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金刚经中最经典的38句(金刚经只讲3个字)(1)

南怀瑾金刚经中最经典的38句(金刚经只讲3个字)(2)

《金刚经》上“善护念”三个字,鸠摩罗什不晓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译的。研究鸠摩罗什的传记,就知道他是一个到达悟道、成道的大菩萨境界的人,他当时翻译的“善护念”这三个字,很了不起。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金刚经》要点在哪里?就是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

金刚经就是平凡里头的真实,平凡里头的超脱。

南怀瑾金刚经中最经典的38句(金刚经只讲3个字)(3)

善护念,才有定力

真正的修养,不管在家出家,只有三个字,“善护念”。

《金刚经》在说大般若的修持,这个般若不是纯粹的般若,他讲的是般若的体,就是道体,及见道之体的修行方法。开始先告诉我们,如何是修戒的般若,就是“善护念”这个要点,由开始发心修行到最后的成佛,就是靠善护念。接着下来,就说善护什么念?无住,过去了就过去了。无住就是定,善护念就是戒,金刚经的般若本身就是慧,这是拿戒定慧的道理,来说明金刚经的本身,般若法门就是如此。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善护此念就是持戒。《金刚经》又说“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这句话更严重。怎么样叫忍?这个忍在佛法修持里是一个大境界。前面佛自己说,过去修忍辱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没有动过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没有觉得痛苦。这是什么境界?这是定,这是无生法忍,这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

佛开头就说善护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无著无相。由于善护,无著,无相,就可以知道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开始就告诉我们修持的方法,是善护念,无住,由此而得成于忍。由凡夫到成道之路,圣人与凡夫同一个修持的方法,善护念,要善于护念。怎么护念?应无所住,不生法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内心平静的这一念。

学佛就是证道,释迦牟尼佛及一切佛所证的,那个最高的境界叫涅槃。涅槃不是死亡,涅槃是圆满,不生也不死,不来也不去,永远是清净。纵然在动乱中,也在清净,如如不动。所以得道境界就叫做涅槃。

没有一个方法可使一切众生皆入涅槃中,因为自性自度,佛也不能度你。神仙与佛,不过是自度的过来人,一切明师只是把整个经过的经验告诉你。人毕竟要自度,一切众生皆要自度,所以涅槃无法。晓得涅槃无法,那叫我怎么修行呢?善护念。不要忘记了,真正善护念,不住于相,就到达涅槃,此外别无他法。

南怀瑾金刚经中最经典的38句(金刚经只讲3个字)(4)

善护念,才得清净

经云:“一念初起,无有初相,是真护念。”

《金刚经》只有一句话,你懂了就悟道——“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一切修行法门只有两个字“护念”而已。起心动念要处处看清楚,能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八万四千法门就是这句话“善护念。”护念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护念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才是善护念。

所以,经上说“一念初起,无有初相”,念头一起就像水上的泡沫一样,随起随空。“是真护念”,这样就解了真护念,也是真无心。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禅,修行方面有四句话,大家一般不注意,“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外息诸缘,放下外面的一切,随时如此;内心无喘,为什么用这个喘字?喘气,我们普通认为是呼吸,内心静止了,呼吸也住了,心气一住了,念也住在息的境界上,一切杂念妄想都住了,就是内心无喘。这个就是金刚经的善护念。

心如墙壁,不是得了心脏病狭心症,是内外隔绝了,外面环境再吵、再乱,没有关系,自己内心依然清净,所以心如墙壁就隔离了。心出家了那才是真出家。永远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动坏念头,乃至不动念,意念如如不动。

《金刚经》的精华,就在“善护念”三个字。

南怀瑾金刚经中最经典的38句(金刚经只讲3个字)(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