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难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1)

作者|尹晓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禅宗六祖惠能写下的一段颇为深奥的阐理。他之所以能从一个杂役僧变成一代宗师,就是因为他领悟透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精髓所在,从而大彻大悟。

笔者不敢说有所领悟,只谈一下在投资股市中自己的粗浅感受。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出自《金刚经》,原文是“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最关键的是“住”和“心”二字。

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不能“住”,因为这些妄想分别阻碍了我们的心性,使我们的智慧德能显现不出来。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的心性如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藏着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人应该对世俗物质无执着,才可能深刻领悟。

用这句话来解释股市,会得到这样一种景象:你现在赚了钱,账户盈利丰厚,可只要你还在继续投资股票,你的钱也会亏损,只要你没有把钱从股市取出来并决定不再投资股市,你的资产永远只是个数字;你现在亏钱了,虽然当前可能运气较差而损失惨重,但只要你买的股票没有退市,你还可以继续持有,就有可能解套。

由此延展,笔者也分享一些自己的对投资股市的见解。

第一,不能固执己见,而应该让市场自己说出真相。市场总是对的,一旦我们产生了亏损,首先要做的不是去责备市场,怨天尤人,而是遵守市场的运行规则,顺势而为。

第二,不能太执着于某一技术面或者基本面。金叉不涨、死叉不跌的股票多如牛毛,业绩好而不涨的股票、业绩差而大涨的股票也是数不胜数,投资高手基本都是综合各项分析而得出“感觉”,而不是死抱着某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为自己留有后手准备。当我们费尽心思选出一只股票并买入后,如果走势与我们预先判断的并不一致,并有下跌的趋势,我们就要及时止损,认错出局。如果你买进股票A后,发现股票B潜力比A大得多,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换仓。总之,不要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

第四,找出适合自己的选股风格和操作风格。很多性子急的人做短线,涨了害怕,跌了更害怕,每天都很焦虑;很多性子慢的人做长线,涨了不愿意抛,跌了不舍得抛,结果一年到头都是在“坐电梯”和“等解套”之中度过。这或许就是散户亏损的最大原因!

笔者认为,性子急但反应慢的人适合做长线,性子慢但反应快的人适合做短线。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好的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能赚钱的就是好方法。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就是切换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同一件事,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再将这些结论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在应用的过程中,法无定法,豁达才能通达。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难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2)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难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