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雯

一千年前的这个时节,夏至刚过,在宋朝的三天法定假日中,杭州人在西湖边的日子,一定过得特别适意。

彼时的杭州首县钱塘,即使没有一间赵氏茶铺,也一定有陈氏茶铺或是张氏茶铺。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吴钩 跟随梦华录的热播与热议(1)

悠游的行人,在茶铺停驻,唤来掌柜娘子,点一盏颇有些名堂的谢源茶或青凤髓,不那么讲究的,来一杯消暑的紫苏饮子,伴几碟果子,闲谈之间,暑意也消退了。

正在热播的网剧《梦华录》,在这样的场景中,让大女主赵盼儿(刘亦菲)登场。这两天,《梦华录》即将迎来大结局。这部剧作,播出至今,经历了口碑的起伏,但不可否认,它仍是这个夏天最热的剧集之一。

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它对“宋韵”的呈现,不但引发网友关注,也让学者很有考证的兴趣。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吴钩 跟随梦华录的热播与热议(2)

自《梦华录》开播,知名历史作家吴钩就不断在微信公众号“我们都爱宋朝”上谈论这部剧的细节与真实历史的关系——更多不为人知的“宋潮”,也随着他的讲述涌现在大众面前。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吴钩 跟随梦华录的热播与热议(3)

吴钩

宋史研究者,知名历史作家。

著有《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宋仁宗:共治时代》等。(图片为2021年末吴钩在浙江寻访诗路)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吴钩 跟随梦华录的热播与热议(4)

《风雅宋: 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吴钩 著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

《梦华录》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钱塘赵盼儿与小伙伴,一路北上,也一路与渣男交锋,终在汴京站稳脚跟,并将小茶坊一步步发展为大酒楼,同时收获了爱与友情。

吴钩说,他一直在追这部剧。其中的细节,吸引他对有趣的宋朝进一步展开细说。他认为,《梦华录》发生的历史背景应该在宋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距今千年。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吴钩 跟随梦华录的热播与热议(5)

因为,根据第一集出现的“女主昌”谶言,可以锁定三个时代:真宗朝末至仁宗朝初、哲宗朝元祐年间、徽宗朝初。

而后,根据剧集中皇后姓刘与皇帝泰山封禅经历,可以确定当时的皇帝为宋真宗。进而,吴钩根据后党与清流的权争判定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应该就在宋真宗天禧年间。

在大众的视野中,宋真宗天禧年间的杭州,除了在民间传说的“狸猫换太子”中的原型李宸妃是杭州人,其他并无大事发生。

那么,彼时的杭州,真正的社会样貌是怎样的?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吴钩 跟随梦华录的热播与热议(6)

吴钩认为,如《梦华录》描述的那样,女性经商在宋朝并不少见。

他以宋人庄绰的《鸡肋编》为例,其中记录了一个开茶坊的少妇:“尝泊舟严州城下,有茶肆妇人少艾,鲜衣靓妆,银钗簪花,其门户金漆雅洁,……旁与人笑语,不为羞。”古严州今天分属杭州的桐庐县、淳安县和建德市三地,吴钩觉得,放在今日,这位“茶肆妇人”一定是网上热传的“茶坊西施”。

他还提到杭州人非常熟悉一位宋朝女性宋五嫂,也就是杭州名小吃“宋五嫂鱼羹”的创始人。在史料记载中,她原本是“汴京酒家妇,善作鱼羹”,宋室南渡后,南下“侨寓苏堤”,因为手艺很好,“人竞市之,遂成富媪”。

吴钩还给出另一个证明宋代经商女性之常见的细节:“宋朝政府还设有专管征收商税的税务官,叫做‘拦头’,由于男性‘拦头’对女性收税多有不便,还出现了‘女拦头。’”

[2]

再说回赵盼儿的工作场所——赵氏茶铺。

“在宋代,开茶坊、茶肆、茶铺,确是一门好生意,城市中茶坊到处可见,就如今日的咖啡馆。”吴钩说,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北宋京城汴京的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南宋的临安也是一样,“处处各有茶坊”,吴钩随口就能叫出很多南宋茶铺的名字——如俞七郎茶坊、朱骷髅茶坊、郭四郎茶坊、张七相干茶坊、黄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而且,宋代的茶铺,各有目标消费群,士大夫、富家子弟、大众平民,都有各自饮茶与交游的场所。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吴钩 跟随梦华录的热播与热议(7)

正因茶铺的繁盛,如《梦华录》所演绎的宋人点茶与斗茶的情景也应运而生。其中细节,又是长长的文章,吴钩在其《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一书中,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宋朝的茶文化。

随便提及一个宋代名人,几乎都有一段与茶相关的故事。

在《点茶 南宋皇城根下的文化记忆》一书中,记录了一段作家王旭烽的文字,她说“有两个人我们一直以为他们和点茶没有什么关系,一个范仲淹,一个文天祥,而实际上他们是狂热的茶痴和茶迷。当年,文天祥回江西老家为母亲祝寿时,亲自点茶分茶”。

