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好听的吃鸡名字(柴灶下面有宝名字超霸气)(1)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哦,大风从坡上刮过……”一首嘹亮的歌响起,带我回到了魂牵梦绕的老家。那里,有冬暖夏凉的窑洞,有热乎乎的土炕,还有烟熏火燎的灶台。记得小时候,那时烧柴火,先烧着一根细木头,然后点着玉米皮,接着扔进去玉米棒,最后扔进粗的木头,并用扇子或扫帚煽风,每次都被烟熏的灰头土脑、眼泪汪汪。嘴馋的时候,拿上弹弓打麻雀,在麻雀身上糊上泥巴,扔到灶台上烤,闻到阵阵肉香后,一拨泥,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灶台上还可以烤红薯、烤酥梨、烤蛇肉、烤蘑菇、烤麦子,真是美不胜收。

三字好听的吃鸡名字(柴灶下面有宝名字超霸气)(2)

突然有一天,来了个老中医,一缕山羊胡撅撅着,说是要挖宝,把灶台拆了,将灶台正下方的土块挖了不少,说是流传千年的宝贝,能止血,把我弄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上大学后遇上了个名医,说起话来幽默风趣,一次他讲到出门诊时遇见个暴发户,带着墨镜,头发抹着熏人的发胶,脖子上戴着指头粗的黄金项链,一伸手,十个指头戴满了大个的黄金戒指,手里拿着大哥大,哇啦哇啦不知道在说啥,四个字形容,牛气冲天!暴发户说他老便血,要这个名医开最好最贵的中药,钱不是问题,说着把一把钱扔到桌上。名医诊后,给他开了黄土汤加减。

暴发户出去后不久,又回到了诊室,指着一味药怒道,“怎么还开什么“土”,土能吃吗?不行,重开!”名医看后,把灶心土一划,写了一味药“伏龙肝”,跟暴发户说道,“这是地上伏龙的肝,可遇不可求”,暴发户心满意足地走了,后来暴发户的病药到病除。至此,我终于明白了小时候灶下的千年宝贝,原来就是灶心土,而灶心土还有个超级霸气的名字——伏龙肝。可惜,随着煤气灶的普及,真正的伏龙肝已经很少了。

三字好听的吃鸡名字(柴灶下面有宝名字超霸气)(3)

伏龙肝是经柴火烧烤多年的灶底土块。 南朝“山中宰相”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说:“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呼为伏龙肝”。“伏龙”为灶神之名,又称灶王爷,是民间信奉的五祀之一。有个过年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就是腊月二十三要用糖瓜孝敬灶王爷,二十四打扫房子送灶王爷上天,这样灶王爷会在玉皇大帝面前给大家说好话,否则就会降下灾难。伏龙肝含丰富的矿物质, 如硅酸、氧化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钠等,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具有温中燥湿、止呕止血的功效,主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血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

古代经方举例(以下剂量为古代剂量,仅供参考,患者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1. 反胃:灶中土,用十余年者,为细末,米饮调下三、二钱许。——《百一选方》

2. 吐血、鼻血不止:伏龙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顿服。——《广利方》

3. 下血先便后血: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金匮要略》黄土汤

4. 妇人血露:炒伏龙肝半两,蚕沙一两,阿胶一两。同为末,温酒调,空肚服二、三钱,以知为度。——《本草衍义》

5. 小儿脐疮,久不瘥:伏龙肝,细研末敷之。——《圣惠方》

6. 治痈肿:伏龙肝以大酢(醋)和作泥,涂布上贴之,干则易之。——《千金翼方》

值得注意的是:阴虚失血、热证呕吐反胃者不可服用。

(杏花岛作者高晋生,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微信搜索公众号“杏花岛”,遇见更有趣的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