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保持肌肉含量,还能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改善记忆力,提高睡眠质量等等。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Debra Anderson博士,研究表明: 体力活动与认知能力下降的减少率有关,并且,同不经常运动的人相比,经常运动的人认知能力下降的相对风险要小很多。
运动带来的好处有很多,很多家长也常常督促孩子做各种运动,但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盲目运动,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讲究科学,否则健身就变成了伤身, 避开这些运动雷区,才能让运动更有效!
快来自查!这些错误行为你家孩子有吗?1.不热身立刻开始运动
2.吃完饭就开练,胃表示很受伤
3.运动后大量饮水
4.运动后不缓冲 停下就休息
5.运动后马上去洗澡
6.运动后盲目进食
7.平时一点儿不练 周末狂练
8.单次锻炼时间太长
9.只做有限的关节运动
科学运动,正确教导孩子少碰雷区,这篇文章一定要好好看看!
一、运动时间最好固定
人体都有适应能力,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制定自己的运动计划,如一周运动几次,每次锻炼固定在什么时间,这样有助于身体内脏器官形成条件反射。
❎ 特别要注意的是饭后一小时和睡前一小时不能运动锻炼,否则会影响消化和睡眠。
二、运动前先热身
运动前的热身是防止运动时受伤的关键。
热身不仅能防止肌肉拉伤,而且能够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运动时的动作幅度,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三、运动时间不要太长
很多人认为运动时间越长训练量就越大,锻炼效果越好,其实这是错误的。让孩子去体育馆一泡就是一天,效果不好不说,还很大程度的增加了伤病的可能性。
儿童和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青少年应当每周参加至少3次有助于强健骨骼和肌肉的运动。
还要避免平时不锻炼,周末却疯狂锻炼。
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体能耐力都会比较差,盲目进行锻炼容易拉伤肌肉,甚至引发肌溶解,这样的方法是得不偿失的。
四、运动后科学饮水
运动后身体还处在兴奋期,心跳速度也没有马上恢复平缓,因而不能一次喝足,要分次饮用。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
尽量不要喝过冷的水,因为运动后体温会升高,突然喝冷水会造成对肠胃的刺激,引起肠胃痉挛。
✅ 最好喝白开水或者1%的淡盐水,及时补充体内由于大量出汗而丢失的钠。
五、运动后做些拉伸
在剧烈运动时,下肢大量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可以达到安静时的25倍以上。
运动后,身体机能还处于活跃状态,如果立即蹲坐休息,很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昏倒的情况。
✅ 运动后最好让孩子做一些拉伸、放松的运动。
六、运动后正确饮食
运动过后很容易会产生饥饿感,此时注意千万别让孩子马上吃东西,至少要等运动完一个小时以后才吃东西,才不会让在身体快速流动的血液冲到肠胃道中,阻碍吸收或造成不适症状。
等运动过后1小时以上,仍觉得肚子饿,再少量食用些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可恢复维持体力的肝醣,蛋白质者则能修补因运动受到破坏的肌肉组织。
✅ 运动以后一小时内可以适量地饮用一些白开水,补充流失的水分,也能减少饥饿感。
七、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澡
运动后体温升高,毛细血管扩张,皮肤通过大量排汗带走热量。如果运动后马上洗澡,尤其是在水比较凉的情况下,会令汗腺排汗“戛然而止”,热量散发不出来,不利于身体恢复,甚至会导致肌肉痉挛,降低免疫机能,引发感冒、伤风和气管炎等疾病。
✅ 剧烈运动后应先擦干汗液,不要吹电风扇或进入很冷的空调房,等不再出汗时再洗澡哦!
夏天的较量正式拉开序幕,大家也都纷纷“卷”起来了,动起来是好事儿,但是一定要遵循科学运动规律,避免运动损伤,规避运动雷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