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1)

什么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

造成损伤水平以下的

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颈脊髓损伤造成四肢瘫痪时称四肢瘫,

胸段以下脊髓损伤造成躯干及下肢而未累及上肢时称截瘫。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2)

哪些原因引起脊髓损伤呢?

1、外伤性

交通事故;工业事故;运动损伤;高处坠落;暴力砸伤;刀伤枪伤

2、非外伤性

脊髓炎;肿瘤;血管破裂;脊髓前动脉血栓

脊髓损伤分级

A级(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

B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有感觉功能保留,但无何运动功能保留;

C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

D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至少有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等于3级;

E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不完全损伤定义:感觉不完全损伤,且保留有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或脊髓损伤运动平面以下三个节段以上残存有运动功能。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3)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4)

脊髓损伤的并发症:

骨质疏松

异位骨化

泌尿系统

感 染

植物神经过反射

呼吸系统并发症

压力性

损伤

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5)

康复护理包括三期:

急性期、恢复期、并发症的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6)

急性期:

1、正确肢位摆放:肩关节外展位,肘关节伸直,前臂后旋,腕背伸、拇指外展背伸、手指微屈。

2、呼吸及排痰训练:应尽快对患者呼吸情况进行评估,训练患者腹式呼吸、咳嗽、咳痰能力,给予振动、叩击、辅助咳嗽和体位排痰。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7)

3、被动活动: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就应立即开始全身各关节的被动活动,每天1~2次,治疗时动作应轻柔、缓慢,尽可能在各轴向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以防止关节挛缩和畸形的发生。髋关节外展要限制在45°以内,以免损伤内收肌群。对膝关节的内侧要加以保护,以免损伤内侧副韧带。在下胸段或腰椎骨折进行屈髋、屈膝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在无痛范围之内,不可造成腰椎活动。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为了防止肩关节脱位,可以使用支具。同时可以使用足支具,防止足下垂和跟腿挛缩。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8)

4、坐起训练:逐步从卧位转向半卧位或坐位,倾斜的高度每天逐渐增加,以无头晕等低血压不适症状为度,循序渐进。下肢可使用弹性绷带,同时可使用腹带,以增加回心血量。从平卧位到直立位需1周的适应。时间与损伤平面有关,平面高,适应时间长,损伤平面低,则适应时间短。有条件的可以采用起立床训练。

5、大小便的处理:1-2周内多采用留置导尿的方法,指导定时开放尿管,保证每天水摄入量在2000-3000ml,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便秘可用润滑剂、缓泻剂、灌肠等方法。

6、物理因子治疗:改善瘫痪肢体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和炎症反应,延缓肌肉萎缩,改善神经功能。如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肌电反馈式电刺激治疗,蜡疗等。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9)

恢复期

1、增强肌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对胸腰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上肢以主动锻炼为主,提高上肢及躯干肌力,以带动下肢运动。教会患者床上翻身方法,并进行起坐训练。训练病人掌握床与轮椅的转换,扶架站立及扶步行车行走。逐渐过度到拄拐行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助力运动或抗阻训练。随着肌力的增强,注意加强患者的耐力训练。

2、坐位训练的护理

包括坐位静态平衡训练、躯干前、后、左、右及旋转活动时的平衡训练。应逐步从睁眼状态过渡到闭眼状态下的平衡训练。

3、转移训练的的护理

帮助转移和独立转移训练。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10)

4、站立训练的护理

应根据病情,站立角度逐渐增加。

5、步行训练的护理

伤后3-5个月,必要时佩带矫形器后进行。先在平行杠内站立,要保护并协助患者,后在平行杠内行走训练。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11)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护理

指导和协助患者床上活动、就餐、洗漱、更衣、排泄、移动、使用家庭用具等。

7、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使用的护理

在治疗师指导下,掌握其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监督保护患者完成特定动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12)

8、心理护理

(1)脊髓损伤后,病人对突发情况一时茫然不知所措,对于病情的预后也是处于不了解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一时期,医学上称之为“休克期”。

(2)随着时间的延长,病人感到经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但又不想承认现实,医学上称之为“否认期”。

(3)当数月过去,病人仍无好转,而且残疾带来很多生活上的不便时,病人会变得痛苦,性情暴躁,向家人发泄情绪。医学上称之为“愤怒期”。

(4)如果家人在此期间能忍病人的种种异常表现,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疾病的后果,让病人和外界残疾人交往,树立战胜残疾的信心,力争回到社会上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病人就会转而正视现实,承认现实,顽强地生活下去,进入医学上所称的“承受期”。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13)

并发症护理:

1、痉挛(spasticity):定时给予翻身,鼓励患者的主动活动,避免患肢长期处于一个固定姿势。脊髓损伤患者正确的姿位摆放,是预防痉挛的基础,要尽量将肢体置于舒适、不受压、方便活动的功能位置。

2、深静脉血栓:适当抬高患肢。每天进行下肢踝泵运动,如以踝关节为中心,做足的上下运动,上下不能超过30°,发挥腓肠肌泵的作用。患肢避免静脉输液,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

3、异位骨化:好发部位是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及脊柱。关节在被动运动时不宜过度用力、过度屈伸、按压。

4、压疮:以预防为主。全身状况即营养,保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按时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如发生压疮,则按压疮护理方法。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14)

5、骨质疏松:每天坚持站立及行走2小时以上,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及加重。

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体位性低血压

处理:立即恢复仰卧位,或者将轮椅后仰变成头低位,症状很快消失。

预防 :严格按照脊髓损伤康复程序进行康复,使用腰围和下肢用弹性绷带包裹,有助于减轻体位性低血压。

(2) 自主神经过反射:

处理:采取端坐位,使静脉血集中于下肢,降低心输出量;用快速降压药;尽快找出和消除病因。

预防:避免长期留置尿管,以免形成挛缩膀胱;尽早开始正规的排尿、排便训练;处理好压疮、痉挛;穿着宽松的内裤、鞋袜,及时调整矫形器;各种操作动作轻柔,减少不良刺激。

7、膀胱护理:

留置尿管:尿管定时开放,一般每3到4h开放一次,定时夹闭,每日清洗尿道口2次,尿管、尿袋定期更换。

间歇导尿:对病情稳定,可以适当限制饮水量、无泌尿系感染和尿液返流的患者实施间歇导尿。

膀胱训练:盆底肌肉训练、尿意习惯训练、激发技术、VALSALVA屏气法、CREDE手压法等。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15)

END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不当你的世界 只作你的肩膀

徐医附院康复医学科

只为您的健康着想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16)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17)

策划 by 党委宣传科

来源 by 康复医学科 汤梦

编辑 by 彭 洁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18)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19)

●又双叒叕上央视了!“画疗”医生沈姗姗

●干货:牙疼、胃疼有可能是心脏疾病!

●喝饮料、熬夜、减肥让年轻人骨骼亮起红灯!骨质疏松,正一步步向年轻人逼近~

●产科摄影纪实——《守望生命的花开》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拨打徐医附院健康热线:

☏:0516-85609999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20)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21)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22)

脊髓损伤后的护理方法(护理小知识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