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杨伯俊】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八佾篇二十三?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八佾篇二十三(论语第三篇八佾)

论语八佾篇二十三

【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翻译】

【杨伯俊】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李泽厚】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争夺的事,除非是射箭比赛。相互作揖行礼,上堂比试,完毕后下来喝酒,这竞争是君子的竞争。”

【钱 穆】先生说:“君子对人没有什么争,除却和人比射时。但先必相互作揖,才升到堂上去。比射后,又相互作揖才退下。胜者败者又必相互作揖了再升堂,举杯对饮。这样的争,还是君子之争呀。”

【夜辰心得】

孔夫子说,君子无所争。

君子到底该不该争呢?历来众说不一,争论不休。这一争论,完了,按照“君子无所争”的思想,争论的没一个君子。有的说,君子胸襟开阔,以天地为心,没有什么可与人争的。有的说,君子不争,那不成了“自了汉”,为个人不争就算了,起码得为民众争。

我理解,这里“无所争”,意思是君子自足,无须外求。人活着,没什么需要与别人争的,内心强大,本性俱足。国有道,则可以出仕做点事;国无道,则隐于市井,自得其乐。

另外,无所争,几近于道。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君子的目标是求仁,也是一样的,利万物而不争。同时,我们要看到,不争不代表不得,就好像无为不代表什么都不做。事实证明,恰恰是不争而得,无为而无不为。君子不争,不是说君子不干事。他干什么?他“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什么事干不成了,他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坚持不懈地修自己。老子说“洼则盈”。君子干什么?他一直在挖坑,把自己弄得大大的、空空的,这样什么都能容得下。

前面,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子禽的疑问:孔夫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闻到这里的政事,这是自己打听来的,还是别人告诉的呢?

孔夫子给我们以身示范了“君子何以得?”——温、良、恭、俭、让。

舍得舍得,越舍越得。因为谦让,终而获得。当然,谦让不是虚情假义,获得也不是根本目的,如果以谦让的手段谋取获得之果实,那这东西就不灵了。

君子的本质,如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

“必也射乎”。如果非说有什么争的话,那估计就是射箭了。为什么说是射呢?射,乃远古遗风。老家的“小不点烧烤”有句广告词:人类从烧烤走向文明。烧烤的前提是狩猎,所以射箭成为最主要的技能,后来被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

即使在比赛射箭时,双方也会以礼为先。“揖让而升”,说的是双方上台前,相互作揖行礼,分出胜负下台后,也要行礼,而且举杯共饮。胜者说一句“承让”,败者还一句“领教”,一饮而尽。(引自南师对此情景的描述)孔夫子说,这样即使有竞争,也是君子之争。

这里,孔夫子只是举射箭一例,以此来形容君子之争。延伸开来,一切的竞技项目,一切的功名利禄,都是这样的。说到底,君子是无所争的。非要有争,他也是与自己比赛,只求诸己。参与竞技,胜了不骄,他只是自己本来的样子,败了不馁,看到了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继续勤学苦练。这种无争的状态,没有与世人的攀比心,体现了内心的平和,也是自由之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