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很多人大概已经吃到了粽子。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可见它在老百姓心目中所占的分量。近些年,国家为宣扬传统习俗,特意为端午节设定了节假日。

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最著名的同时影响最大的说法就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中国的大地上有着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这些国家之间为了领土和人口,经常发生战争。南方有个楚国,经常和邻居秦国发生冲突,在数次战争中还被秦国抢去了很多土地。楚国的一位叫屈原的大臣非常为国家忧心。

端午节的习俗由来以及背后的故事(给孩子讲讲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1)

于是,屈原不断地给楚国的君王出谋划策,希望楚国能打败可恶的秦国。但是屈原的建议让一些人感到不满,他们想出各种办法陷害屈原。楚王听信了谗言,对屈原失去了信任,不但让屈原降职,还将他赶出了都城。屈原不得不伤心地离开了,他相信楚王总有一天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到时候,楚王一定会重用自己。

屈原离开后不久,楚国又被秦国重击了一次,军队和领土都遭受巨大损失。楚王这个时候想起了屈原,于是召回了屈原,让他到齐国去搬救兵。其实,糊涂的楚王并没有打算重用屈原,在屈原完成任务以后,再次把他疏远了。

看到国家和百姓遭受的苦难,屈原郁郁寡欢,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希望能得到楚王的重用,帮助他治理好国家,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可是,屈原没有等到楚王召见的消息。楚国吃败仗的消息却接二连三地传来,最后楚王竟然死在了秦国。新上位的楚王不但没有召见屈原,反而把他流放到了更远的地方。

端午节的习俗由来以及背后的故事(给孩子讲讲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2)

转眼十八年过去了,国家一片混乱,到处是逃难的老百姓,国家变得越来越弱。有一天,屈原来到了汨罗江边,从逃难的百姓口中得知楚国将要灭亡的消息。屈原听完,一会儿放声大哭,一会儿仰天长叹。屈原想到自己热爱的国家就要灭亡了,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活下去的意义。屈原抱起一块大石头,一头扎进了滚滚奔腾的汨罗江里。周围的渔夫和百姓赶紧去搭救屈原,可是,滚滚的水流中,哪里还看得见屈原的影子呢?

江边的百姓用芦苇叶包上蒸熟的糯米饭团投入江中,祈求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要吃就吃投入的糯米团。老百姓还抬来一缸缸的雄黄酒倒入江水中,祈求毒虫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喝了雄黄酒,就乖乖地醉倒吧!人们拼命地找,用力地划船,可是几天几夜过去了,依然没有找到屈原。

屈原投江的这一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喝雄黄酒,还会举行龙舟比赛。

端午节的习俗由来以及背后的故事(给孩子讲讲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