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戈壁,吐蕃之地

一个考古队花费了40年的时间

只为揭晓一座神秘的“九层妖塔”

它是《鬼吹灯》小说的原型

却拥有比小说还要惊悚的故事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1)

《鬼吹灯·精绝古城》里的九层妖塔 图自/网络

最近,这个考古队来到了杭州

为我们带来一本最真实的“盗墓笔记”

我们一起前去瞧瞧?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2)

看过《鬼吹灯》的朋友,都知道胡八一手中有一本《十八字阴阳风水秘术》,那是他分金定穴的重要攻略,要想寻得大墓,就必须熟练掌握其中的术语。

作为一个盗墓小说迷,相信很多人都熟知其中的一段秘诀,比如:寻龙千万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

这次考古队所考察的“九层妖塔”的原型,是青海都兰热水古墓群中最大的墓——血渭一号大墓

这座古墓的构筑形式正好有上下9层,目前,考古人员仅挖掘了其中的一二层,根据当地流传的妖魔传说,这座墓是藏族人心中不吉利的地方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3)

影视剧中的九层妖塔图 图自/网络

可按照小说里的风水来推测,它简直就是具备王者地气的帝王大墓啊!

首先血渭一号墓所在地,位于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墓前是由冰山融雪所汇流成的察汗乌苏河,旁边两座卧龙山,如同二龙戏珠般盘亘在它的周围,前有活水后有靠山

其次,方圆三公里以内,分布着大大小小200多座古墓,作为其中最大的一座古墓,它如同星图中众星捧月一般存在着。

如果不是称霸雪域高原的王,谁又敢造出这样水准的墓呢?这样天然的宝地,想必窥伺者应该不少吧。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4)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5)

血渭一号墓地形位置 图自/网络

正如小说情节一般,撬开这座大墓的不是考古学者,而是如同牛鬼蛇神一般神秘的“摸金校尉”们

2018年,一桩惊天动地的315盗墓案,搅动了整个文物界。

当时,一个神秘的盗墓组织在“九层妖塔”的东侧墓群中,盗取了400多件文物,期间竟有买家出价8000多万元人民币想要收下这批赃物,最后未等他们出手,青海警方就已经人赃并获了。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6)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7)

新闻联播播放315盗墓案

无独有偶,在这群“摸金校尉”到访之前,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以马步芳为首的统治者,就曾经组织军队,对这群古墓进行了大肆的盗掘,他们直接用炸药炸开古墓,不惜一切代价地掠夺了无数金银珠宝。

不得不说,盗墓小说做到了八分假,二分真

一分是如九层妖塔、昆仑山、黑水城、鱼骨庙等真实存在的场景,二分是贪婪与妄想的自私人性。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8)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9)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10)

盗墓影视作品集合 图自/豆瓣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11)

古墓群被盗之后,考古队对它们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

在满目疮痍的各类盗洞中,考古人员在血渭一号大墓中竟然还挖出了1000多件文物。

这些文物,共同见证了唐代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吐谷浑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12)

血渭一号墓考古现场 图自/网络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13)

血渭一号墓考古现场 图自/网络

第一次听到“吐谷浑”这个名字时,我也是一脸疑惑的,后来我才知道它是一个比楼兰古国还要小众的国家。

吐谷浑的历史只有350年,在被吐蕃收复之后,它的文明逐渐与吐蕃趋同。

正如马未都所言:文明一定会趋同,但文化必须存异

虽然吐谷浑的许多古墓的形式及文化风俗和吐蕃如出一辙,但从挖掘出来的文物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风格。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14)

唐代 · 镶松石金覆面复制品 图自/网络

相比中原的安居乐业而言,高原上游牧民族的生活用品或艺术品,主要是以轻便易携带为主。

在血渭一号墓中,出土的文物就有许多金银器、丝织品、异域货币等物品,大型的陶瓷器几乎非常鲜有,从这些精美的文物上看,我们可以得知吐谷浑的文明程度是非常高的。

吐谷浑古国制作的金银器,不仅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还曾高频出现在唐代的诗歌中,比如杜甫的:边酒排金盏,夷歌捧玉盘

可见,在以黄金为酒器的唐朝,吐谷浑时期的辉煌,还体现在与大唐的文化交流中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15)

血渭一号墓 · 黄金珍宝集合 图自/网络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16)

血渭一号墓 · 黄金集合 图自/网络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17)

1982年,青海省考古研究员们来到都兰考察岩画,意外地发现了“九层妖塔”。

此后,当地成立了一支名为热水联合考古队的组织,在热水古墓群考古了40多年

最近,这支考古队带着热水古墓里的故事,来到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第一次以“考古”的展览形式,为我们打开了神秘的吐谷浑古国。

首先我们来看看吐谷浑的原住民,都长什么样子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18)

吐蕃 · 鎏金人物银饰件 文物来源 ·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19)

吐蕃 · 鎏金人物银饰件 文物来源 ·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20)

唐 · 人物形金饰片 文物来源 · 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图自/大力

观察这些文物,我们可以看出,吐谷浑人的面貌是典型的吐蕃人形象。

他们穿着典型的翻领袍服,头上带着山形的塔式缠帽,中长短发向后梳,颇有一份艺术家的气质。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21)

