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是河蚌大量上市的时候,很多读者童年都吃过河蚌,也在一些地方捉过河蚌,那种记忆与美味伴随着大家成长,一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会去菜场购买这种水中美味,一般都在两元钱左右,真的可以说是物美价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河蚌什么样的人不能吃?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河蚌什么样的人不能吃(河蚌到底哪里不能吃)

河蚌什么样的人不能吃

初春时节是河蚌大量上市的时候,很多读者童年都吃过河蚌,也在一些地方捉过河蚌,那种记忆与美味伴随着大家成长,一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会去菜场购买这种水中美味,一般都在两元钱左右,真的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一般蚌肉入厨大多用于制汤,但也可用烧、烩、炖、煮等烹饪方法。在上海及江浙地区的家常菜肴中就有肉质细嫩,咸鲜香美的"河蚌炒韭芽; 色洁白,质脆嫩,咸鲜适口的"春笋炒蚌丝; 色泽红润,滑嫩爽口,咸鲜微辣的"鱼香蚌丝; 汤色清淡,蚌肉脆嫩,菜心清爽的"汆蚌肉菜心等多种菜式。

这些河蚌做成的菜肴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滋补保健的功效,是一种低脂肪多营养的水产美味。据测定,每100克蚌肉中含蛋白质6.8克,脂肪0.6克,维生素A 0.202毫克,维生素B1 0.13毫克,维生素E 1.4毫克,钙39毫克,铁11.4毫克,磷127毫克,硒29.79毫克。

很多读者自己处理河蚌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吃,什么地方不能吃,笔者在菜场特地请一位资深人士把河蚌的这个地方拨出来拍了一张照片,据说这是河蚌的腮,其他地方基本都属于能吃的范围。

很多读者会发现,为了省事,很多人是请菜场售卖河蚌的商家直接把河蚌剖开清理的,然后把蚌壳直接丢掉,这个环节会直接让两种中药白白浪费了。

河蚌的药用部分中医古籍中记载最多的不是蚌肉,而是蚌泪与蚌粉!

我们先来说说蚌泪,写到这里笔者都有点感觉中医实在是太感性了,这么一说真的感觉剖开河蚌的时候,流出的液体像它们的眼泪一般。蚌泪实际上也是有别名的,比如方诸水、活蚌水、蚌水、蚌清水等等,作为中药的出处是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蚌泪这味中药一般为蚌科动物褐纹冠蚌、三角帆蚌和背角无齿丰等蚌类的体内分泌液。一般在剖河蚌时,收集其分泌液。

蚌泪味甘;性寒,归经为肝、肾经。

《日华子本草》中记载蚌泪可以治眼疾,比如“以黄连末纳入(蚌中)取汁,点赤眼并(眼)暗。”

《本经逢原》中记载蚌泪可以治疗烫火伤,如用“生蚌炙水,治汤火伤。”

《本草纲目拾遗》中则记载蚌泪能“清热安胎,消痰除湿,解酒积丹石药毒。”

《泉州本草》中则称蚌泪与清水一起炖食可以治疗消渴病,类似于西医的糖尿病,原文记载“治消渴引饮,取蚌清水炖食。”

蚌粉别名蚌蛤灰、蜃灰、蚌壳粉、蚌壳灰,作为中药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为蚌科动物褶纹冠蚌、三角帆蚌和背角无齿蚌等淡水产的贝壳制成的粉。一般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捣碎,研粉或煅后研粉。

《本草纲目》中称蚌粉有解热燥湿,化痰消积的功效。能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擦阴疮、湿疮、痱痒。

《医林纂要》中记载蚌粉可以治顽痰,止咳嗽,清心保肺。

蚌粉因为属于寒性药材,所以虚寒体质的患者不适合吃。《本草汇言》中有明确记载:“诸病属脾肺虚寒而无火者,须禁用之。”

【参考复方】

1、治痈疽赤色肿有尖头者:醋和解蚌蛤灰涂,干者易之

——摘自《千金方》

2、治脚指湿烂:蚌蛤粉干搽之。

——摘自《寿域神方》

3、治疗反胃:烂壳为粉,饮下,主反胃,心胸间痰饮。

——摘自《本草拾遗》

4、治痈肿:醋调敷

——摘自《日华子本草》

(中药注重辨证施治,食疗治病请咨询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