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中,京剧是佼佼者,博采众长,后来居上;在京剧中,“四大名旦”是佼佼者,名冠中华,一代宗师。各个剧种都有自己的角儿,数量不一,成就各异;在各个行当也都有代表人物,如上所说的“四大名旦”就是旦角中的佼佼者,而京剧中还有“四大须生”的称号,包括“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七人前四者为“前四大须生”,后四人为“后四大须生”),前后“四大须生”其实只有七位艺术家,这个名号与“四大名旦”相比知名度似乎是差了一截。

京剧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 听过京剧四大名旦(1)

京剧丑角邮票

在丑行,京剧也有三位杰出的代表人物:萧长华 (1878—1967)、郭春山 (1874—1946)和慈瑞泉 (1876—1942)。他们三人并称“丑角三大士”。这个名号与“四大须生”相比似乎又差了一大截,这三人有何成就,代表剧目又是什么呢?

京剧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 听过京剧四大名旦(2)

京剧《钓金龟》(左为慈瑞泉)

慈瑞泉是三人中生的最晚而又最早辞世的一位,他的一生只有66年。最初他师从董志斌,后来又拜到罗寿成门下,他的一生曾为很多名角儿搭戏,比如杨小楼、梅兰芳、程砚秋、余叔岩、谭富英、尚小云等名家都曾与慈瑞泉同台。慈瑞泉最著名的是宽亮而立音不够的“大喇叭嗓子”,他擅长演老年、平民和丑婆戏。他的代表剧目是《钓金龟》《洪羊洞》《奇冤报》《铁弓缘》《失街亭》《珠帘寨》《骆马湖》《梅玉配》《斩窦娥》《当锏卖马》等。其中《钓金龟》中的张义极为出彩。

京剧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 听过京剧四大名旦(3)

萧长华(左)与梅兰芳

萧长华是“丑角三大士”中最长寿的一个,他生于1878年,于1967年去世,享年89岁。萧长华曾在富连成当了36年的科班总教习,后来也是中国戏曲学校的校长,是中国京剧界的泰山北斗。他十一岁就拜师徐文波,之后曾拜师多人,曾专门学过老生、老旦、文丑、武丑,称得上是京剧“益多师”并且多才多能的代表人物。他虽然与慈瑞泉、郭春山二人并称,但他能够唱多个行当,不仅能唱,还能教。萧长华的代表剧目有《卖马》《盘关》《请衣》《铁弓缘》《变羊记》《小上坟》《法门寺》《女起解》《连升店》《十八扯》《审头刺汤》《四郎探母》等。

京剧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 听过京剧四大名旦(4)

郭春山与众弟子(中坐者为郭春山)

郭春山同样是一位桃李满门的梨园教头,他曾与萧长华一同在富连成教戏,后来还曾在中华戏曲学校、荣春社教学。别人的演丑角很多时候还会出演单独的丑角重头戏,如《审头刺汤》,但郭春山一般只演出配角,他配戏的时候受到很多名家的称赞,如在马连良《假金牌》中的老差人,在梅兰芳《出塞》中的王龙,杨小楼《安天会》中的土地等,他的表演老成稳重,每发一语,必在筋节。如上所举的例子也都是郭春山的代表好戏。

京剧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 听过京剧四大名旦(5)

梅兰芳纪念馆

“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中都有独自拉班唱戏的,但是“丑角三大士”却没有独自拉班子的。这是因为行当的限制,丑角在京剧本就处于从属地位,故而在一出戏中很难成为主演,即便在一出戏中成为主演,也很难在戏班的大部分剧中成为主演,故而京剧界虽有“无丑不成班”的说法,却始终没有丑角行当的角儿挑班唱戏。

京剧四大名旦背后的故事 听过京剧四大名旦(6)

(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