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米老鼠跟高飞等卡通动画角色戴手套时,是否困惑过,为什么他们要戴手套呢?Vox频道特别针对这点采访了纽约大学动画历史学家约翰·凯恩梅克教授,并且得到了一些有可能的答案

《极限高飞》是经典电影《终极傻瓜》的续集,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动画电影之一。

这部电影中有一个片段:

马克思的铁哥们鲍比—就是那个爱吃奶酪的家伙,他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总是这样戴着手套?”

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1)

这是个好问题,鲍比,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对纽约大学动画历史学家约翰·凯恩梅克教授进行了采访。

“为什么动画人物都戴手套?是不是很多人都问过这样的问题?”

对此,约翰表示,“虽然很少有人这样问,但要是有人问,我能给出很多回答。”

最基本的说法是,手套有助节约动画制作的时间。

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2)

在动画电影刚起步时,一切都依靠手工一遍一遍地绘制,并且通过某些特定技巧使过程更高效,在此过程中完成动画风格的塑造。

比如,菲力猫本有一个非常方正的相貌,但随着它越来越受欢迎,动画师比尔·诺兰决定移除它的长鼻子,使它的整体更为圆润。这种被他们称为胶管和圆圈的动画设计,将人物的胳膊画得像意大利面条,也被应用到了米老鼠的身上。

胶管和圆圈的动画设计美学使动画师可以快速成像,不用花太多时间勾画人物身体拟真细节,比如说手肘和膝盖。因为画一个圆形要比画一个角快得多。于是顺理成章地,所有手指和指关节都这样画了。

在模糊的黑白电影时代,画出手也给动画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在黑白电影中,黑色的身体和手难以区分。

以米老鼠为例,在1927年《疯狂的飞机》中,他有像菲利猫一样黑色的手和脚。

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3)

在1928年的《汽船威利》中他穿上了鞋子。

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4)

而1929年的《奥普里之屋》中他戴上了手套。胶管动画风格在这里充分发挥作用。每个人物都造型夸张、圆润以及简单。

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5)

和米老鼠时代许多戴着手套的卡通人物一样,米老鼠是一个非人类,却做着人类做的事情。

在1968年的传记《迪斯尼版本》中,华特·迪斯尼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不希望他有老鼠手,因为他应该更加人性化,所以我们给他戴上了手套。”

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6)

因此,除了节省时间和提供色彩对比外,手套将非人类角色生活化,重点刻画突出他们的体态动作。

凡伯伦制片厂的1935个茶壶是这样,电影摄像机里的人物同样也是这样。

当匹诺曹是一个木偶时,他戴着手套。

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7)

但是当他成为一个男孩时,手套就消失了,就不需要它们了。

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8)

不过,卡通人物的白手套背后,还有另一个不那么实际的影响。

《奥普里之屋》是一部关于米奇上演了一出大型歌舞表演的电影,这部电影和之前的许多动画电影一样,都与当时的杂耍表演和歌唱表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事实上,早期的动画师经常在歌剧舞台上进行表演。尼古拉斯·萨蒙德在《工业的诞生》中写道:“早期的动画人物,像菲力猫、宾堡及米老鼠,他们不仅像表演艺人,他们就是表演艺人。”

卡通和舞台角色都被描绘成顽皮叛逆却又本性善良的样子,他们穿着宽松的衣服,脸上涂上色彩,并且还戴着白色的手套。

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9)

20世纪30年代,歌舞杂耍表演艺人逐渐衰退,在新一代观众眼中,白手套与歌舞杂耍表演再无任何联系。相反,这反倒成为了人们期待的卡通风格的一部分。

1935年上映的《乐队音乐会》电影里有个角色克拉贝尔牛,其中有个情节是它在吹奏长笛时,手套卡在了长笛里。假如没有手套,这个情节将多难表达啊。

60年后,高飞在进入游泳池前摘下了他的手套,老实说,很吓人。现在真正困扰我的是,为什么达菲鸭和许多其他动画鸟类不戴手套了,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这点了。

或许正像动画片中兔八哥对别人的回答:

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为什么米老鼠和高飞都要戴白手套)(10)

“现在咱俩别斤斤计较了,为什么你要戴手套呢?”

“因为我一直戴着啊,这就是我。你脖子上又为什么要戴那玩意儿呢? ”

兔八哥的说法,或许算得上最风趣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