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正式开始,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随着这段话语刚刚落下,天安门广场上瞬间响起热烈的掌声。紧接着军乐队奏响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大家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高声演唱道:“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1)

新中国成立

时过境迁,岁月总在一天天的老去,但是那些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却从未让人忘记,那股熟悉的旋律,总会不自觉浮现在脑海之中。

可是又有谁能知道,在新中国的国歌评选过程中,《义勇军进行曲》却因为一句歌词引发巨大争议,甚至就连原创作者田汉都表示可以改,而周总理却坚持保留了这句歌词。

那么,这句歌词究竟是什么呢?周总理为何非要保留它呢?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2)

国歌

田聂合作,名曲诞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人侵略中国的野心已经人尽皆知,整个东北三省地区,由于国民党的不作为,轻易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

彼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人民群众普遍提出了抗日救亡的呼声,中国共产党为了宣传抗日思想,于是便在上海地区联合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

在“左联”成立之初,大家主要利用文字、报纸等手段来宣传我党的主张,然而仅仅是这种方式还远远不够。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3)

左联

一年以后,在党中央的指引下,夏衍等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纷纷涌入上海电影圈,成立了党的电影小组,利用这种新兴的产业,来扩大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

当时,电影小组成员司徒慧敏的哥哥司徒逸民,是上海电通电影器材制造公司的老板,该公司掌握了最新的录音技术,打破了外国人对电影录音方面的垄断。

根据这一点,电影小组主动找到了司徒逸民,并向他传达了我们想要开设电影公司,宣传抗日救亡思想的想法。对此,司徒逸民非常乐意,并主动拿出一部分钱财,和电影小组成员集资成立了上海电通影片公司。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4)

桃李劫

1934年,在公司成立以后,由司徒慧敏担任制片主任一职,而夏衍等人则干起剧本创作和影片选题的工作,随着左联成员的不断加入,这里很快便成为了我党在上海地区的主要舆论阵地。

公司拍摄的第一部作品名叫《桃李劫》,是我国首部有声电影,作品主要讲述了一对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青年,由于坚持自己的本性和原则,在社会上屡遭挫折,最终逐渐被吞噬的悲情故事。

对于这部作品,大家最初抱有了很大的期望,但是在样片出来以后,试映效果却十分糟糕,虽然经过多次修改,可是影片的故事线索依旧不够清晰,无可奈何之下,夏衍只能领着大家重新补拍,制作出了第二版的《桃李劫》。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5)

田汉和聂耳

此后,为了帮助影片搭配音乐,夏衍又找来了田汉和聂耳两人,联手创作了主题曲《毕业歌》,让整部影片都增色了不少。

影片一经上映以后,瞬间引起了国内人民群众的广泛热议,片中的主题曲《毕业歌》也成为了大街小巷都在传唱的东西。

趁着影片《桃李劫》的热度,电通影片公司有筹备了第二部影片《风云儿女》,这部片子主要讲述了一群有志青年,从埋头在大学中读书,转而走向抗日前线,奋勇杀敌的故事。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6)

田汉

最开始的时候,影片的剧本和主题曲全部是由田汉同志负责完成的,但是就在剧本刚刚完成的一个月以后,国民党便以“抗日反政府”的罪名抓捕田汉,情急之下,他只能将脑海中的作词写在了一个香烟盒上,连同已经完成的剧本四处逃命。

事后,田汉终究没有逃出敌人的魔爪,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直接关入了监狱,好在电影剧本和歌词经过我党的传递,送到了电影小组组长夏衍的手中。

但是只有歌词没有曲调,终究是不完整的,事情一度陷入僵局,而作为田汉的好友,聂耳主动站了出来,他找到夏衍说道:“请把主题曲创作的任务交给我,让我来完成这件事情,田汉先生一定会答应的。”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7)

夏衍

面对聂耳的主动要求,夏衍也不好拒绝,可是等拿到那份作词时,聂耳却直接傻眼了,因为那份作词已经被茶水泡过,上面的字迹非常模糊,他只能和夏衍一字一字猜着誊抄下来。

为了更好地进行谱曲,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几度废寝忘食,连昼夜都无法分辨,一会儿拍着桌子打节拍,一会儿又坐下来弹钢琴,一会儿在屋内来回走动,一会儿又高声的唱了出来。

惹得楼下的住户都以为他疯了,纷纷跑到他家里大骂一通,聂耳只能尴尬地向人家道歉,最后勉强了解了这件事情。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8)

在作曲初步完成以后,聂耳经常回到朋友家中进行演唱,然后再让别人提意见,因为歌里面多次用到了“起来”一词,聂耳也被人戏称为“起来先生”。

1935年4月,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断迫害,聂耳在作曲尚未彻底完成的情况下,被迫前往日本躲避风头。

