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选中国史学上最重要的一本书,那必然是《史记》了。
它是司马迁的毕生之作,将人物的经历故事以小说的口吻讲述,上至上古的黄帝,下至汉武帝,贯穿经传,诸子百家,涵盖3000多年历史……
从古至今,给它打call的人绵延不绝。
作为中国史学中最伟岸的一座文学高峰,想要了解历史,绕不开《史记》。
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世人称赞它“是正史鼻祖,是散文大宗,是大家之言,是百王大法。”
马云、王立群等商业大佬和文化名家也曾公开推荐过《史记》,对于王立群来说,《史记》甚至成就了他的人生。
那么,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来说,到底为什么要读《史记》呢?
为什么一定要读《史记》?
读懂了《史记》,也就读懂了人性:
“环境在变,社会在变,但人性不变。”《史记》记录了将近130个中国历史风云人物的故事。
阅读《史记》,可以让我们充分理解人性,了解自己,更好地与自己周围的人相处,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史记》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实用指南,受益终身。
《史记》就是一部人活于世的教科书,当历史的风烟散去,它留给我们的,正是关于生活的教义:
《项羽本纪》告诉我们做人决不能贪慕虚荣;
《高祖本纪》告诉我们在利益面前别去奢望真正的情谊;
《淮阴侯列传》教给了我们“成大事,必隐忍”的道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让我们懂得了:宽容,才是人生最大的格局……
读《史记》,就是读社会,读人生。
也许你没有条件周游世界,《史记》正好为你弥补了因足不出户而欠缺的人生阅历!
作为一部“神剧”,《史记》可以启迪智慧,提升思辨能力:
《史记》中的故事波折起伏、错落有致,让你看得到开头,却猜不出结尾,同时又引人深思:
如果刘邦当时不赴鸿门宴结局会怎样?
如果董仲舒提出的不是儒家“大一统”,而是黄老之术,汉武帝会不会接受?
为何汉朝的北征匈奴,会改变西欧的国家格局……
每一次思索,都是对思维的淬炼;每一次追问,都是对理性的启迪,而就在这思索与追问中,你便完成了心智由平庸到卓越的蜕变。
为什么《史记》不好读?
但这样一部杰作,却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首先,《史记》是本“大块头”的书,包含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共130篇,全书526500余字,似乎怎么也读不完;
其次,《史记》的文言文对今天的普通阅读者来说,略显晦涩,难以理解;
更难把握的是,书中众多人物的复杂关系,经常读到后面就忘了前面。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才能把这么难的一本书读下来,并且真正化为己用呢?
也许这位史学大咖,可以帮到你:
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
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
曾师从著名史学家章培恒、蒋天枢
治学历史33年
师从历史大师章培恒
他曾坚持抄录古籍10余年
他的第一节《史记》课,成功地让自己的研究生铭记:你过去读的《史记》,不是《史记》。你过去拥有的才学,也不算才学。
33年前,陈正宏的治学生涯,也是这样开始的。那会儿他年轻、有才华,本科时就通读陈寅恪的著作,并因此保送研究生。
结果在研究生的第一堂课上,他刚走进导师、复旦古籍所所长章培恒先生的家,看到的,就是竖排、繁体、无标点的《史记》,还是线装书。
章培恒:复旦大学中文系杰出教授
先后受教于朱东润教授和蒋天枢教授
“那个陈正宏,你点一下吧。”章先生的绍兴普通话声音不高,但足以震撼门生。
夏日将尽,蝉鸣与翻书声交织成片。23岁的陈正宏一边看,一边口头标点,背上汗都出来了。
给古书点标点,就相当于被“空投”到2200年前的汉王朝。
古汉语仿佛一座座遮天蔽日的崇山,山高路远,即使最有天赋的学生,也要长途跋涉半年,才看到些许微光。
但是再过半年呢?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艰深晦涩的古文字不再是障碍。渐渐的,陈正宏能看懂文中的语意,辨认不同的文风,甚至听到作者的心语与潜台词。
就仿佛能望到,群山之中的风势水脉、路网栈道,看到山中人开山筑路、晨昏作息。
很久以后他才知道,“给《史记》点标点”,是章培恒先生从他的老师蒋天枢先生那里,师承而来的独门心法。
古籍整理领域卷帙浩繁,也非得用这一套水磨功夫,一个句号一个逗号地点下去,才能把基础打扎实。
陈正宏收藏的各时代《史记》
毕业后,陈正宏投身的第一个大任务是编《全明诗》。一编,就是整整十年。
