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来又逐渐步入恙虫病的高发季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冬天被虫子咬后发烧又红又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冬天被虫子咬后发烧又红又肿(发热头痛身上有焦痂)

冬天被虫子咬后发烧又红又肿

春去夏来

又逐渐步入恙虫病的高发季节

这是一个“野外杀手”

而且披着感冒的外衣

容易误诊或漏诊

严重可致命!

市民朋友们如若去野外

请注意做好防护

近期,杭州有人中招

上山采茶叶,被恙虫咬伤

四月正是茶农们忙着采茶叶的时节,桐庐王大妈(化名)那段时间一直在山上采茶叶,期间被一种不知名的小虫咬伤。

当时,她并没有放心上。“像我们这样经常在田间干活的人,碰到虫子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王大妈表示,刚开始有点怕冷怕热,浑身酸胀乏力,当时以为普通感冒,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

后来,王大妈的颈部、腋下及腿上出现一片片的丘疹,又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40摄氏度,伴头痛、寒战、乏力等症状。

她来到桐庐县中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科主任陈鑫军发现其腿上的焦黑色皮疹是“恙虫病”特有的“焦痂”,于是考虑诊断为“恙虫病”

患者入院后,医生果断采取有效抗菌药,阻断病菌的扩散,平衡体内电解质。同时发挥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给予清热解毒的汤剂双管齐下,患者的体温得到有效控制,症状及时缓解。

身上有焦痂?原来是恙虫在作怪!

“明天有一个病人叫老夏(化名)会转诊至总院,他的四肢和身上都出现了很多风疹点,有好几天了,麻烦郑主任查一查是什么病。”

近日,由临安区第四人民医院内科主任郑卫东牵头的大内科微信群中,乡村医师许永峰发布了这样一条求助信息。

原来,临安区龙岗镇林坑村村民老夏到当地村卫生室就诊后,许永峰医师对老夏的病情捉摸不透,于是将其转诊至总院就诊。

郑卫东在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后发现,患者10余天之前有蜱虫叮咬史,近期出现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且其下腹部可见焦痂,遂初步诊断为恙虫病,现已进行规范治疗。

出现这些症状,小心恙虫感染

恙虫病

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本病患者多有野外作业史,潜伏期5~20天。

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合并症多,常可导致多脏器损害。本病起病急,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似,很容易被误诊。大部分患者及时就医、及时治疗,都能较好地康复,但是如果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严重者可因心肺肾衰竭而危及生命。

恙虫感染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患者一般会出现:

发热 :体温多在38.5~41℃, 最高可达42℃,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多有畏寒,偶有寒战。

焦痂或溃疡 :是恙虫病特有的体征,发生率多为50%以上。焦痂或溃疡可全身分布,但多见于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肛门等隐蔽、潮湿且气味较浓的部位。

皮疹 :皮疹的发生率有较大差异,可能与病原体的型别不同、病情轻重、就诊早晚等因素有关。多出现在发病后3~6天,充血性斑丘疹多见,持续3~7日后逐渐消退。皮疹呈暗红色,压之退色。形态大小不一,一般3~5mm,散在性分布,以胸、背和腹部较多,向四肢发展,面部很少,手掌脚底无皮疹。

淋巴结肿大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恙虫病常见的体征之一,焦痂或溃疡临近的浅表淋巴结肿大较为明显。

其他表现 :全身不适、头昏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纳差乏力等,可有咳嗽咳痰,肝脾肿大、结膜充血。

并发症 :有支气管肺炎、脑炎或脑膜炎、中耳炎、腮腺炎、血栓性静脉炎、肝肾功能损害、心肌炎、心功能不全、DIC、感染性休克等。

3种途径,教你预防恙虫病

消灭传染源

以灭鼠为主要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改善环境卫生,除杂草,消灭恙虫孳生地。野外作业时,可对该地区喷洒杀虫剂消减恙虫。

做好个人防护

劳动者在野外作业时应避免在草地上坐、卧、晾衣被。野外活动时,最好穿长袖衣服,还要扎紧袖口、裤管口,避免皮肤裸露于草丛,或在裸露皮肤上擦驱避剂等,防止恙虫的叮咬。

不是感冒!如果被咬了请及时就诊

近年来,被恙虫咬伤的病例屡见不鲜。因此,医生给广大市民朋友带来以下几点提醒:

由于恙虫叮咬过的部位一般比较隐秘且没有痛痒等不适,所以很多人被叮咬后还全然不知。被叮咬后,切不可自行将恙虫拔除!这样做很有可能将恙虫的倒钩残留在皮肤下,从而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恙虫病首发症状是高热,容易误被当做感冒医治。如果自己曾去过草地,回来后发现自己反复发烧浑身乏力、头痛头晕等,就要警惕是否被恙虫咬到了,可以检查身体有没有恙虫病特有的焦痂,以免延误治疗。

疫情期间出现畏寒发热,全身酸胀,自觉乏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避免病情的延误。如果出现休克症状,请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END·

【有用就转发】

供稿丨临安区卫健局、桐庐县卫健局

转载请注明“健康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