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万历年间在山西太原某地有一个读书人姓孟,一生以考取功名为目标,但是在他十八岁通过童试后就再也没有能更进一步了。他的朋友都称其为孟达,他写得一手好字,虽然没有通过乡试,但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平常以给人教书和写字为生,虽赚不了太多的钱,但是维持生计是没有问题的。

明朝古城的秘密(明代地方奇闻之庙中奇遇记)(1)

这个孟达有一次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透露过他年轻时遇到的一件怪事,似乎也暗示了他的功名之路不那么顺利。那是万历三十二年的夏天,当时孟达曾经在本地的一座神庙中借宿学习,这座庙本来宽敞阔大,租住在这里的人很多。孟达生性格孤高,从不和这些人打交道,别人主动找他聊天,他也爱理不理。

某一天,孟达说自己半夜睡不着,因此起床在月下散步。不知从哪来了一个客人和他叙谈问候,当时他正在寂寞,于是邀对方一起去自己居住的室内谈话,这样会比较好些。他们两人谈了很多,在聊到涉及因果的事情时,孟达说:“圣贤的行善,都是无所为而为的;有所为而为,那事情虽然合乎天理,而内心已经纯然是人欲了。所以佛家种福田的说法,君子是不讲的。”

听到孟达这么说客人表示不同意,他说:“你的话,纯粹是儒家的论调。用来约束自己则可以,用来约束别人则不可以;用来约束君子还可以,用来约束天下的人则断然不可以。圣人树立教化,只是想使人行善而已。假如用刑罚,奖赏使他遵循天理,而又责备他羡慕奖赏﹑害怕刑罚是人欲,那就等于认为不激发鼓励刑罚、奖赏是不善,激发鼓励刑罚,奖赏也是不善,人们将无所措手足,不知该怎么办了。况且羡慕奖赏,躲避刑罚既然叫它人欲,而又用刑罚和奖赏来激发鼓励,人们将会说圣人实际上是用人欲来诱导民众了,有这样的道理吗?

明朝古城的秘密(明代地方奇闻之庙中奇遇记)(2)

真是因为普天下有智慧的人少而平凡的人多,所以圣人的刑罚、奖赏是为中等以下的人设立教化,佛家的因果,也是为中等以下的人演说佛法。儒家,佛家的宗旨虽然不同,但是它们教人行善的意思是同出一辙的。你拿着董子谋利计功的说法,用来驳斥佛家的因果,将要连圣人的刑罚、奖赏也驳斥掉吗?

你只看见僧徒引诱人布施叫作行善,说可以得福;看见愚民吃素烧香叫作行善,说可以得福。不这样做的叫作不行善,说一定会获罪。于是说佛家因果,正是用来迷惑众人的。而不知道佛家所谓善恶,同儒家没有不同;所谓善恶的报应,也同儒家没有两样。"

孟达听了这个客人说的,虽然觉得很有道理,却并不以为然,他刚想要再申诉自己的观点,突然听到窗外鸡叫的声音,原来天快亮了。此时在室内的客人起身要走,孟达竭力挽留拉着他不让他走。过了一会他忽然挺立不动,孟达仔细一看原来是庙中的一个泥塑判官。

明朝古城的秘密(明代地方奇闻之庙中奇遇记)(3)

至此之后孟达才知道自己的才疏学浅,难怪屡次参加科举不第,他的朋友听了之后也啧啧称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