他辗转于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翻阅古书,将资料一张一张地抄录到卡片上。
去东三省找资料的时候,正逢隆冬。大雪没膝的天气里,他涉雪去图书馆,细读那些满是灰尘、好像从没人翻过的明刻本。
一同做这项工程的人受不了,转行去做别的研究,但他把这件事坚持了十年。
陈正宏说,抄卡片虽然辛苦,但是我发现这是一个静心读书的好机会,于是能够自得其乐,不知不觉干了10年。
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不论外界的褒贬评论,古籍于陈正宏而言,是活着的、值得珍爱的宝贝。
治学33载
他最爱的是《史记》
而在这么多史籍中,他最爱的,仍是《史记》。
曾经难懂如天书一般的文字,现在已经熟稔于心,古今中外数百个版本,只要看一眼,便能说出它的年代和版本。
但是他读《史记》,又绝不只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把自己当成司马迁去看《史记》。
司马迁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一个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汉武帝那么牛的人,他觉得也不过是我笔下的一个主人公而已。
如果能够完整地读一下《史记》,你最终会发现,真的是‘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
而你在《史记》滋润的阳光中沐浴一过,再度回到有时不免灰暗的现实中,就会变得更有预见性,更有智慧,也更有定力。
三十年倏忽而过。
现在陈正宏也站到了讲台上,面对年轻的学生,他手一指:“《史记》的这一篇,你们去把标点点上。”
三十年前后的复旦,人、事、物全变了。但百年流传的学术精神,仍在此刻传承。
今天,这位复旦博导决定在线上开讲《史记》,也是为了这种传承。
大部分人眼中的古籍研究,冷门枯燥,学起来苦。但其实这门学问非常有趣,人们可以从古籍的流变中,看到文本内在隐秘的东西,和外在添加的东西。
你还可以从文本中看到真实的历史——发现历史总是重演,发现人性永恒不变。
他想把这种乐趣揭示给更多的人听,不只考上复旦的学生能感受到。
孔子说,有教无类。我想收很多很多学生,在这些人当中,一定会有不止一位,最终超越我们。
这是我作为一个老师一生的心愿,被人超越。因为这意味着我把学术传承下去了。我等待着,那些超越我的人到来。
为此,我们向你推荐:
复旦陈正宏《史记》精讲
浓缩《史记》研究2000年精华
讲透史记文献脉络
原价199元
共更新100集,平均一集1.99元
长按识别下图或点击阅读原文
试听订阅课程
↓↓↓
《史记》是本好书,却为何总是读不懂?这“四大障碍”让你在巨大的学习热情面前,望而却步:
文言障碍:文言不过关,原文看不懂。
翻译障碍:译本多隔膜,难以传其神。
篇幅障碍:只读过节选,不能完整欣赏全貌。
认知障碍:知识匮乏,观点陈旧,理解乏力。
点击下方绿标试听课程
>>>>>课程亮点
1、史学大家的权威解读,带你了解历史的真面目
不同于市面上各种顶着头衔的“读书人”,陈正宏老师具有30年治学的扎实功底,看过数百个版本的《史记》典籍。
他将带你一网打尽《史记》包含的各体,本纪、世家、列传等首次全面解析,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从伯夷叔齐到刺客酷吏,《史记》130篇全部涉及。
同时,他另辟蹊径地解构历来常被忽略的“十表”、“八书”,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官制、礼制、地理、经济等各类硬核知识,读懂“十表”、“八书”,才算真正读懂了《史记》。
2、不止学历史,更能提高你的文学素养
《史记》是史书,更是文学名著。这门课妙解《史记》笔法和《春秋》笔法的差异,《水浒传》如何模仿《史记》的套路,不仅是100节历史必修课,更是数百次文学见识的提升。
3、更让你知道《史记》的影响力有多大
首次带你领略《史记》的抄写、刊刻、国内外流传过程。《史记》文本为什么会出现在越南正史里,为什么成为日本国宝等问题,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你将获得
对《史记》的全部篇目读懂,读透,读出心得。
明了贤哲将相们的行事成败关键,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失。
了解世家豪门、王侯国家的势能与兴衰的关键,探索历史变化的规律。
收获大量古代文史知识和前沿学术观点。
通过读历史,看透世态变迁、培养达观的态度。
*本节目为付费订阅专栏,199元/全集,预计更新100期,每周更新2集。订阅成功后,即可收听更新的全部内容。
- 购买须知 -
本课程为音频教程购买后即可永久收听该课程。
本课程由喜马拉雅提供,严禁翻录成任何形式,严禁在任何第三方平台传播,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
任↓↓↓点击阅读原文,试听订阅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