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这么多年的 Windows 10,是否还觉得「此电脑」这个名字怪怪的?那你是否知道,在 Windows XP 那个年代,此电脑 还叫做 「我的电脑」。
不是 朕的电脑、公司的电脑、xxx 的 iPhone 这种命名,而是真真正正的「我的电脑」,可为什么我的电脑不再是我的电脑?
Windows XP 及之前的时代,英文叫 My Computer ,翻译过来「我的电脑」。而到了 Windows Vista / 7上面,去掉了 My 改名为了 Computer ,中文翻译 「计算机」。到 Windows 8 时,Computer 又改成了 This PC,中文为 「这台电脑」。
再到现在的Windows 10和Windows 11时,This PC 保持不变,但中文改成了「此电脑」。
作为全村唯一熟练掌握 Window 、Linux 、Mac OS 等单词拼写的高技能人才,经常遇到妹子电脑问题求助的情况,而很多时候都会在「我的电脑」 「计算机」 「此电脑」上血压飙升。
为什么就不能保持原来的名字?为什么就算没改名翻译也在变?其实改名和改翻译都不无道理。因为在 XP 及之前的时代,「我的电脑」也确实是我的电脑,在电脑前面加上一个「我的」,瞬间将人们和冷冰冰(也可能是烫手)的机器之间的距离拉近,强调了一种归属感,这台电脑属于我。
而那时候「我的」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Windows Vista / 7 的权限机制更加完善,强化了「用户」这个概念,而电脑将不再是我的,我只是一个用户。
一台电脑上可能有多个用户,「我的电脑」是我的,那到底是谁的?
而 Windows 8 时代开始,Windows 设备越来越多,远程、云端也成为了常用功能。
当同时登录了多台电脑时候,资源管理器会同时显示这些电脑,如果还叫 Computer / 计算机,是不是无法区分是本地还是远程或者云端?
加了一个 This ,便会更加准确,这和 Linux 的 localhost 如出一辙。名字太长?那就换成大家已经熟知的 PC 缩写(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
This PC ,这下没有歧义了。
除了本身名字外,翻译也变来变去?同为 Computer 为什么一会翻译为 电脑,一会是 计算机,最后又回到了 电脑?Windows 10 的时候,This 也从 「这台」变成了 「此」。翻译,当然也有其标准,不然一个词可以有数不清的译法。
比较熟知的标准之一,就是 信达雅。
「信」指翻译准确,不增加删减原意;「达」指通顺明白,不必拘泥形式;「雅」则指用词得体,简明优雅。当然标准远不止这一个,如果真是真理,那么《天演论》本身就不叫《天演论》了。
「此电脑」看来的确是优秀的翻译,不然应该叫「斯机」吗?
专业地讲,软件翻译的过程叫 本地化 (Localization),一个好的系统、软件公司,永远在优化它们的翻译用词,但却避不开坑。
就比如微软踩过的坑:滚回以前的版本。
虽然很生动形象,但怎么看都感觉有一种:「爱用用,不爱用滚」的意思,后来呢又改回了「回滚」。
而与苹果比起来,微软的本地化工作算是做的非常好了(打钱)。针对没用过 Mac 用户的无奖竞猜:根据你的第一感觉,「访达」应该是什么功能的名字?
A 地图导航
B 联系人
C 类似于Windows 的 开始
D 类似我的电脑
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答案,不管对错,单凭感觉。
除了 Finder → 访达,还有 Dock → 程序坞、Spotlight → 聚焦搜索 都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有手机的 iOS,我知道这些软件是啥完全是因为天天看到。
就比如 FaceTime,Face 我认识,Time 我也认识,但连起来该怎么翻译??
所以负责本地化工作的苹果员工只能在FaceTime后加上「通话」 两个字就算完成了。这不是员工划水,要怪只怪苹果从一开始就只想用英语命名,虽然大家也可以很快记住这些功能的名字,但要到现实中的对话就会非常奇怪。
特别是再遇上方言:隔哈会儿(geiha her)把照片 Air Drop(a2 zhua pu)给我哈。
所以本地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首先是很多国家都有相关的政策规定,你想要进来,就必须有当地语言。其次这上面直接反映了对消费者的态度,而同样会得到消费者的实际反馈。
两个差不多的「产品」,一个有中文一个没中文怎么选?
然而本地化是一项并不简单的工作。前面吐槽苹果,不是说苹果不重视国内用户,只能说是其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部分本地化困难。
而比如 Air Drop 译为 隔空投送,就非常的形象贴切。
同样,微软、谷歌也存在一些无法准确翻译的地方,语言上的差距可以说是一道鸿沟,永远没有填满的一天。而他们也一直在尽力优化,也有专门的术语门户网站,为了一步步变得更好。这下知道微软为什么要跟「我的电脑」过不去了吧,不知道再过几年 「此电脑」又会变成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