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石先生”展今日开幕,家属讲述“先生”故事

自制铅笔、竹尺、铜圆规、墨水笔……在东莞展览馆的展柜里,这些熟悉但散发着历史气息的学习用具整齐地摆放。在这些学习用具旁边,还有学生自制的陶木写字板和作业本,时间赋予了这些文物力量,能够让人认识历史,解读历史。

6月10日下午,《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华南教育丰碑“坪石先生”专题展》于东莞展览馆开幕。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瑞生,东莞市政协主席陈文明,东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晓棠,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二级调研员孙旭亮,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研究馆员王芳,东莞市府办二级调研员黄福泉,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出席本次活动。

赏石文化展览(坪石先生展今日开幕)(1)

本次专题展总面积600平方米,展线长160米,展出200多件展品。展览主体内容分为三个单元,主要讲述抗战爆发后中国高等院校开启大迁移,粤北坪石成为华南教育重镇、东莞籍“坪石先生”的革命经历和平生事迹以及近年来省、市挖掘保护“坪石先生”历史资源的实践和成果。

以四大亮点构建精品展览

“坪石先生”专题展的故事要从2019年开始。当时,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在乐昌坪石一带,发现了抗战时期中山大学等学校的办学旧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题部署“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连续三年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推进。

借此契机,东莞切实加强“坪石先生”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2020年,东莞市文广旅体局成立专门策展团队,启动“坪石先生”专题展览筹备工作,通过广泛走访联系,深入挖掘历史资料,征集到215件套实物和448份档案资料,为展览的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赏石文化展览(坪石先生展今日开幕)(2)

“经过将近3年的收集、梳理、研究、设计和打磨,本次展览呈现四大亮点。”司琪说。

首先是叙事清晰完整。首次把华南教育抗战史放在全中国抗日的大背景中进行系统梳理展示,生动展现了全国高校整体西迁的大形势下华南诸校“烽火逆行”的历史。其次是形式生动新颖。展览通过视、听、感等多种形式展现“坪石先生”的形象、作品、语录,多个维度刻画“先生风骨”。

其次是凸显莞邑文脉。展览坚持连接本土,集中展现参与华南教育抗战的18位东莞籍“坪石先生”和18位东莞籍“坪石学子”,讲述其坪石经历、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及与家乡东莞的联系。最后是配套活动丰富。本次展览在3个月的展期内,将结合博物馆之夜、博物馆进校园、城市艺术演出、莞韶文化合作交流等活动,推出11项活动。

赏石文化展览(坪石先生展今日开幕)(3)

当前,东莞迈入“双万”新起点,正在围绕“思想引领 文化供给”这一条主线,实现推动“双万”城市形象新提升、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两个目标”。“我们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为推进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展现东莞担当、贡献东莞力量。”武一婷说。

家属讲述“坪石先生”故事

启动仪式结束后,来自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的师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展柜,“展览很有趣,参加完开幕式我知道了东莞在挖掘、保护‘坪石先生’历史资源这方面也很努力。”初一学生许乐说。“本次展览是对我们是日常教学的一次很好的补充,展览结束后我们计划在学校平台广泛传播‘坪石先生’故事,并在日常班会中加入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这段烽火岁月,感受文人风骨。”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初一年级级长翟嗣国告诉记者。

赏石文化展览(坪石先生展今日开幕)(4)

在展览现场,除了组团而来的学生和教师,还有和本次展览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一群人。“我爸爸在坪石任教时认识了我妈妈,便有了我。我当时是在坪石出生的,你看,那张照片拍的时候我只有80多天大。”在展柜前,莞籍“坪石先生”吴鹏抟的女儿吴乐平指着照片说道,满眼尽是回忆。

吴鹏抟是吴壮达三弟,是著名的蚕桑专家,194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蚕桑系,1942年底被聘为国立中山大学教务处教务员,且积极投身革命,曾参加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随后专注于蚕桑技术研究、教学和生产管理工作,为我国蚕桑业的发展及高级蚕业人才的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赏石文化展览(坪石先生展今日开幕)(5)

除了吴鹏抟的学术贡献,吴乐平还对他的勤俭尤为印象深刻,“我们在广雅读书时,校长说我们家6个小孩,生活困难时可以申请免学费的,但爸爸不肯,他让我们去给人家干农活,8分钱一天,用来交学费。在国家困难时,我爸爸还主动提出减工资。当时我们年纪小并不能理解他,现在理解了,那是那个时代人的气节。”

200余件史料档案中,《琉球与中国》是第一部研究中国与琉球关系的专著,出自莞籍坪石先生吴壮达。展览当日,书籍捐赠者郑丰海讲起与这本书的渊源。前些年一次网上购书的经历,让他花了四百元收到这本从北京网友寄出的书,“品相不错,我爱不释手,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人看到它的价值!”

赏石文化展览(坪石先生展今日开幕)(6)

实际上,郑丰海对吴壮达有着高山仰止一般的崇敬,《琉球与中国》也不是郑丰海与吴家的唯一连结。20世纪70年代,郑丰海与吴壮达之子吴杰明相识共事,并结下深厚情谊。他称呼吴壮达为“吴伯伯”,忆起当年为数不多的几次照面,如今停留在郑丰海脑海的还是老先生倚在阳台藤椅上静静看书的模样。

著名地理学家吴壮达,原籍位于东莞莞城墩头街吾园。1944年8月,经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胡体乾推荐,赴坪石任中大法学院副教授,成为“坪石先生”。吴壮达毕生致力于我国地理教育事业和地理学研究工作,先后出版5本研究台湾地理的专著,填补了我国地理学研究领域的空缺。

赏石文化展览(坪石先生展今日开幕)(7)

吴壮达长女吴冰今年已经76岁了。忆起父亲往事,让吴冰难以忘怀的是父亲怀揣的乡土情结,“他是从东莞走出去的,总是向我们讲起他的小时候,讲起东莞的风土人情,对东莞饱含很深的情感。”

赏石文化展览(坪石先生展今日开幕)(8)

开幕式当天,韶关市韶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何昆亮也来到了现场。看完展览,他赞叹道:“有深度、有广度,材料收集很翔实,内容很丰富,极好地展现了教育抗战、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

赏石文化展览(坪石先生展今日开幕)(9)

采访动情处,何昆亮用白话给我们背起了一篇课文,他说那是当地很多90多岁的老人不约而同背给他听的,是老人们曾经在中大教授讲的课上学会的,到如今依然可以脱口而出——这正是珍贵的坪石县存留的“坪石先生”记忆。近几年,何昆亮接待了很多批前往坪石调研“坪石先生”历史的人,贡献了自己早年在档案馆整理的资料和百姓口述的历史,推动了“坪石先生”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

【撰文】马新杰 龚菊 章倩倩

【图片】龚名扬

【视频】黄伟兴 龚名扬

【作者】 马新杰 龚菊 章倩倩 龚名扬 黄伟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