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类所面临的将是能源和生态灾难、人口灾难、智能科技灾难、人文灾难。

人类社会发展史概述

自14000年前冰河时期结束,在新月沃土上的约旦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了农业文明以来,人类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发展。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1)

新月沃土产生了人类农业文明

然而,自此之后,每当社会发生巨大转型的当口,人类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

十四世纪农业文明所遭受的重大灾难

公元14世纪,欧洲农业文明遭受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土地资源趋于匮乏,贵族封邑地租上涨导致粮食及各类商品价格飞涨,穷人食不果腹。于是,就出现了大饥荒

大饥荒,使得十分之一的欧洲人死亡。接着,就是大瘟疫,鼠疫造成超过三分之一的欧洲人死亡,不管是大饥荒中幸存的穷人,还是刚才还捂嘴偷着乐的贵族。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2)

公元14世纪人类农业文明陷入空前的灾难

14世纪的人类灾难,产生了两个重要成果,一是科学技术的革命和工业文明萌芽的产生,二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工业文明和人文主义

牛顿力学和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手工劳动,机器大工业使社会发展的速度骤然加快。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3)

图片 工业文明——牛顿力学和蒸汽机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手工劳动

与此同时,人类摆脱了难以逾越的族群壁垒,产生了新型的价值体系,即人文主义。“人生而平等”的旗帜高高举起,奴隶、妇女和“劣等种族”渐次获得解放,普世价值、人道主义成为工业文明产生以来一种符合“人性”的意识形态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4)

图片 人文主义——人类摆脱了难以逾越的族群壁垒,产生了新型的价值体系,即人文主义

纵览社会发展轨迹

单以公元前1000年开始,经公元元年到中世纪,再到以信息科技展现出的后工业文明发端的公元200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发展的轨迹。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5)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2000年的人类人均获取能量水平

根据这个趋势,到本世纪末,即2100年,社会发展指数将超过5000。

如果说,在冰河时期末期到公元2000年的14000年里,社会发展指数上升到900点,那么,在2000年到2050年之间,社会发展速度将是过去14000年的发展速度的两倍;而从2050年到本世纪末,发展速度还要翻番。

那么5000点的社会发展指数所蕴含的意义是什么呢?

结论是,人类将遭遇到工业文明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灾难‍

能源和生态灾难

5000点的社会发展指数,首先表明的是能源和生态的巨大灾难。

能源危机

5000点的社会发展指数,意味着,每天的人均能量消耗将会达到1300000千卡。然而,这个世界并没有足够的石油、煤炭、天然气、阳光和铀来满足人均能量消耗达1300000千卡的几十亿人口。

为了说明每天人均1300000千卡能量消耗这个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来进行说明和比较。

——公元前1000年,人均每天获取的能量为20000千卡

——公元1700年,西方核心地区人均每天摄取30000-35000千卡的热量

——现在,现代西方最发达的地区,人均每天获取的能量为228000千卡,包括食物、家庭、商业、工业、农业和交通。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想象的仅仅是汽车、高速铁路和航空器就要消耗了大量能量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6)

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严重的能源枯竭的灾难

生态灾难

全球变暖或许最能够说明社会发展的悖论。在过去的65万年里,二氧化碳的浓度一直在提高。

——首先,从冰河时期的180ppm上升到温暖的间冰河时期的290ppm

——到了1958年,二氧化碳的浓度突破了300ppm——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达到了387ppm

如果目前的趋势没有得到遏制,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550ppm。保守的估计,到2100年,北极的冰盖将全面融化。届时,海平面将上升15米,淹没地球上千万平方公里最好的农田以及最富裕的城市。地球在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迅速缩小。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7)

21世纪,人类将面临严重的生态灾难

我们知道,阳光、空气和水,这是人类能够生存所端赖的最基本的资源。如今,水资源已经严重匮乏,空气也严重劣化,我们可以想象,接着阳光也因为稀缺而将成为十分昂贵的商品。

130万千卡的能源消耗是以个人为单位来计量的。而要从总量上进行控制,也许首先想到的办法是在人口这个变量上做文章。

人口灾难

人类人口的数量自工业文明发端以来,呈现爆炸性增长。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8)

人类人口数量增长数据

人类人口平均寿命也迅速增长。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9)

人类平均寿命变化趋势

现在,对于人类来说,最大的问题还在于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在中国,2014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10)

对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及其变化的预测

简单地说,就是由很少的劳动年龄人口供养很多的非劳动年龄人口,而且这种情况有恶化的趋势。

持续消耗着水资源和其它各种资源,呼吸着空气制造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消耗着阳光等日益稀缺的资源,同时,不产生价值的“多余人口”越来越多。

在能源和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形下,人类必然会选择智能科技的手段,制造新的生产工具来取代人类劳动,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清除”“多余人口”。

清除的对象,首先就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底层社会族群。

问题是,智能科技能够在取代人类劳动的过程中,是积极的因素吗?