茶业的发展,还促生了职业点茶人,其中以僧人为最。还是在王旭烽的这段文字中,她说,南宋时期,小孩的满月酒,老人的寿宴,婚礼等都会邀请僧人前来点茶。因为只有职业点茶人才能进入达官贵人的家里,由此还诞生了一项兼职——密探。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吴钩 跟随梦华录的热播与热议(8)

《梦华录》中的赵盼儿让人想到宋神宗熙宁年间的官妓周韶,当时的官妓,更像今天的名媛,才艺双全。

周韶与“宋四家”之一的蔡襄斗茶,成就一段茶史佳话,连苏东坡都忍不住将其写在《天际乌云帖》,其中有一段:“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

君谟即是蔡襄,他不但是苏东坡佩服的书法家,还写有宋代重要的茶学专著《茶陆》。

在茶文化盛行的宋代,周韶的茶艺超群不足为奇,但是,与她斗茶的是宋代茶圈的巅峰人士,可见当时社会茶事之胜。

[3]

一枚小小的茶叶,在宋朝可以被玩到如此有趣,足见当时社会的丰富多彩。

看到《梦华录》讲到的茶汤、饮子等饮品,吴钩说,宋代饮品不止于此,还有汤品、浆水、渴水、熟水、凉水等。

他说,宋朝人和今天一样喜欢冷饮:“每当盛夏时节,北宋东京、南宋杭州的街头,都摆满了叫卖解暑冷饮的小摊,撑着青布遮阳伞,摆着几张木桌椅,供走过路过的顾客坐下来,美美喝上一碗解渴又解暑的冷饮。”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吴钩 跟随梦华录的热播与热议(9)

宋朝的饮品中,还藏着特殊的社交礼仪。比如,汤品。

吴钩介绍,这是一种可以快速冲泡的饮料——

“宋朝人习惯用茉莉花、桂花、梅花、荔枝、香橙、乌梅、莲子等花果制作汤品,先将花果盐腌,晒干,烘焙,碾成细粉,然后装入器皿,密封储存,招待客人时,再取出若干,冲泡成饮料,这叫做‘点汤’,有点像今天我们冲速溶咖啡。”

比较特别的一点是,按宋朝风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

“家中来了客人,先点茶敬客,客人要走时,再点汤送客。所以,假如我们到宋朝人的家里做客,聊了一阵子,主人家让婢女给你端来一碗香喷喷的汤品,那你就要识趣了,这是主人暗示您可以告辞的意思。如果主人迟迟没有端上汤品,则意味着主人非常好客,想留你继续聊天。”吴钩说,如果不知道这个规矩,就不能好好穿越到宋朝去做客了。

[4]

有趣的是高度社会文明的呈现,如果我们得以进入宋朝社会的肌理,会发现它不止有趣。

《梦华录》中,赵盼儿和孙三娘、宋引章前往京城的路上,引章提到“飞钱”。有赖于贵人的帮扶,赵盼儿三人受益于当时的“金融汇兑”。吴钩说,所谓汇兑,即为“在甲地存入现金,换成票据,然后凭票在乙地取款”。也就是说,赵盼儿在杭州积累的商业资本,可以凭借这个方式,前往汴京取用。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吴钩 跟随梦华录的热播与热议(10)

中国最早的现金汇兑出现在中晚唐,就叫做“飞钱”,吴钩认为,唐代“飞钱”并不合法,其结算地理范围也是“一对一”的单线形式。到了宋朝,它已是政府提供的合法的金融服务,而且汇兑的地理范围也发展到“一对多”。

“在京师入钱、地方取款,只是宋代便钱汇兑的形式之一,宋政府也向商人提供在地方州郡入钱、至京师或其他州郡提款的汇兑服务。”吴钩认为,宋朝之所以热衷于发展由官方来发展这项业务,除了因为民间存在着发展长途贸易与异地汇兑的市场需求,更是出于政府财政转移的需要,比如,将地方政府征收的税钱调集到中央政府,或者给急需用钱的地方拨款。

吴钩说,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朝代会像宋政府这样,娴熟地运用金融工具来解决财政转移的问题。

吴钩还由《梦华录》谈到了宋代的器物,这个凝聚中国古代社会最高审美以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那些近视眼镜、横弹的琵琶、木珠算盘,竟然都是切实存在的。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吴钩 跟随梦华录的热播与热议(11)

具体到以女性为主要讲述对象的《梦华录》,吴钩自然也很关注当时女性的各种权益。他说,宋代女性不但有财产继承权,也有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权。

“到了南宋时期,女性的法定财产继承权又得到扩展,而不仅仅是获得一份嫁资。据南宋的几份判词:‘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以他郡均分之例处之,二女与养子各合受其半’。可知南宋时,父母双亡后,女儿能继承的遗产份额是儿子的二分之一。”

因为每个女性的家庭组成各不相同,吴钩说,当时法律规定的遗产分配准则非常之细致:“这里只记住一个总的原则就行了:在室女(未出嫁)继承的遗产份额多于归宗女(指出嫁后因离婚或丧夫而回归娘家),归宗女继承的遗产份额又多于出嫁女。”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