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吊唁说些什么 上门吊丧一定要(1)

“戴孝”是民间说法,官方及主流意识形态规范的丧礼名称叫“丧服”。中国传统历史几千年,从夏商周秦汉到唐宋元明清,一直都叫丧服。礼仪典籍文本《礼记》、《仪礼---丧服》,以及司马光的《书仪》、朱熹的《家礼》等,包括各朝代具体实施的礼仪典章制度,都叫“丧服”,从来没有“戴孝”的概念。

“戴孝”代替“丧服”作为丧事操作的标识和标志,明显是被民间误读和误传了。现实生活中,所谓“戴孝”,就是丧事参加人穿戴、佩戴或缀戴的特殊标识,如孝袍、孝帽、孝鞋、孝带、袖章、纪念章、纸花等,基本意思就是“丧服”。

那么,作为吊丧人,上门吊丧,一定要“戴孝”吗?我们结合礼仪典籍文本的规定,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按现实生活的一般丧事习俗,吊丧人作为丧事参与人,是应该“戴孝”的

按《仪礼—丧服》和《朱子家礼---丧礼》的设定,吊丧人仅限于僚属僚友(同事同仁)、领主领属(上级下级)和亲朋亲友。亲戚亲属,包括主家各辈配偶娘家人、主家各辈已嫁女及其婆家家人等,都是丧事当事人,不是吊丧人。

注意:在古法丧礼中,吊丧人是没有“丧服”的。

现实生活中,一般习俗认为,除了主家人员以外,所有参与丧事的人,都是吊丧人。包括已嫁之姑母、姊妹、女儿,岳父等妻子娘家人、舅舅等母亲娘家人、舅爷爷等奶奶娘家人、亲家等儿媳妇娘家人,等等,都是吊丧人。

“戴孝”也罢,“丧服”也罢,基本意思都是参与丧事活动的标识,你“戴”了,你“服”了,说明你进入到了丧事活动中。所以,一般意义上讲,作为吊丧人,上门吊丧,是应该丧服“戴孝”的。

上门吊唁说些什么 上门吊丧一定要(2)

2、既然“戴孝”是参与丧事活动的标识和标志,所以,如果没有“戴孝”,是不能从事丧事礼仪活动的

在丧事主家,所有参与丧事活动的人,都应该“戴孝”,这是一个基本共识。生活中,有“长不服幼丧”“老不服少丧”的说法,就是说,长辈的不给晚辈戴孝,年长的不给年幼的戴孝,明显错了。戴孝的“孝”,不是孝敬孝顺,而是丧事标识。这里的“孝”,是白色的丧布的意思。

“戴孝”是参与丧事活动的标识和标志,如果没有戴孝,是不能进行丧事礼仪活动的。就是说,在丧事主家,必须首先戴孝,然后才能去行礼。礼就是这么个理。

所以,对于主家来说,接待吊丧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孝。但对于吊丧人来说,到丧事主家的第一件事是上账,已经发孝的,第二件事就是磕头行礼;吊丧人没有戴孝的,不能行礼;想行礼的,应该主动向主家要“孝”。

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吊丧人离开主家走了,主家人员追多远去发孝,就是笑话了。人已经脱离了丧事活动,就不需要戴孝了。

归结一下:上门吊丧,是应该“戴孝”的,如果没有戴孝,是不能从事礼仪活动的,如磕头行礼。你一定要不戴孝又一定要磕头行礼的,随你。礼仪表达的是相互尊重,没有强制性,都是自觉自行的。

上门吊唁说些什么 上门吊丧一定要(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