡,有损大唐皇室尊严。

很奇怪,和高阳公主私通的基本都是和尚,最出名的和尚自然是辩机。

辩机是唐三藏的高徒,26岁时成为唐三藏的九名缀文大德之一。

什么是缀文大德呢?缀文就是编写文章,大德是佛教对高僧、佛和菩萨的敬称。由此可见辩机之才华,而《大唐西域记》便是他帮唐三藏编写而成的。

高阳公主为什么一生独爱和尚(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风月案)(2)

辩机和《大唐西域记》(咖啡随笔原创)

高阳公主是如何与辩机相识的呢?

《新唐书》中有如下记载:

“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

原来,辩机的草庐在高阳公主封地,公主去打猎,二人相识于打猎场,而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也在现场。为了安抚房遗爱,公主送给他两个年轻貌美的侍女。

驸马房遗爱是房玄龄的次子,唐太宗任命他为太府卿,太府卿乃从三品,是太宗朝驸马都尉中少有的财物实权肥缺。

房玄龄是唐朝著名宰相,凌烟阁开国功臣之一,位列第五。把高阳公主下嫁到房家,可见唐太宗对女儿的宠爱。然而,对房遗爱这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高阳公主怎么也爱不起来。

恰好,高阳遇到了辩机,那时候她15岁,他21岁。也许他才是她的初恋。

两个人相好了9年,即公元649年东窗事发了。

高阳公主为什么一生独爱和尚(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风月案)(3)

高阳和辩机(咖啡随笔原创)

一个小偷溜进了辩机的房中,偷走了一个玉枕,而这个玉枕则是高阳公主送给辩机的。

后来,小偷被抓了,赃物玉枕被搜出来了,辩机也被牵连进来了。

因玉枕是皇家之物,御史介入此案,最终高阳公主和辩机的私情被曝光。得知女儿与和尚淫乱,唐太宗大怒,下旨腰斩辩机,又杀死了高阳公主的十几名奴婢。

此在《新唐书》中有如下记载:

“与浮屠辩机乱,帝怒,斩浮屠,杀奴婢数十人,主怨望,帝崩,哭不哀。”

在《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如下:

“太宗怒,腰斩辩机,杀奴婢十馀人;主益怨望,太宗崩,无戚容。”

辩机死了,年仅30岁,高阳公主的心也死了。“辩机是我的骄傲,房遗爱才是我的耻辱。”她曾经这么说过。

高阳公主为什么一生独爱和尚(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风月案)(4)

辩机(咖啡随笔原创)

同一年,唐太宗也去世了,而高阳公主竟然无伤心的神色,可见她对父皇的憎恨。

也许出于对父皇杀死辩机的报复之心,在兄长唐高宗李治继位后,高阳公主变本加厉,先后与和尚智勖等数人私通。几近公开,近乎疯狂。

但她仅仅疯狂了不到四年,兄长李治对她举起了屠刀。

因为她和房遗爱卷入了一桩谋反案,而这桩谋反案的曝光应该源于房家内讧。

高阳公主和房遗爱一直想夺取大哥房遗直的梁国公爵位,曾向父亲唐太宗请求,但被否决了。但高阳公主依然不死心,哥哥李治继位后,又诬告房遗直对她无礼。

于是,唐高宗令舅舅长孙无忌彻查此事,结果案件反转,原告变成被告,最终得出结论:房遗爱夫妇和大将薛万彻联合,参与了荆王李元景的谋反案。

薛万彻是大唐名将,而且是唐太宗的亲妹夫,他的妻子是李渊的第十五女丹阳公主。之所以他有谋反之心,是因为他曾被唐太宗流放象州,心生不满。房遗爱为什么有谋反之念?因为高宗继位后,房遗爱被贬为房州刺史,对朝廷产生了抱怨之心。于是二人联手,打算发动政变,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第六子)为帝。

但最终计划被泄露,一干人等都被诛杀。

这在《新唐书》中有如下记载:

初,主有宠于太宗,遗爱既骄恣,谋黜遗直而夺其封爵。水徽中,诬告遗直无礼于己。高宗令长孙无忌鞫其事,因得公主与遗爱谋反之状。遗爱伏诛,公主赐自尽。

(薛万彻)入朝与房遗爱款昵,因谓遗爱曰:“今虽患脚,坐置京师,诸辈犹不敢动。”遗爱谓万彻曰:“公若国家有变,我当与公立荆王元景为主。”及谋泄,吏逮之,万彻不之伏,遗爱证之,遂伏诛。临刑大言曰:“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

此次谋反案,牵涉皇室人数众多,皇室勋贵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以及九江公主驸马执失思力也牵涉其中。

故此,有人认为此案有诸多疑点,应该是宗室势力与长孙无忌元老势力较量后失利的结果。

高阳公主为什么一生独爱和尚(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风月案)(5)

房遗爱(咖啡随笔原创)

而高阳公主与辩机的风月案,在历代也曾遭到质疑。

因为,此风月案主要保存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然而在《旧唐书》中则根本没有提及高阳辩机私通一事。

到底谁的记载更为可信?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编者为赵莹,其距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相对权威。

而《新唐书》则成书于宋仁宗时期,主编为欧阳修。《资治通鉴》则成书于宋神宗时期,作者是司马光。

欧阳修和司马光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均有激烈鲜明的排佛立场。如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卷十曾总结云:“近世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范蜀公皆不喜佛。”

而这三人中,欧阳修排佛思想更为强烈。

他曾把《旧唐书》中有关佛教学者内容进行大量阉割,他在《新五代史》中对佛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揭露,在他的笔下,佛教的存在对社会民生几乎是一无是处。在《原弊》一文里他更是强烈批判了佛门弟子不劳作却可以坐享其成的现状。他在《本论》一文中开篇则写道: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已尝去矣,而复大集。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

故而,高阳公主和辩机一案也许实有其事,而后晋的赵莹为尊者讳,未加选录;而另一种可能则是欧阳修和司马光两人前赴后继,将民间传闻或子虚乌有之事写进正史,欲通过虚构佛学家的丑闻来达到打击佛学的目的。

高阳公主为什么一生独爱和尚(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风月案)(6)

高阳和辩机(咖啡随笔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