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只有在成年后,才 是每个成年人都该有的自醒和自觉(1)

文|珍妮

这个时代,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对于每一个成年人来说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越是负责任的成年人,越不敢随便生孩子,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自己能养育好孩子,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人生,所以为孩子考虑而谨慎选择生不生孩子,是一个成年人都该有的自醒和自觉。

而那些因为意外怀孕就生下孩子的,也许自己还处在懵懂之中,生活还处于无着落的状态,就随意的把孩子生下来,可想而知能带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

还有那些为传宗接代、为养儿防老而不断生孩子的夫妻,无疑就是最自私最不负责任的父母,他们生孩子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自己,至于自己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人生,他们根本不会考虑或者忽略不计。

不可否认的是,家庭和父母对一个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越是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的人,越是担心自己承担不起一个新生命的重托。

每一个人只有在成年后,才 是每个成年人都该有的自醒和自觉(2)

一个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无一不刻着原生家庭的烙印,以至于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那些在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有可能一生都活在原生家庭的阴影里无力自拔,更难以幸福。

一个温暖的家庭合格的父母,才能带给孩子足够多的爱,这样的孩子成年后是不缺爱的。

不缺爱的孩子才能带给别人爱,因为他体会过被爱的感觉,才会将这种爱的感觉传递给别人。

而那些懵懂无知就做了父母的人、为了自己的目的生孩子的父母,能给予孩子多少爱。

那些在原生家庭里从小就缺爱的孩子,也许他们一生都在寻找童年时缺失的爱,很多时候都会饥不择食失去辨识的能力,别人施舍一点好,就会不顾一切的扑上去,以为找到了真爱。

民国时期的女作家萧红,9岁时就失去了母亲,在父亲打骂后,祖父经常对她说,“快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她就是在父亲的无情打骂疏远中度过了童年。20岁时她逃离家庭,怀着永久的憧憬去寻找她心中幻想的温暖和爱。

但是命运并没有眷顾于她,她并没有找到她心中的温暖和爱,却被男人一次次的伤害和抛弃。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长大是长大了却没有好”。

每一个人只有在成年后,才 是每个成年人都该有的自醒和自觉(3)

从小缺爱的人内心是缺失的,他们没有体会到被爱的满足感,成年后对爱的需求就像一个无底洞。

伊能静在一次做节目时说,她的第一段婚姻跟庾澄庆相爱二十多年,对方对她很好。但她来自一个破碎的家庭,遇到庾澄庆就像抓到了一个救命浮木,急切地需要对方的包容和疗愈。现在她才懂,他又不是医生,他是要找一个共度一生的妻子,而不是为了给谁治病。

可见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像人们说的那样,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

所以生不生孩子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许关系到孩子的一生的幸福,是每一个成年人都必须慎之又慎的事。

孩子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有个什么样的父母,但父母可以决定生不生孩子,自己有没有资格做父母。

如果每一个成年人在生孩子之前都能考虑清楚自己做好准备没有,自己该怎样尽力做一个合格的父母,那这个社会会少很多不幸福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