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长沙7月16日电(通讯员 王帅 续雨杭)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对话英雄、礼敬百年”红色足迹寻访调研团湖南分团于7月16日上午9时前往中共湘区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与英雄毛泽东、杨开慧进行隔空“对话”,瞻仰伟人风貌,感受红色气息。

厦大爱国精神传承(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1)

图为湖南分团队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陳文 摄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位于长沙清水塘22号,是一座典型的南方旧式民居。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参加中共一大后返回长沙,于10月10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为了秘密开展工作,中共湖南支部需要一个较为隐蔽并且便于联络的地方办公,经过多方打听,最终位于城郊地区的清水塘22号成为了湖南支部的秘密办公地。怀着对英雄无限敬仰的心情,团队成员进入了清水塘畔这座占地面积179平方米的两进三开间小屋。室内陈设虽然简单朴素,却展现着共产党人甘于清贫、不怕吃苦的伟大革命精神。很难想象就是在这样一间普通江南民宿中,中共湘区委员会召开了无数秘密会议,做出了许多历史性的决定,将早期中国共产党在湘区的力量发展壮大,为共产党往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就是在清水湖旁,青年毛泽东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携手他的夫人杨开慧开创红色伟业,翻开革命新篇章。

厦大爱国精神传承(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2)

图为中共湘区旧址内的清水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陳文 摄

清水塘畔的英雄故事代代流传,红色基因赓续至今,团队成员带着汲取的革命精神前往了毛泽东塑像广场,并向毛主席塑像致敬,以表达对伟人的尊敬与感激。广场上的志愿者们表示,年轻人积极学习党史,继承与发扬红色文化,国家与民族就会有无限希望!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团队学习到了毛泽东塑像广场蕴藏的红色知识:毛泽东铝镁合金塑像是黑龙江省人民于1968年捐赠给湖南人民的礼物,塑像高7.1米,加基座高12.6米,寓意着党的生日和毛泽东同志诞辰日。听完讲解后,团队成员受益匪浅,明白了红色文化知识的获取决不能仅拘泥于课本,必须要投身于红色革命地的实践,深入人民群众,回望过往、尊重历史,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讲好红色故事,为建党百年献礼。

厦大爱国精神传承(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3)

图为志愿者为队员们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陳文 摄

7月16日下午2时,为了深入了解长沙的红色文化和故事,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对话英雄,礼敬百年”红色足迹寻访调研团湖南分团来到了“长岛人歌动地诗”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展厅进行参观学习和采访。进入后,入目可见的是毛泽东、何叔衡赴会中共一大塑像。雕塑展示的是1921年6月29日傍晚,毛泽东、何叔衡从长沙城西的湘江轮船码头乘船赴上海参加党的一大的情景,突显了早期共产党人的建党初心和使命主题,展现了革命先辈们敢为人先、高瞻远瞩的革命胆识与政治素养。

厦大爱国精神传承(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开展)(4)

图为毛泽东、何叔衡赴会中共一大塑像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怡杰 摄

调研团跟随讲解员的引导在馆内参观,馆内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沙的发展、壮大及团结带领长沙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省级党支部是中共湖南支部。”“长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思想上、组织上、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馆中,由讲解员娓娓道来,以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向调研团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在长沙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与领导长沙取得繁荣发展的伟大历史成就。团队陷入深思,深受震撼,强烈地感受到先辈们的崇高革命情怀和“敢为人先”的长沙人精神,再一次接受了心灵上的净化,精神上的洗礼,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长沙党史馆参观学习之行,让成员们接受了真正意义上的红色传统教育洗礼,大家表示,应当以更深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更加饱满的奋斗热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实事当中去,争当新时代富有文化和力量的新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