一个月以后,聂耳把歌曲彻底定稿,并通过包裹邮寄的方式,交给了电通影片公司。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9)

聂耳

在定稿版的歌曲中,聂耳对歌词进行了细微的修改,因为田汉的原稿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国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前进。”

首先,聂耳把其中的“每一个人”改成了“每个人”,“我们万众一心”前面也加上三个“起来”,其次他又将“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改为“冒着敌人的炮火”,最后在友人的建议下,他把末尾的“前进”后面改为了“前进进”。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10)

风云儿女

至此,闻名世界的《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出炉,对于歌词被改一事,狱中的田汉表示:这改得比我好,短短的几个字,就体现出豪言壮志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的跟着唱出来。

同年五月,影片《风云儿女》成功上映,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义勇军进行曲》也跟着响彻大江南北,成为了当时的潮流歌曲。

然而就是这样一首完美的歌曲,却没有让谱曲人聂耳亲身听到,因为在这一年的7月17日,聂耳不幸在日本遇难,消息传到国内,许多人完全不敢相信,大家都为聂耳的离世,感到万分的悲伤。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11)

政协筹备会议

选举国歌,引发争议

1949年,通过三大战役的结束,中国共产党大局已定,建立新中国的事情也被提上议程。

当时,党中央任命周恩来负责筹备新政协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上大家一致批准了成立六大工作小组,商讨建立新中国的具体事宜。其中第六小组主要负责的便是确定新中国国旗、国徽、国歌的事情。

同年7月,第六小组内部召开第一次会议,并挑选出郭沫若、田汉、茅盾、钱三强、欧阳予倩等人为国歌评选的负责人。同时,还面向社会各界发布了广泛的国歌、国旗、国徽的征集活动。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12)

征集国旗、国徽、国歌

在活动截止前,国歌评委们一共收到了694份歌曲词谱,但是经过点评分析以后,只有十三首歌勉强进入了复选环节。

两个月以后,随着国旗、国徽逐渐被确定,国歌评选却出了岔子,因为根据全国政协人员的观赏,这批国歌里面始终没有一个最合适的作品,其中那十三首被选出的歌曲,因为各种原因纷纷被淘汰。

眼见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在即,中央领导不得不紧急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让大家讨论那首歌最合适当我们的国歌。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13)

徐悲鸿

在这次会议上,徐悲鸿先生率先开口道:“您们觉得《义勇军进行曲》怎么样?”

听到这个建议,在场的人纷纷议论起来,其中有人疑问道:“会不会不太合适,那是抗日时期的歌曲,根本无法体现我们民族的特色。”

对此,徐悲鸿回应道:“不,这一点我不赞同,首先我们要知道,法国的国歌《马赛曲》就是一首早年的革命歌曲,它深受法国人民的喜爱,伴随法国赢得了多场战争,最终被敲定为法国国歌。而《义勇军进行曲》也一样,它陪伴中国人民走过了最危险的时刻,又深受国人的喜爱,为何不能作为国歌呢?”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14)

郭沫若

对于徐悲鸿的论述,许多人默默地点了点头,然而就在国歌即将拍定的时候,郭沫若却突然开口道:国歌用《义勇军进行曲》我没有任何意见,但是歌词是不是要改一改啊,其中那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要修改一下,毕竟抗日时期的环境气氛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总不能在建国以后也一直说处于危险时刻吧。

对于郭沫若的这个想法,很多人认为非常有道理,毕竟国家刚刚建立,如果还喊着我们处于最危险的时候,那未免些不合时宜了。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15)

田汉

而作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创作者田汉也表示道:“改吧,新中国成立在即,我们不能用这段词放到国歌上。”

可是就在大家商议要修改的时候,梁思成、黄炎培等几名评选委员会成员却坚持不能修改,理由是《义勇军进行曲》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强的影响,歌词是历史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提醒意味,修改歌词就是修改历史,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16)

毛主席和周总理

当时,郭沫若与梁思成等人各执己见,双方始终没有办法说服对方,眼见事情出现分歧,周总理说道:“我也赞同不修改歌词的意见,国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义勇军进行曲》所代表的刚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爆发出的那股永不放弃的战斗精神,我们不应该修改它。”

对此,毛主席也说道:“恩来同志说得非常对,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这种永不放弃的战斗精神绝对不能丢掉,歌词不用改了,我看就挺好。”

解读国歌歌词(国歌中的歌词引发争议)(17)

新中国成立

眼见周总理和毛主席一致拍板,在场众人也表示出了相同的意见。就这样在1949年的9月27日,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全体成员,一起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的决策。

数天以后,开国大典正式开始,那股响彻云霄的国歌声,也在同一时间传递到了祖国上下,大家热血激昂地唱着歌曲,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中国人的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