智能科技灾难

“纳米技术、计算机以及机器人战争会把人类消灭干净。”——美国学者伊恩.莫里斯如是说。

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将取代人类劳动的时点称为“奇点”。

库兹韦尔认为,如果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继续的话,到2030年左右,计算机就能够运行可以复制10000万兆电子信号的程序,即人类大脑220亿个神经细胞每秒发出的信号数量。它们能够存储一般大脑所能存储的10兆记忆。

到那个时候,扫描技术将能够精确描绘出人脑中的每一个神经细胞,这意味着我们将人类思想上传到机器中。库兹韦尔认为,到2045年左右,计算机就能够解析世界上的所有思想,从而有效地将碳基生物和硅基生物融合成一个单一的全球意识

这就是奇点!智能机器人将超越于生物之上,进化成一个比人类更为先进的物种。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11)

智能科技会把人类消灭干净

这个时候,智能机器人所要取代的不仅仅是所谓“低智商人群”,它要取代的是整个人类

其实,能够复制生物大脑运转的计算机发展得越来越快。2007年4月,IBM的研究者将蓝色基因/L超级计算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平行皮层模拟器,这个模拟器能够运行一个模拟老鼠大脑功能的程序,这个程序只有老鼠大脑的一半那么复杂,运行速度也只有老鼠的十分之一。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12)

IBM于2007年研发的蓝色基因/L超级计算机

可以想象,遗传学、机器人技术、纳米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智能科技在人类各个族群为了争夺自己的生存空间从而绞杀自己同类的过程中,最后使整个人类面临整体灭亡的恐怖局面。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13)

生物纳米技术在消灭人类的智能科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文灾难

“失去人性,我们将过的不太好;而失去兽性,我们就根本生存不下去。”——科幻小说《三体》重要角色维德的名言。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三体》(与《北京折叠》同样获得了雨果奖)描写了人类在遭受智能外太空生物攻击时兽性的复归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14)

《三体》揭示了人类在遇到巨大灾难时,人文主义价值观的颠覆

当地球共同体面对人类行将灭亡时做出少量地球居民逃亡的安排时,在选择谁可以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进行逃亡的过程中,遭致中世纪结束后人文主义精神的重大挑战。无论选择富人或科技文化精英还是其他少数族群逃亡,都彻底颠覆了“人生而平等”的普世价值观。

有许多重要情节,都表现了文艺复兴产生的人文主义对于摆脱灾难行动的不适应性。

当地球共同体决定由抽签决定逃亡人员,抽到死亡签的多数人就运用民主否决了这个结果,特别联大不得不作出“逃亡主义为非法”的决议。

歌者用二向箔最终毁灭太阳系的时候,当载着个别科学家的光速飞船飞离太阳系逃亡,广大地球居民强烈要求把这个载着人类文明希望的光速飞船击落,——要死,大家一起死!

事实上,《三体》这部作品表明,一些精英试图在人类灭亡时“传承人类文明”的情怀是极为可笑的。程心乘坐曲率光速飞船在太空中遨游,时间轴变化异常迅速,刹那间已经过去了数千万个地球年,整个宇宙星移斗转,她始终在茫茫黑暗中孤零零地飞翔着,没有终点,没有希望。人类的灵魂无处安放。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15)

当逃亡的光速飞船在黑暗的宇宙中度过漫长的数千万年而找不到目标和希望,人类文明已经毫无意义

我们的伦理,我们的审美,我们一切光辉灿烂的人类文化,包括神圣的“人生而平等”普世价值体系,仅仅只能与文艺复兴之后的工业文明相适应。

当人类的生存面临极大挑战的时候,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是不堪一击的。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必然战胜普世价值观,兽性必然战胜人性,兽道主义必然战胜人道主义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16)

当面临巨大灾难的时候,人类只会选择弱肉强食,兽道主义

其实不用等到世界末日,就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兽性就已经开始复归,人文主义开始衰退;精英主义回潮,平民主义开始遭到诟病。

“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这是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为争夺生存空间,劳动年龄人口针对老年人排斥心理的表现。

“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有原罪”。——这是智能科技发端时,精英人群祭起的消灭“多余人口”生存权利的大旗。

中东难民恶魔般的形象一再被流传,表明“确实”存在“优等民族”和“劣等种族”。

是的,都在争夺非常有限的生存空间了,还讲什么人道主义,讲什么普世价值?

其实,当整个人类面临灾难的时候,人类各个族群的相互绞杀,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不要侥幸于谁死去谁能活下来,人类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是我们共同的危机,共同的灾难,没有任何一部分人可以独生

人类处在哪个维度空间(相比起北京折叠所展现的)(17)

最后,引用我的另一篇文章《新生,来自劫难而非脉脉温情的牧歌》中的一段话结束本文:

“历史从来就不会在脉脉温情的牧歌中进展,反倒经常得踏着千万具尸体前行。李泽厚的观点,一点都不错。”易中天的这段表述也一点都不错!

(作者:郭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