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关注体育的朋友都知道,媒体喜欢用“天王山之战”这个词来形容关键的比赛,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天王山之战”是一个日本的典故。最开始使用“天王山之战”这个典故的是日本围棋界,并且成为了一个围棋术语,意思为影响局势的最重要的要点。这个典故来源于日本战国时期的一场关键战役——山崎之战。

最经典天王山之战(我们常用的天王山之战)(1)

日本战国时期,尾张国大名织田信长雄才大略,南征北战,吞并藩国,推翻没落的室町幕府,控制以京都为中心的近畿全境,统一全日本指日可待。此时织田信长的势力如日中天,麾下拥有羽柴秀吉、明智光秀、德川家康等名将。1582年,织田信长亲征,途中下榻京都本能寺,深夜时明智光秀突然发动政变,火烧本能寺,谋害织田信长,史称“本能寺之变”。震慑全局的织田信长一死,本已渐趋平静的岛国马上变得风云涌动,各路大名军阀起兵争夺天下。

织田信长死后,朝廷封明智光秀为征夷大将军,最起码名义上日本由他统领了。明智光秀在政变后就迅速通知各藩国大名,织田信长已死,大名们应该归附自己。当时,织田信长的下属羽柴秀吉正在备中高松城与毛利氏交战,明智光秀派往毛利家的使者被羽柴秀吉抓获。羽柴秀吉从使者得知明智光秀已经害死织田信长,愤怒至极,誓要为主公报仇。羽柴秀吉很快就冷静下来,即刻与毛利氏讲和,之后领兵向京都进发,讨伐明智光秀。

最经典天王山之战(我们常用的天王山之战)(2)

羽柴秀吉

羽柴秀吉日夜兼程,在途中与中川清秀、高山右近、池田恒兴、织田信孝、丹羽长秀等武将会师,组成一支人数三万五的军队,浩浩荡荡向京都进发。明智光秀出兵迎战,不过兵力只有一万六人左右,人数上出于劣势。羽柴秀吉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将全军分成三路进攻山崎,所说的山崎就是天王山的山麓。天王山就在京都城附近,其西侧为摄津国与山城国的分界线。明智光秀本以为羽柴秀吉军队会路过下鸟羽街道,所以在此布下埋伏截击,事实上羽柴秀吉军队却从西国街道向京都进发。明智光秀计划落空,只得领军向天王山麓进发。

最经典天王山之战(我们常用的天王山之战)(3)

明智光秀抢得先机,牢牢控制天王山麓,等待羊入虎口。6月13日,大战一触即发。一开始,明智军全力进攻中川清秀队伍,想用居高临下之势冲散中川清秀队伍,幸好有友军的掩护,中川清秀队伍突破明智军的进攻。明智军的斋藤利三队伍最英勇,击退羽柴秀吉军的数支队伍,但是明智军的人数一直处于劣势,战事越发艰难。经过苦战,羽柴军的中川清秀占领了天王山高地,占据优势,开始反攻,击溃了斋藤利三队伍和松田政近队伍。羽柴军增加兵力进攻,而明智光秀错过了增援的时机,最终全军溃败。明智光秀退入龙寺城,羽柴秀吉要乘胜追击,斩草除根。明智光秀逃往坂本城,在深夜遭到村民的袭击而重伤,他决定自杀,让家臣沟尾庄兵卫介错。明智光秀从政变谋害织田信长,到战败自杀,仅仅历经十三日,可谓瞬间的大起大落。

这个羽柴秀吉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丰臣秀吉。赢得天王山之战后,羽柴秀吉控制京都一带,获得织田族人与家臣的支持,成为织田家的实际掌权人,为日后夺取政权,统一日本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