唐代 · 人身鱼尾金饰片 文物来源 · 都兰博物馆 图自/大力

这件人鱼金饰片,是展览中最具神话色彩的文物。

男子左手持来通杯,右手抓着身后的羽毛,羽毛后面是长长的鱼身和鱼尾,有种阿拉丁神灯的既视感。

我们再来看看盛唐时期吐谷浑民族的时装潮流方向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22)

唐代 · 小团花纹锦袍 文物来源 · 中国丝绸博物馆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23)

唐代 · 宝花纹锦袍 文物来源 · 中国丝绸博物馆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24)

唐代 · 团窠联珠花树对鹿纹锦帽 文物来源 · 中国丝绸博物馆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25)

唐代 · 红地宝相花刺绣靴袜 文物来源 ·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图自/大力

这些展出的服饰,几乎都是织锦制成的,锦袍上华美的图案和样式,都透露着丝绸在当时是主流。

除此之外,展厅里最吸引人的还有无数贵重材料制成的日用器具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26)

唐代 · 金胡瓶 文物来源 · 都兰县博物馆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27)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28)

唐代 · 银餐具(银碗、匙、筷) 文物来源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29)

唐代· 脱胎漆盘 文物来源 · 青海省博物馆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30)

唐代 · 玛瑙十二曲长杯 文物来源 · 都兰县博物馆 图自/大力

我们可以在这些出土的文物上看到,6-8世纪丝绸之路“吐谷浑道”文化交融的反映。(吐谷浑道又称青海道),作为到达波斯、吐蕃、天竺等国的必经之地,吐谷浑是连接中西的重要桥梁。

比如金胡瓶上有明显的中原与粟特文化的影子,大漆盘的底部圈足是典型的中原式样玛瑙长曲杯是明显的萨珊波斯风格,在中国的唐代是高级的贵族珍宝。

神奇的是,这些吐谷浑人的日常用器,都以素器为主,这样极简主义的背后,是物质富足之下的显现。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31)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32)

波斯萨珊王朝 · 波斯萨珊王朝银币 文物来源 · 青海省博物馆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33)

热水联合考古队,除了为我们还原了吐谷浑的人民的衣食住行,还将这个草原民族的“灵魂”也一并带来了。

我们都知道,青藏高原原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当海水褪去,沙漠浮现,常常会出现一些珊瑚、海螺、贝壳之类的海洋物品,比如说这只体型硕大的法螺,就是这片土地的前身印记。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34)

法螺 文物来源 · 都兰县博物馆 图自/大力

后来沙漠变成绿洲,便有了广袤的草原,也就有了吐谷浑人视之如命的马

在他们的法律中就规定了“杀人及盗马者”罪名等同,都是死罪。

闲时以马为游牧,战时马就是最强的武器,马,是吐谷浑王国的国宝。

“昭陵六骏”的主人李世民,就常常从吐谷浑俘获良马。

现在吐谷浑王国虽已覆灭,但作为中国现代三大名马中的河曲马的前身,曾经驰骋在青藏高原的吐谷浑马,某种程度上依旧传递着吐谷浑不羁的灵魂。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35)

唐代 · 骑射形金饰片 文物来源 · 都兰县博物馆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36)

唐代 · 人物形金饰片 文物来源 · 海西州民族博物馆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37)

北魏 · 骨弓弭 文物来源 · 海西州民族博物馆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38)

唐代·鎏金木狮 文物来源 ·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图自/大力

除了骏马之外,这片土地之上,还有许多与草原同生的动物,比如:兔子、熊、藏铃羊之类的生灵,甚至是神圣的凤凰。

他们诞生于草原、造福于草原,是草原自由的精灵。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39)

吐蕃 · 鎏金兔纹银饰片 文物来源 ·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40)

吐蕃 · 鎏金熊纹银饰片 文物来源 ·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41)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42)

唐代 · 金鞍后桥片、金鞍翼片 文物来源 · 都兰县博物馆 图自/大力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43)

吐蕃 · 鎏金花瓣团窠立鸟银饰片 文物来源 ·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图自/大力

展览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吐谷浑的文物也不过如此,重要的文物大概也就只有其中的一两件重器而已,在中国许多地方博物馆中,这样等级规格的文物比比皆是。

可你不知道的是,这“九层妖塔”只挖了其中的两层

与秦始皇陵的情况一样,墓室中宝贵的壁画和文物遇到空气就会发生质变,在没有更好的技术之前,我们只能好好地守住这些珍贵的遗产。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44)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45)

鬼吹灯到底讲了什么故事 他们花了40年时间(46)

金银饰品集合 文物来源 · 血渭一号墓 图自/网络

看过“摸金校尉”们花样百出的探墓方式,很多人都抱怨考古学家反应滞后,永远都是最晚知道消息的。

可现实中,那些为财铤而走险的盗墓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多少宝贝被破坏、被贩卖,他们与卖国贼并无区别。

以证经补史为目的考古学者,拿着普通的薪水,却夜以继日地怀揣着对历史的热忱,在荒凉的异乡做着繁琐的研究。

对于,吐谷浑的真相,我们还需要再多一点耐心,也许下一个40年、或下下个40年。

撰文:大力

审稿:初恋、古一翻

图片:除特殊备注之外,图片均来自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